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479492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如图示意某河流沉积地貌剖面。读图完成13题。1该地貌多发育在河流的( )A入海口B出山口C发源地 D中下游2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迁移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3甲地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农业用地 B港口用地C生态用地 D住宅用地解析:1.D2.A3.C第1题,该图为河漫滩的河床剖面图。河漫滩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因此 D 选项正确。第2题,河道在弯曲处不断向凹岸方向移动,结合图示可知河流东侧为凹岸,因此河流不断自西向东横向迁移。因此 A 选项正确。第3题,甲地为河漫滩,汛期时河水能够漫过河漫滩,不利

2、于农作物的生长,A 错;河漫滩易出现航道淤积,不利于港口的建设,B 错;河漫滩细沙黏土层分布且汛期易被淹没的特点适合作为生态用地以起到保持水土美化生态环境的作用,C 对;河漫滩土层松软,修建房屋易造成地基沉降,D 错。(2018柳州模拟)图a为某游客拍摄到的尼亚加拉瀑布景观图;图b为该瀑布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根据测量结果,尼亚加拉瀑布每年都会“迁移”1 m左右,它的主要迁移方向是()A左岸 B右岸C上游 D下游5有利于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组成河床的岩石上软下硬组成河床的岩石下软上硬位于断层构造带位于向斜构造带A BC D解析:4.C5.C第4题,图示岩层呈水平层理构造,瀑布下的岩

3、层上部是白云岩,下部是页岩、砂岩等,流水不断地侵蚀页岩、砂岩等岩层,一块块的白云岩崩落而下,从而使尼亚加拉瀑布向上游方向迁移。第5题,组成河床的岩石下软上硬,下部岩石易被侵蚀,易形成巨大落差,进而形成瀑布,正确;断层构造带处岩层错位,两侧岩层间形成落差,易形成瀑布,正确。(2018揭阳模拟)古诗曰:“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完成68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流C乙岸河床较陡宜建河港D“新住处”多位于乙地7“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中桑落洲即指江心洲,多位于河流下游,一般是由于()A河道凹岸流水侵蚀而成B河道变宽

4、之处,泥沙淤积而成C河流涨水淹没沙洲而成D河流水位下降,河床露出而成8几条引水至小镇的线路中,方案设计较合理的是()A BC D解析:6.D7.B 8.A第6题,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规律,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河流的东岸(乙地)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是堆积岸,所以“新住处”多位于乙地;河流的侵蚀岸适合建设河港,即图中甲地;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规律可知,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第7题,由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在河道变宽之处,河流流速变慢,挟带泥沙的能力变弱,泥沙容易淤积而形成江心洲,B正确。第8题,图中四条引水线路中,只有线路可以自流,而且线路的水源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最好。(20

5、18惠州模拟)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如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911题。9与乙时期相比,甲时期河口区( )A径流量大 B来沙量少C盐度高 D水位低10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A向外海推移 B高度降低C外坡受侵蚀 D体积增大11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有( )A利于海水自净 B增强航行安全C阻碍鱼类洄游 D不利泄沙排洪解析:9.A10.C 11.D第9题,从图中水深和泥沙沉积相对于外海的位置看,甲时期河口区径流量较大。第10题,拦门沙外坡受海浪侵蚀。第11题,拦门沙为阻塞河道,不利于泄沙排洪。二、非选择题12如图是北

6、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_,B处呈_。(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_,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解析:第(1)题,A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的下蚀作用强,河谷呈“V”型;B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呈槽型。第(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该地区耕地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

7、流失加重,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原因主要与地形、土壤、水源和水运有关。答案:(1)“V”型槽型(2)冲积扇河水流出山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7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13(2018江西检测)如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 m

8、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第(2)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第(3)题,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