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创编大题增分研究高考36、37题学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481989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4.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创编大题增分研究高考36、37题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创编大题增分研究高考36、37题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创编大题增分研究高考36、37题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创编大题增分研究高考36、37题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创编大题增分研究高考36、37题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创编大题增分研究高考36、37题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创编大题增分研究高考36、37题学案(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部分 创编大题增分 研究高考36、37题编者按高考第36、37题担负着区分考生、选拔人才的功能,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很有必要对这两道大题进行专项研究,让考生明晰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变失分点为增分点。通过研究历年高考发现,这两道大题的命制具有极强的规律性:从区域背景上看,一道为中国区域背景,一道为世界区域背景;从区域范围看,一道为宏观区域,一道为微观区域。从考查的命题点看,主要集中在天气与气候、河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农业与工业、交通、生态环境问题、能源开发等几个主流考点上。对这7大命题点分类研究,不仅能准确地把握高考的脉动,而且能起到以线串知、贯通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的效果。

2、串讲(一)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气候的影响无处不在,渗透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各个环节。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影响的相关知识,点多面广,考生在作答时往往由于记不清而导致失分。将气候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搭建成框架,条目化进行梳理,有助于考生分类存储知识,做到记得牢、调用准。相关知识串讲一、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地形的影响(1)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2)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3)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2对水文的影响(1)对河流的影响:对河流水文特

3、征的影响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 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2)对湖泊的影响: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3)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4)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

4、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5)对雪线高度的影响:气温: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3对土壤的影响(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4对植被的影响光热水的不同组合,影响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二、气候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1)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气候现象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2)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影响。气候类型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对策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

5、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发展乳肉畜牧业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降水少,冬季气温低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3)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2.对交通的影响(1)对内河航运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影响内河航运。(

6、2)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3)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4)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5)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6)对邮政通讯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邮路来影响邮政通讯。3对水能的影响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可能丰富(还要考虑地势落差)。4对旅游业的影响(1)有利影响:形成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黄山的云海等。(2)不利影响:恶劣天气影响出游。(3)对特殊气候区的旅游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旅游旺季。5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光照和盛行风向影响建筑物和街道的朝向。(如我国北方房屋的坐北朝南,极地地

7、区房屋的朝向,黄土高原窑洞)6对工业布局的影响(1)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的布局:考虑当地的盛行风向或最小风频。(2)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3)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对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的影响。7对各种观测站、卫星发射站的布局影响(1)天文台:海拔高,天气晴朗,空气稀薄的地区利于天文观测。(2)卫星发射站:降水少,风力弱,天气晴朗及恶劣天气少的地区。8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影响(1)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城市、人口密集。(2)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如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3)对建筑物形状影响:南北方屋顶坡度的差异、云南的吊脚竹楼。巩固迁移训练归一

8、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如图为近15年来秦巴山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12题。1近15年来秦巴山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是()A增加B减少C先减少,后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2造成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水减少 B气候变冷C地形抬升 D土壤贫瘠解析:1.D2.A第1题,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都为正值,在2000年至2010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处于增加态势,从2010年开始往后处于下降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开始下降,

9、即D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总体一致的是平均降水量,故造成该山区植被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减少。(2018南昌一模)咖啡树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气候是其种植的决定性因素。赤道两边南北纬25之间的地带,最适合种植咖啡树,被称为“咖啡带”。据此回答34题。3咖啡树多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说明咖啡树()A需土壤肥沃 B需光照充足C喜冷湿环境 D喜阴湿环境4人们常在南北纬25附近的咖啡种植园里夹种树干较高的植物,这一举措不是为了()A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B充分利用土地资源C改变咖啡树热量条件 D改变咖啡树光照条件解析:3.D4.C第3题,赤道附近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多高大乔木,而咖啡

10、树为灌木或小乔木,说明不喜光照;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森林中气候潮湿,而咖啡树最适合在此生长,说明喜湿。第4题,因咖啡树最适合在赤道附近种植,而南北纬25附近纬度较高,从热量条件看该处已经是边缘地带,不能再降低热量;而树干较高的植物会阻挡光照,会降低小环境的热量,故这一举措不是为了改变热量条件。5(2018鲁晥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理科考小组对某大洲的地理环境进行了科学考察,他们在下图(图甲)所示的沿海地区选取了a到l十二个点查阅相关资料,绘制了7月份的降水变化曲线,并选取了E和G两条线路进行了气候和自然景观的考察。图乙示意l地气温和降水变化。(1)据甲图分析g、f两地降水

11、较其他地方多的原因。 (2)说明该科考小组两条考察路线中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 (3)分析l地气候对当地植被和水文的影响。 解析: 第(1)题,主要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g、f位于几内亚湾沿岸,沿岸有几内亚湾暖流流经,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大,降水较多;同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位于海洋吹向陆地的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第(2)题,E线路由几内亚湾沿岸向北到达地中海沿岸,沿途依次经过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因此根据气候类型和

12、自然带关系可知,依次经过的景观为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热带荒漠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G线路沿赤道由非洲的东部东非高原到达非洲的西部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景观为热带草原,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景观为热带雨林。第(3)题,根据l地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代表性植被为常绿硬叶林,叶片表面有蜡质,夏季可减少水分散失;由于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因此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冬季降水多,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冬季。答案:(1)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大;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位于海洋吹向陆地的西南风

13、的迎风坡;沿岸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增温增湿。(2)E线路沿途依次经过的景观是: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热带荒漠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G路线沿途依次经过的景观是:热带草原景观,热带雨林景观。(3)l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代表性植被为常绿硬叶林,叶片表面有蜡质,夏季可减少水分散失;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汛期出现在冬季。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7年2月20日,晴,我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搭乘豪华邮轮前往火地群岛探险旅游。几个小时后,邮轮在蜿蜒曲折的海峡内航行,海面上风大浪高。我看到处处是幽深的峡湾,烟云缭绕,两岸绿岛荒岩上栖息着无数海鸟、企鹅和海狮,

14、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已然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船只星罗棋布,海鸟自由翱翔,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构成绚烂的画卷摘自游记世界尽头原始火地岛材料二如图示意火地群岛位置及游记中的探险旅游路线。(1)分析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 (2)比较线路甲、乙段的风浪大小,并说明理由。(3)乌斯怀亚民居多为低矮的小木屋,屋顶坡度大。说明该地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第(1)题,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山峰、植被、积雪形成原因分析。山峰的形成与板块构造有关,该地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形成高大山脉。由于地处盛行西风带,降水量大,且2月份为南半

15、球夏季,气温高,植被茂密“青山”。由于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峰顶有积雪覆盖,为“雪峰”。第(2)题,线路甲、乙段的风浪大小及理由主要从该地的盛行风向及洋流角度考虑。读图根据经纬度可知,航行路线位于西风带内,洋流为西风漂流。甲航段受大陆影响,位于西风背风地带,且受西风漂流影响小,而乙段航线与西风漂流及西风风向一致,西部为海洋,对于西风及西风漂流影响小,且由于地处小岛屿之间,有狭管效应,使得乙段风浪大。第(3)题,乌斯怀亚民居多为低矮的小木屋,屋顶坡度大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从抗风、防震及取材角度考虑。由于该地位于西风带,风浪大,低矮的木屋可以防风。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强。该地冬季多降雪,屋顶坡度大,不易积雪。且周围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就地取材。答案:(1)地处板块消亡边界,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地处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降水丰富,正值夏季,森林茂密;纬度较高,且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多数山峰被积雪覆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