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1883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8 醉 翁 亭 记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修全集。写作背景:1045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府,在此期间,他没有悲戚嗟叹,而是为百姓做事,颇有政绩。醉翁亭记是作者上任滁州第二年写的。滁州风光秀丽,百姓民风淳朴,安于农事。欧阳修关心百姓,平时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将自己的失意抑郁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中。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已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

2、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

3、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间飞泻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

4、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要说那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叶繁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5、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会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白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

6、欧阳修啊。一、狠抓基础1.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含“亭”即可)2.根据拼音写汉字。林_ _然 水声 _ _然岩穴_ _明变化 _提 _交错 宴_之乐3.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 ) (4)名之者谁( ) (5)饮少辄醉(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怎样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

7、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7.第二段中,作者在写朝暮与四季景色时各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二、强攻阅读(一)课内精段阅读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 _,_ _,_ _,_ 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

8、指出其句式特点。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3 两段文字均选自醉翁亭记,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4第段先写 之景,再写 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5第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 6对第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

9、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二)课外美文阅读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山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

10、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丰乐亭记节选注释:(1)得,发现水源。(2)州,州城。(3)上,宋朝皇帝。(4)涵煦,滋润化育。1.“丰乐亭”得名的原因是什么?2.文章认为滁州人的安定生活源自什么?3.本文和醉翁亭记表达了同样的政治理想,即。4.挑出描写丰山的句子: 参考答案一、狠抓基础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2.壑 蔚 潺潺 颓 暝 晦 伛 偻 觥筹 酣3.尤:十分,特别,表示强调

11、。 来源:Z,xx,k.Com蔚然:形容树木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的样子。 翼然:象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其中的然解释为.的样子) 名(读“命”):命名,名词作动词用 辄:就,副词5.原意是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6.写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写滁人游山反映出百姓和乐。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7.作者写朝景和暮景分别扣住“明”和“晦”的特点来写,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景色变化,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季景色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二、强攻阅读(一)课内精段阅读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2译: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3醉翁之意不在酒4朝暮 四时5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6A7B(二)课外美文阅读1.老百姓遇到丰收的好年成,生活安定自足,为了宣扬皇上的恩德,与民同乐,作者将亭子命名为“丰乐亭”。2.源自宋王朝的休养生息政策。3.与民同乐4.其山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