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如果多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42162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非:如果多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吴非:如果多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吴非:如果多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非:如果多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多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吴非在课堂,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对学生的期待就开始了。我在一些课上观察到,教师提出问题后,眼睛就急急忙忙地扫视教室,寻找能答出这个问题的学生,而他的学生刚开始思考,或是正在思考,教师寻找的目光,有可能让他们没法保持平静的思考。我在讲台上站了半辈子,我了解学生的思考状态。我能看到学生的神态,一些学生神情总是很平静,有些会表现出困惑,也有些学生,总是微笑,有的甚至喜形于色。我熟悉自己的学生,但我也未必能准确地判断他目前的思考状态。经验不足或是心情急切的教师有可能读错学生的表情,他看到学生微笑,以为是暗示,就把这位学生喊起来回答,这位学生其实只是心驰神往于问题之外的遐想,面对

2、教师重复的问题,他张口结舌,让教师失望了。如果教师判断正确,这个学生立刻回答出教师需要的答案,好像很圆满,教师予以肯定后,进入下一个问题。看起来,课堂“高效”而紧凑,教师的教学进度有保障,上了一节“完整的课”。但我总感到,这样的课堂,还是教师个人的课堂,仍然缺乏对学生的关注。近些年,我更注意到,公开课或是展示课,教学节奏总是很快,从上课第一分钟,教师就很急切,整个一节课,“环环相扣,滴水不漏”,像一出精致的情节剧。这个“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究竟好不好呢?很难说,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教师的课“完整”了,“进度”有保障了,那么,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不是也“完成”了?教师提出问题,不留足一定的思考时

3、间,立刻就让学生回答,未必符合教学规律。这不是电视知识竞赛,上课不能这样要求学生“抢答”。问题提出后,全班学生正在思考,这个思考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学习;能多留一点时间,甚至让学生交流一下,也许更有价值。如果教师心情过于迫切,过于重视“进度”,想上出一节“完整的课”,希望“抢答”并且正确,目的错了,也就失去了教学价值。我在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我从不表扬“抢答”的学生,因为他干扰了同学们的思考,全班学生在思考,一声插嘴,无论表达的对或错,都打断了大家的思维,对教学过程而言,这是干扰破坏。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些教师不制止学生这种不良习惯。有时,我会为一些老师的课感到遗憾,他们上课像是在执行“列车时

4、刻表”,他们本人像是调度员,高度紧张地监控着列车运行,力争分秒不差。听这些课,我经常缓不过神来:为什么要这样急急忙忙的?我疑惑学生为什么不像我这样紧张,是他们适应了快节奏还是根本没思考,或是聪慧过人,真的不需要教了?我的经验,如果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让他能从容地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时,只要再等十秒五秒,一些学生的思考判断选择就能完成或是接近完成。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几乎每一秒都会产生妙不可言的奇迹。即使已经有部分学生的思考完成了,也可以不急于让他们作答,而是再慢十秒,让更多的同学完成思考。我们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要上一万多节

5、课呢,老师如果总是那么“快快快”,他很快就会厌学了。教师有工作压力,会“压制”出一种“习惯”:他对自己的课堂设计有迫切展现的愿望,他有既定的“任务”和明确的“目标”,他有要完美“展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想让听课老师能对“特色”有印象所以,他有可能把一节课的时间用于“我”的“展示”,而非引导学生关注思维发展的某一级台阶。有些教师赶进度,节奏过快,往往是在“公开课”“赛课”“示范课”上。教室后面坐着评委,老师们不能不考虑评委的“标准”,如果为了让学生思考而多给学生十秒二十秒,评委会不会认为“课堂有点沉闷”?评课听课人应当全方位关注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不要只注意教师的“高效”及“聪明的学生”,要

6、观察学生思考的质量。学生有反应,学生犹豫,学生质疑,学生惊讶,各种反应都说明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思考,这无疑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有人评价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强”,这是一种赞扬,是肯定和敬佩。我对这个词一直有些疑惑。“掌控”的是时间,是学生的学习,是课堂纪律?还是学生的学习进程,是思维的界限?我越想越感到不安。这不是循循善诱,也不是“引导”。“掌控”往往体现着权威或权势,居高临下,对学生,对人,对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的干预,这可能就背离了“教育”“教学”的本质,不是发展人的自由思想和创造精神,而是把教育教学变为“改造”“塑造”甚或“制造”,这就有可能出现如爱因斯坦所担心的“规格统一的人”,而阻

7、滞社会的进步。可能说远了。还是回到课堂。回忆自己的教学经历,我印象很深的是课堂的“吵成一团”,学生为一个问题争论激烈,各种观点针锋相对,一波又一波的交锋,不断地有人加入,甚至平时性情安静的学生也兴奋异常,跃跃欲试,原定两三分钟的交流“失控”了。要不要以教师的“主导”把局面稳定下来?用不着。学生能展开讨论或争论,说明这个问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是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要终止他们的自由思想和富有激情的自我表达?作为教师,观察学生思维最好的机会,就是他在自由言说时所表达的思考;而更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学到了比教师的“教”更有趣的东西。我为什么不再多给几分钟?我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控制”?我为什么要考

8、虑后排听课的专家和教师,而不考虑我的学生?我为什么要追求“完成教学计划”,上一节“完整的课”?我才不管它呢!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全都积极主动地在思考,这不正是我的“教学任务”吗?这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吗?我干嘛要舍本逐末?这么难得的机会,我何必汲汲于三五分钟?课堂上学生争论得热火朝天时,我常常控制自己:不要看表!千万不要看表!我担心只要看一眼手表,教室就会慢慢地静下来。课堂学习,对学生而言,有些“一两分钟”极其重要的,有时却被粗心的教师忽略了;而生命中有很多时间,却用于无价值的学习,或是不得不消耗在无益甚至无聊中,最终形成人生的“平庸”。宁可少些,但要好些。课堂上教师提一个问题,如果多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他思考的质量就有可能提高。看起来,这个一分钟好像多了,然而,未来多漫长啊,因为受教育阶段的经常能有这样的“一分钟”,人将变得富有智慧,未来世界将变得无限辽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