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7届语文高考优秀考场作文选编—杨树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03568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17届语文高考优秀考场作文选编—杨树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2019-2017届语文高考优秀考场作文选编—杨树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2019-2017届语文高考优秀考场作文选编—杨树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2019-2017届语文高考优秀考场作文选编—杨树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2019-2017届语文高考优秀考场作文选编—杨树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17届语文高考优秀考场作文选编—杨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17届语文高考优秀考场作文选编—杨树(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17届语文高考考场优秀作文选编杨树2019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12019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92019全国I卷高考优秀作文172019全国II卷高考优秀作文282019年全国III高考优秀作文362019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422019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512018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572018年全国I卷高考优秀作文602018年全国II卷高考优秀作文662018年全国III卷高考优秀作文692017年全国I卷高考优秀作文742017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792017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822017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872017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892017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932017

2、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982019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方向点评: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引领开放的文化视野,引领对文化的自我辨识,更引领对认识事物方法论的思考。一、立意高远:题目先呈现一个例子,再提出写作要求。从结构上看,与以往的材料题保持一致,但立意大气高远,富有现代气息,体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表现出人格内在

3、教育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统合,更能引导青少年重德铸魂,健康成长,做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有着蓬勃中国心的中国人。命题意蕴丰厚,立足优秀文化根脉,在全球视野中凸显中国价值,将包蕴着爱国情愫的韵律与全球视野中的现实问题思考加以结合,实现育人理念。既有上海作为国际性文化都市的在地化特征,更指向了全球视野中如何加强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知与传播的新时代任务。二、视野开放:“倾听不同”引领开放的文化态度。材料中的“倾听不同”是“开放”的态度,“感受”“更有意识”以及“寻找”则分别是“开放”的方式、过程与思考。有开放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认同,有认同就有认识的深化。“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对上述

4、材料的思考和感悟”体现了命题的开放性。“中国味”就是中国文化味,内涵丰富,选材面广。内容可以写音乐,也可以写美食、绘画、建筑、文学等。从文化特色,到人格个性,到生活特性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味”的具体内涵来抒写。“如何认识事物”体现认识的开放性。考生可以从认识的对象、视角、方法、价值等多方面去进行自主性思考。比如认识哪些事物、事物有哪些价值以及如何认识等,给写作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三、思维深化:题目考查了考生对于材料的理解和提炼能力,继而考查独立思考与综合应用的具体写作能力。“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从而对“中国味”的音乐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这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可以由此而联想到其他方面,在这个认识

5、过程中,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抽象,有比较,有推断,有批判,有扬弃,充分体现了理性思辨。作文命题一方面给出了可供考生迅速切入构思的具体材料,另一方面又引导考生不局限于材料本身,而是将思维放宽,拓展到“启发人们如何认识事物”的哲学层面,促进考生在作文写作中思而弥深,悟求透彻,从“事理”明晓进阶为“物理”通达,进而实现写作中的“道理”表达与“真理”追求。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心,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考合一理念,充分提供了回溯自身经验与认知过程的写作答题空间,有效实现了学识与见识相融合,实践与知识互为促进和生发的命题思路。作文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抓住“不

6、同国家的音乐”“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音乐的中国味”“寻找中国味”等关键词句,理解题目的任务导向:在对比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音调之后,挖掘和品味带有“中国味”的音乐,在倾听、接触不同的文化之后,深刻感受和寻找“中国昧”的文化。作文要求中有句关键的提示“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意思是通过题目材料阐述的现象和道理,能启发我们怎么认识事物,并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如何认识事物?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呢?认真研读和辨析之后,我们有这样的启发:第一是倾听和接触,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只有去倾听和接触了,才能有感性认识,之后才能提升为理性认知:第二是对比分析,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

