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三章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480815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5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第三章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第三章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第三章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8第三章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8第三章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第三章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第三章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节 概 述一、自然资源调查,(一)自然资源调查的目的 是要弄清在国土范围内的资源情况,包括各种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各种资源的总量,各种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我国“十五”期间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主要目标,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自1999年启动以来,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和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五”规划,采取新机制、新思路,运用新理论、新技术,认真组织实施,“一项计划、五项工程”进展顺利,总体上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十五”期间,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填补和更新一批基础地质图件,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

2、;加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评价与监测,满足土地管理工作要求与经济建设需求;评价全国矿产资源潜力和重点区域矿产资源远景,实现找矿找水新突破;评价重点地区地质环境与灾害,提高地质灾害预警水平;建立较为完整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初步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主流程的信息化;研发和引进一批资源调查与利用的关键技术,初步建立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科技支撑体系。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服务,为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服务。,(二)自然资源调查的意义,资源调查结果是从事资源研究、进行资源评价、制定资源法规和规划、建立资源档案、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基础;同时对制定国民经济发

3、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具有积极意义。,(三)资源调查制度,资源调查制度是对资源调查的主体、对象、范围、内容、程序方法和调查结果的效力所作的规定,是资源调查的法制化。 我国的一些资源法律、法规中规定了资源调查制度。资源调查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调查的结果要按规定报送和成立档案;属于机密的数据、资料必须按保密规定管理。 土地调查法、土地调查机构及从业人员资质审批和资格认证管理规定土地调查中介代理管理办法、土地调查人员执业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土地调查行业技术规程等。,(四)自然资源调查的基本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基本程序首先要申请立项; 按立项中的规定组织调查; 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归档或报送有关部

4、门。 对不同秘级的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保密,(五)资源调查方法 多种方式:实地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建立实验站 点,遥感调查等。 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最富成效的考察方式方法: (1)在定性考察的同时,尽力采用遥感技术、系统工程与计算机等最新手段; (2)实行室内分析与野外考察相结合; (3)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既要全面考察,又要典型调查,必要是实地观测; (4)运用各种测试手段,获取定量的成果资料; (5)组织精干小分队踏勘、以制定有效的考察计划; (6)采取灵活的野外活动形式:“野外定点,设立队部,集中管理,分组考察”;“统一安排,分组考察,期中小结、期终总结”。,(六)“十五”自然资源调查取得成

5、果简介,完成了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地区空白区填图,实现了全国陆域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完成了我国中东部部分地区1:25万区调修测工作,更新了一批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和图件 。 完成新、蒙、青、藏四省(区)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和综合遥感解译,实现了全国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全覆盖;完成1:25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100万平方千米;完成新、甘、蒙、吉、黑等省(区)荒漠化较为严重地区1:25万荒漠化调查5万平方千米。 “十五”期间基础地质调查取得的丰富地质资料和成果,大多直接应用于矿产资源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和矿山、城市与农业地质调查等,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及城市与农业规划等

6、提供了基础资料依据,这些成果正在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基础地质调查主要成果,一、区域地质调查 二、区域物化探 三、遥感地质 四、海域综合地质调查 五、区域环境地质调查 六、区域综合地质调查和研究,2、海洋地质调查新进展,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取得新的进展,扩大了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区,圈定了南海北部陆坡区天然气水合物远景最有利的重点目标区,提出了首批天然气水合物钻探井位。,3、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取得重要成果,海域新区油气资源评价圈定出38个重要油气沉积盆地,新发现一批含油气构造。其中,预测6大主要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量约228亿吨油当量。在南海深水海域首次发现巨厚中生代地层,为进一

7、步开展深水领域油气资源调查指明了方向。完成北黄海油气资源远景初步评价;首次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标志和海底赋存证据;伊犁、吐鲁番、二连等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评价取得重大进展,获得了一批可观的铀矿资源量。 “十五”期间,新增矿产地443处。 “十五”期间主要矿产资源提交和已控制新增资源量(333+3341):铜2758万吨,铅锌6814万吨,铁76277万吨,锰10402万吨,锡161万吨,钨68万吨,煤14.3亿吨,银63291吨,金1340吨。其中,东天山、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等重要成矿区带有望形成一批大型、超大型铜矿勘查后备基地。银、铅锌、铁、锡、铀等矿种提交新增资源量超

8、额完成规划目标。,云南香格里拉县斑岩铜矿富集区目前已发现35个矿床(点),区域远景资源量有望超过500万吨,普朗铜矿及外围铜矿床(点)的勘查与开发,将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仅普朗铜矿就引入15亿元的勘查开发资金; 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铜矿实现了矿床勘查的重大进展,已控制铜资源量百万吨以上,外围有较大找矿潜力;西藏多不杂铜矿估算铜资源量200万吨,具有特大型矿床远景规模,外围塞角、铁格隆等矿区具有斑岩铜矿找矿前景。 湖南锡田地区已发现锡矿脉30多条,预测矿田远景资源量锡50万吨、钨30万吨以上; 鄂西地区层控型铅锌矿目前发现铅锌矿点130余处,预测铅锌资源量超过500万吨; 新疆白干湖钨锡矿

