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辅导讲座12运动和力.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520783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1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辅导讲座12运动和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辅导讲座12运动和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辅导讲座12运动和力.(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辅导讲座12 运动和力 编辑人:袁几 【重点知识解读】 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根据物体运动轨迹可将机械运动分 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 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 相同,运动方向相同, 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 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一旦被选作参照物,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v=s/t。 3.物体沿直线做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平均速度用来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快慢。

2、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某 段时间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平均速度不是几 个速度的平均值。 5.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 的三要素。当任一要素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都会发生改变。 画出力的示意图, 形象直观的表示力的三要素。 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 也必然是施力物体。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9.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自身质量决定,

3、与 外界因素无关。 10.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 条直线上。 【竞赛知识拓展】 1. 累积法:把 n 段相同长度的物体叠合,使叠合后的总长度比刻度尺的最小分 度值大得多,测量出总长度除以n,可以算出物体的长度。利用累积法可以 测量纸张的厚度、铜丝的直径等。 2. 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经典竞赛题分析】 例 1.(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 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 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 上。医生通过心电图, 可以了解 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 例如,测 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

4、间隔,便可计算出1 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 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 乙所示。若医 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 次/ min 。则乙的心率为。 【解析】设心电图仪的坐标纸移动速度为v,根据甲的心率为60 次/ min 可知, 甲的心动周期为 T1=1s.由甲的心电图可知, vT1=2510 -3 。设乙的心动周期为T2, 由乙的心电图可知, vT2=2010 -3 ,解得 T2=0.8s ,则乙的心率为 60/ T2=60 0.8/min=75 次/min 。 【答案】 75次/min 例 2.(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现代社

5、会汽车大量增加, 发生交通事故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 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 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 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 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 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 制动距离。请回答 : (1)刹车过程中轮胎会发热, 这是什么原因 ?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的过程? (2)利用上表数据,通过计算求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多少秒?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汽车制动距离与行

6、驶速度有什么关系? (4)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边设置了 “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物理道理。 速度 /km h -1 40 50 60 80 100 反 应 距 离/m 7 9 11 15 19 制 动 距 离/m 8 13 20 34 54 解析: (1)刹车过程中轮胎发热是由于摩擦引起的,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 能。 (2) 司机的反应时间 t 等于反应距离 s与汽车行驶速度 v 的比值, 即 t=s/v。 v1=40km/h=100/9m/s,t1=s1/v1=0.63s; v2=50km/h=125/9m/s,t2=s2/v2

7、=0.65s; v3=60km/h=50/3m/s,t3=s2/v2=0.66s; v4=80km/h=200/9m/s,t4=s4/v4=0.68s; v5=100km/h=250/9m/s,t5=s5/v5=0.68s; 反应时间的平均值t=0.65s.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汽车制动距离与行驶速度的关系是:汽车行驶 速度越大, 制动距离越大。 具体计算可知, 当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 倍时,制动距 离约增大到原来的4 倍。 (4)雨雪天,道路较滑,汽车所受的刹车阻力较小。在相同的车速的情 况下,汽车所受的刹车阻力越小, 汽车的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汽车刹车后滑 行的距离就越长,因此汽车就越

8、难停下来,所以为安全起见要减速慢行。 【竞赛实战训练】 1( 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 小轿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 坐在副驾驶位置 的小青观察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在10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 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该轿车通过自己的时间恰好为1 秒,则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 A1520m/s B2025 m/s C2530 m/s D3035 m/s 1.解析:小轿车速度100km/h=28m/s,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小轿车长度取3.5m, 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两车相对路程为 7m,由 s=vt 可知,相对速度为7m/s

9、。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2025m/s,选项 B 正确。 答案: B 2. (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如图所示,弹性小球撞击地面前的速度方 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 , 撞击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地面光滑与否,总有= (B)无论地面光滑与否,总有 (C)地面的粗糙程度越大, 越小 (D)地面的粗糙程度越大, 越大 2.答案: D 解析:地面光滑时,总有=;地面的粗糙程度越大,小球平行 地面的分速度损失越多,导致越大,选项 D 正确。 3. (2009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 落地时向前翻

