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1840—19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 (共50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16919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1840—19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 (共50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1840—19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 (共50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1840—19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 (共50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1840—19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 (共50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1840—19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 (共50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1840—19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 (共50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1840—19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 (共50张PPT)(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总结:中国近代史 一、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一个主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四、两对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五、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六、两条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七、两个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八、三个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资本主义。 九、四个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中国人奋起

2、抗争,反抗侵略的抗争史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历史,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这109年的历史,近(现)代化的概念,近代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如何实现近代化?,两种途径,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

3、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1840-1949),原发型: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西方近代化:思想制度器物,中国近代化:器物制度思想,一、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坐标通览,一、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1840年至甲午战争爆发前:两次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的经济侵略方式

4、。外国资本主义出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魏源:师制夷 洋务派: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思想,社会生活变迁,思想解放,经济结构变动,政治变化,重大史实,阶段特征,总体特征,一方面,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开始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生活:西餐、西装,洋房。交通: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有线电报。传媒:申报等。,一方面,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经济发展的附庸;另一方面,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始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天朝上国的观念逐渐被打破,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但主要限于“器物

5、”层次。,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礼仪受到冲击。社会生活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但城乡、地域差别较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社会在屈辱中开始向近代化迈进。,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商品市场、掠夺原料。(商品输出)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影响:,政治领域 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二)中国人民的反抗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影响:,政:中国开始沦为

6、两半社会。 经:被迫卷入资义世界市场,传统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思:开眼看世界、师夷。,政:半殖化程度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派兴起。 经: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义产生。 思:中体西用思想兴起。,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反封建反侵略双重任务,两次鸦片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2),南京条约附件(1843);美法接踵而至,天津条约1858,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北京条约1860,英、法、俄,割地领土主权始遭破坏 赔款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的先例 五口通商破坏中国贸易主权,便利了商品输出 协

7、商关税破坏关税自主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失去了关税保护,1843,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破坏司法主权 1843,中英虎门条约,通商口岸租地、永久居住权“租界”的开始 1843,中英虎门条约,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贸易主权 1844,中美望厦条约,军舰巡查贸易权侵犯中国领海权 1844,中法黄埔条约,通商口岸自由传教权便利了外国精神侵略,天津条约 公使驻京权便于列强直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十口通商侵略势力扩展至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 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权资本主义经济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国社会。 军舰和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权内河航运权遭破坏 北京条约 增开天津为商埠成为西方势力在北方

8、的重要侵略据点,(三)洋务运动的兴起,经济领域 18401894年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表现: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结论:以耕织结合为核心的中国自然经济结构开始初步解体。,(二)鸦片战争后工商业领域的新变化:,洋货涌入,洋行、外资企业增加,“买办”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内容 19C6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9、。如江南制造总局等。 19C70年代:以“求富”为旗号,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意义: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结果: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领域 18401894年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原因: 主因:外国资义入侵推动自然经济解体,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直接: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 产生:三条途径 评价: 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

10、,冲击了自然经济,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新的阶级力量,逐渐成为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经济:首先在中国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为近代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中国航运和铁路运输业的近代化由此开始。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技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一批技术人才,推动中国技术进步。 军事:筹划海防,创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军事近代化开始。 外交:由古代的“朝贡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1861年建立第一个外交常设机构:总理衙门(外交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辛丑条约把它改为外务部(外交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11、) 。 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其目标、教学内容与旧式教育有很大区别,奠定了新式教育的基础;派遣留学生。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思想: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近代化思想。 移风易俗:最早断发、易服等开始于留美幼童。,拓展思维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表现,经济领域 18401894年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经济领域 18401894年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解体,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近代化的阻力。 洋务经济: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外国资本主义:凭借特权长期占据优势,对中国经济既

12、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 民族资本主义:进步的经济成分;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趋势。 官僚资本主义: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凭借政权力量压榨民族经济发展。,多视角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从知识角度来看:,经济领域 18401894年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始终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 经济结构变动: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并存的局面。 近代企业出现: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

13、族资本主义企业。,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动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从文明史观看: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 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从史观角度来看:,思想领域 18401894年晚清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林则徐四洲志、华事夷言、魏源海国图志、姚莹康輶纪行、徐继畬瀛环志略,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冯桂芳等,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西学”,

14、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启迪人们关注世界,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未实践),睁眼看世界,指导了洋务运动;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未触动封建体制,仅停留于“器物”层面,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后来维新思想做了准备。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行动。,打破天下、天朝的观念;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西学东渐”再度开始,但是主要限于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 (“器物”),文化特征,19C40S-60S,19C60S-90S,中体西用,为西学传播大开方便之门:有利于打破国民拒斥外来新生事物的传统文化心理障碍。 起了强化民族整

15、合性的作用:所包含的中国意识是团结爱国者的旗帜,它号召着人们加强民族团结,抵抗侵略,保卫中华。 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中体西用”的合法化打破了中学的一统天下,使中国落后封闭僵化的局面得以改观;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给人们新的启示:开社会风气之先,学习外国的东西,必须结合本国的实际。,拓展思维多角度认识“中体西用”思想,思想领域 18401894年晚清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社会生活 18401894年晚清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特征,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生活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但普通大众的生活没有根本上改变,城乡、

16、地域差别较大。,(2017全国新课标卷)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A,链接高考,(2015全国新课标卷)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D,链接高考,显性时间判断,【典例】(2014全国新课标卷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