9、目前已圈定3个钨锡矿段,工程控制矿脉29条,估算钨资源量30万吨以上。,4、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效明显,完成全国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基本摸清了地下水资源的“家底”。完成1:25万区域地下水调查178.62万平方千米,完成规划目标的178.6%;初步查明中西部8个重点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在鄂尔多斯能源基地、北京等严重缺水城市、西北和西南等饮用水极度困难等地区,开展了找水示范工作。初步解决了西南红层地区、西北干旱地区12省(区、市)300多万人基本生活用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 鄂尔多斯全盆地内勘查圈定143处可供集中供水的远景水源地; 四川红层找水示范取得明显社会效益,在35个县(

10、市)建成“小口径”供水井33.5万余眼,让红层贫水区117万农民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5.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首次实现了93个50万人口以上城市1:1万土地利用动态遥感全覆盖监测,技术方法日臻成熟和完善,基本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生产到应用的规模化的格局。取得以下成果: 一、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三、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 四、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调查与地籍信息公开查询规范化建设 五、土地资源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 六、城市土地价格调查与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七、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八、土地利用调查监测技术发展与创新,二、自然资源评价概述,自然资源评价的概念及评价

11、目的 自然资源评价原则 自然资源评价的分类 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一)自然资源评价的概念及目的,1.概念: 所谓自然资源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定和估价。 2.目的: 从强化地域整体功能出发,明确所规划的国土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揭示优势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揭示各种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合理与不合理、匹配与不匹配关系; 掌握各种资源特别是重要资源开发潜力,明确国土开发与整治方向与重点。 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国土规划提供

12、全面科学依据。,(二)自然资源评价原则,1.整体性原则: 优势资源与非优势资源结合;局部与全局结合 2.实践性原则 空间性与时间性结合;宏观微观层次评价结合;现状与潜力评价相结合;顺向与逆向评价结合 3.可持续利用原则 时间空间尺度可持续;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结合,(三)、自然资源评价的分类,1.根据评价对象可分为单项的资源评价和综合性的资源评价 单项评价只对单一资源进行评价,不涉及其他的资源;如水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气候资源评价、森林资源评价、草地资源评价、海洋资源评价、矿产资源评价、能源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综合性的评价是针对一个地区或者是整个国

13、土范围进行的全部资源评价;由于各种资源的属性不同,各种资源的评价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单项评价是综合性评价的基础。,(三)、自然资源评价的分类,2.根据评价侧重 自然资源评价还可区分为单纯的自然资源评价一自然属性为主的自然资源质量评价与以经济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经济评价 单纯的资源评价仅限于资源本身;主要是依据自然资源的潜力高低对自然资源作出评价。 社会经济评价包括资源开发具备的生产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及社会危害。,3.自然资源评价分类实例,土地资源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可分为: 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评价在一定的技术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

14、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土地经济评价是指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即对土地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并由此来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及其适宜程度。,(四)资源评价基本内容,以国土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区域国土资源综合评价,其基本内容包括: 1.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2.结构与分布、 3.资源潜力。,1、资源数量与质量,1)资源的数量 实际上就是所谓的资源量。 资源量是相对于一定的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的,理论上说它是一定人口数量与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人类可利用和开发的全部资

15、源的总和。资源量的计算往往以不同的资源类型而异,如矿产资源通常采用重量来计算,树木则常以体积进行计算;有些资源则无法进行计算或目前暂不进行计算,如气候资源。从资源经济角度上来说,指实际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资源的可得数量。是无弹性供给。,2)资源的质量 资源的质量反映了资源的品质的好坏,也被包含在资源丰饶度的范畴之内。 资源的丰饶度与资源地理位置构成了资源的天然价值。资源质量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资源评价的基本目标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从而针对不同的资源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出开发决策。,2、资源结构与分布,在一般的资源结构概念中,通常把资源结构是指各类资源在总资源中所占比重。 如土地结构

16、,也称土地利用构成,是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如直接生产用地(耕地、牧地、林地等),间接生产用地(道路、渠道等)和非生产用地(沙漠、冰川、沼泽地等)的面积各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大农业内部的农、林、牧、渔各业用地分别占总面积的比重等。 但同时,资源结构也包括着各类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构。,3、资源潜力,从当前的资源开发利用来看,资源潜力应包括后备资源潜力、资源增殖与资源生产潜力、资源循环利用潜力。 从走内涵发展道路的角度上讲,生产潜力和循环利用潜力是资源潜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资源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的生产潜力是针对一定的资源量来讲的,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更高的收益。如农作物生产中,由于提高了种植技术而带来的更高的收益;由于优良品种的培育而带来的更高的收益;由于作物生长条件的改善,如水土条件、光照条件等所带来的更高收益。在农业生产中,通常把理想条件下,作物产量的上限,作为农业生产潜力的实际衡量。,资源生产潜力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是很难得到改善的,因此,人们就不得不另劈新径,从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