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诗眼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23380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X 页数:79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诗眼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诗眼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诗眼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诗眼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诗眼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诗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诗眼(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考查题型,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品味语言-炼字,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思考: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重在哪些字上下功夫呢?也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锤炼哪一类的词语?,值得注意的字词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例如: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

2、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王驾写雨晴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炼字的角度: 一、动词 二、修饰语(形容词、副词) 三、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数量词、活用词),一、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作用: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

3、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析:“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本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析:“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析: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蒸”写出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烟波浩渺,水势浩荡)。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析: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

4、润,所以说“花光湿”,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极富诗情。,二、修饰语(adj.adv): 大部分为形容词, 作用: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也有一部分是副词。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孤寂,人心的孤苦。,副词,作用:修饰限制,表示程度、频率、时间,范围,情态等,准确描摹景物特征或表达诗人情感。 例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析: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

5、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再现情感突变),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 作家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中的音响,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叠词作用不外乎三种: A、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感 B、起强调作用加强抒情性。 C、描摹声音形态,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6、声声慢),(07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07天津),答: “葱葱” ,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对浓重春色的欣喜之情。,(2)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 例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

7、,(3)表颜色的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9/20/2020,(3)数量词: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

8、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有人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韵味平添。,(4)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使这些词

9、在特定的语境中,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而成为一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键词,甚至成为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吹绿。 一个“绿”字,写出了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那种景象。 化静为动,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词性改变的活用词 活用动词,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到春天的生机形象。,风老莺雏,雨肥梅子,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

10、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形象地表明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老”“肥”“悦”“空”“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强化了作者的情感。,19,规律总结一(炼字角度一),寻找关键字要关注哪些类型的字?,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副词 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拟声词、数词、活用词 关注表色彩的词,2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野竹分青霭,

11、飞泉挂碧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青峰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七言炼第二、五或第七个字。,规律总结二(炼字角度二),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对比手法(1分)。未说“今年”,先忆“去岁”,词的前两句通过对比,写出去年妻子生日之时自己还在家里,现在却在天涯与之相望,不能团聚,从而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心情(2分)。“却”是“才”的意思,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漂泊之久的愁苦;“又”字含蓄地暗示了频繁地离家漂泊的无奈。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

12、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青枫江上,秋帆在悠悠的江水上飘荡,征程遥远。白帝城边多古树,寒气幽深,草木萧疏。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点题,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望,将眼前景与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中一“悲”字对于揭示本诗主旨至关重要。“万里”,极言离家乡路程之远;“常做客”则极言飘泊时间之长。秋天并不一定可悲,但诗人孤老多病,飘泊无依,贫困潦倒,前途未卜,目睹西风萧瑟,万木摇落的景象,自然易生悲感。“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久客最易悲秋,暮年多病独爱登台。“赋到沧桑诗便工”,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义添上了久客孤独、悲秋苦病的情思,

13、加入了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此而更见深沉。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龟蛇锁大江这几个妙巧的对称,犹如围棋高手的布局显得严密而大度,同时也显示了对祖国的山川谙熟于胸。,1、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鹧鸪天元魏初)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毛主席菩萨蛮.黄鹤楼) 4、草木变衰行剑外,干戈阻绝老江边。(杜甫恨别),小试身手,1、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鹧鸪天元魏初)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14、。(毛主席菩萨蛮.黄鹤楼) 4、草木变衰行剑外,干戈阻绝老江边。(杜甫恨别),小试身手,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炼字题如何解答? 答题步骤: (1)(点出某字传神?v,adj,adv,数量词,叠音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活用词)点出手法,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5、(内容,结构,情感)。,第一种类型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 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 (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第二种类型: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16、,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诗眼”分别是“咽”“冷”(点诗眼)。 “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字义,点手法、描景象) 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点作用),第三种类型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参考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