10、车的危险,则落地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来源学*科* 网 (A)仅前轮制动(B)仅后轮制动 来源学 科网 (C)前、后两轮均制动(D)前、后轮均不制动 3.答案: B 解析: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落地时前轮着地,为了 减少落地时向前翻车的危险,则落地时应采取的措施是仅后轮制动,选项B 正 确。 4. (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2008 年 9 月 25 日 21 时 10 分“ 神舟 ” 七号 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飞上蓝天,实施太空出舱活动等任务后于28 日 17 时 37 分 安全返回地球。已知: “ 神舟 ” 七号飞船在距地球表面高343千米的圆轨道上运行, 运行速度为

11、7.76 千米/秒;地球半径 6.37 103千米。则在 “ 神舟” 七号飞船运行期 间,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为: (A) 15 (B) 30 (C) 45 (D) 60 4.答案:C 解析:由题述可知,飞船绕地球运动的时间大约为68.5 小时,运 行一圈的路程大约为2(6.37 10 3 千米 +343 千米)=4.2 107m,运行一圈的时间 大约为 1.5h,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为45,选项 C 正确。 5. (2009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右图是水平公路上从车 后看到的一辆行驶着的汽车的右后轮,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知: ( ) (A)汽车正在向左转弯,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

12、下偏 左 (B)汽车正在向左转弯,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下偏右 (C)汽车正在向右转弯,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下偏左 (D)汽车正在向右转弯,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下偏右 5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轮子下部向左凸出,说明地面对右后轮的摩擦力 方向向左, 汽车正在向左转弯。 地面对右后轮的作用力方向为向上偏左,根据牛 顿第三定律,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下偏右,选项B 正确。 6(2009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与火车相比,汽车车厢外表面更容易堆 积灰尘。对于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可能的是( ) A火车车厢的外表面比汽车车厢的外表面光滑,更不

13、容易堆积灰尘 B火车行驶的速度比汽车的大,产生的风更大,更容易把灰尘吹掉 C火车行驶的速度比汽车的大,车厢外侧空气流动的速度比汽车的大,车 厢外侧气压比汽车的小,车厢的内外压强差比汽车的大,更不容易堆积灰尘 D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厢外表面由于和空气摩擦而带电,因为汽车的轮 胎是绝缘的橡胶, 和铁轮的火车相比更不容易把电荷导入地下,因而更容易吸附 灰尘。 6. 答案:D 解析:由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厢外表面由于和空气摩擦而带电, 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若车厢与地面用导体相连,可将电荷导入地下, 就不容易吸附灰尘。 因为汽车的轮胎是绝缘的橡胶, 和铁轮的火车相比更不容易 把电荷导入地下,因

14、而更容易吸附灰尘,选项D 正确。 7. (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 知识竞赛题 )在晴朗的夜空, 我们 很容易找到北斗星与北极星,如图4 所示。天刚黑下来的时 候,我们观察并记录一次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 置;半夜的时候, 我们再次观察并记录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比较 这两次的记录结果,我们会发现( ) A.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运动的。 B.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静止的。 C.北斗星是运动的,北极星是静止的。 D.北斗星是静止的,北极星是运动的。 7. 答案: C解析:这两次的记录结果,我们会发现北斗星是运动的,北极星是 静止的,选项 C正确。 8. (2010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

15、竞赛题)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 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 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 两种方法测量时间, 求平均值后, 再乘以声 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 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 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8. 答案:A 解析:由于闪电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所以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 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再乘以声速, 可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选项 A 正确。 9. (200

16、9上海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一般情况下,河水越靠近河的中央,水速 越大;越靠近河岸, 水速越小, 如图 10所示。假设水速与离河岸的距离成正比, 一艘船船头始终垂直河岸方向(船相对水的速度不变 ),从河岸 A点向对岸驶去并 到达对岸下游处的 B点。则在下列示意团中, 能合理描述其行进路径的是 () 9. 答案: C 解析:船的速度是船相对水的速度和水速的合速度,能合理描述其 行进路径的是图C 。 10. (2009上海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年轻时有一次访问德 国,当地一名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对而行,相距 50 千米。甲每小时走 3千米,乙每小时走 2千米。甲带一条狗,狗每小时走4千米, 同甲一起出发, 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 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 这样持续下 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 (A) 50千米(B)40千米(C)30千米(D)20千米 10. 答案: B 解析:甲乙两人的相对速度是v =3km/h+ 2km/h =5km/h,经过 t=s/v=50/5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