7、比较音乐、文化的差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己知彼,加深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顺着这样的启发,向纵深挖掘和思考,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的感悟:对传统文化的自我认知也是一个比较、自省、自新的过程。在国际文化和艺术之中挖掘和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文化自信。在當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里,找到中华文化的定位,在中外文化的交融过程中,既能吸收和接纳外国的优秀文化,又能够立足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清楚了道理和启发之后,就是如何选好、写好“中国味”的难题了。“中国味”,可以是可闻、可听的声乐、滋味,例如歌曲、美食;也可以是抽象、需要体会、耐人寻味的精神和文化,例如传统节日、民族精神

8、、诗词曲赋等文化元素。选好“中国味”的载体,是如何把作文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关键,也是写出丰富、深刻作文的关键。作文要写得深刻,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比较辨析,对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进行比较斟酌,找出中国音乐、文化的不同点、优点,切忌因一味地颂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忽略了“不同国家的音乐”和“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的大前提和大环境:二是吸收借鉴外国文化和提升文化自信,在文化差异之中,能够看到异域文化的优势,能够“拿来主义”式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故步自封和盲目排外,同时又能够立足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牢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作文素材:一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

9、巨大魅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推动传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2019年6月6日人民日报时评二对端午的态度,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端午,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它不仅有粽香,还有“诗和远方”。从农耕社会到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端午的民俗表现形式或可改变,端午的文化价值却不能忘却,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尊崇不能抛弃。越是现代化,越要有延续传统文化的自觉。让我们在粽叶飘香里,汲取传统养分,唤醒文化记忆,抒发家国情怀,积聚起最深沉的文化自信。大众日报大众锐评端午,在粽叶飘香里积聚

10、文化自信三“一个英雄的价值,往往取决于他的对手。”尼采这句话,道出了中西方文化交融之中,中华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和立场。我们既要接触和认知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文化,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又要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能够吸收和借鉴“对手”的优势,更关键的是,能够自信和发挥自我价值。在对手与自身的辩证统一之中,挖掘和寻味自身文化价值。四周杰伦极具中国风的歌曲红遍全国,发如雪青花瓷千里之外等作品洋溢着浓厚的中国味。五中国音乐人吴彤携手丝路乐团及马友友获得了第59届格莱美“最佳世界音乐专辑”的奖项,获奖专辑为Sing MeHome(歌咏乡愁)。在格莱美颁奖的当天早晨,吴彤还与马友友及丝路乐团举办了一个特别音乐

11、会(pop-up-concert),他们以中东、北非和拉丁美洲的音乐节奏即兴表演,以音乐的形式,呼吁当下人们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予以理解及尊重。这支合奏团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室内乐团”的风格束缚,它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奏名家,同时也集合了来自各种文化的音乐元素,从中国观众熟悉的中国传统乐器笙、琵琶、唢呐,到日本传统乐器尺八,再到西班牙风笛、印度塔布拉鼓等,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统乐器在舞台上共同发声,用多彩音色描绘着不同文化的壮丽图景。在歌咏乡愁这张专辑中,丝绸之路合奏团中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艺术家挑选了全球各地的原创与传统歌谣加以改编,诠释了不断变化着的“故乡之意义”。作文示范:赏天下千曲

12、,晓中华之声对音乐的演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格。世界文化之林,也正因为不同文化的参差多态而展现出多元的精彩。正如周易所言:“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赏得天下多元之音,方能追寻“中国味”之韵。不接纳外界的事物,不是孤芳自赏,而是画地为牢。中国音乐固然雅致动听,可单凭同一音调而奏,无异于小天地里的自娱。只有看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乐于接受西方文明的流光溢彩,从而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才能构造出独特且兼容并蓄的“中国味”文化。试观清朝“闭关锁国”,把异己之物拒之门外,结果被所谓“异己”的洋枪、洋炮轰开了国门。清政府只想退而守一方天地,却丢了自己的国宝与土地。而今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之下,中国与

13、海外各国你来我往,交流不同的见解,借鉴先进的技术,齐奏共享的乐章,因此有了现在的盛世景象。所谓“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聲,皆快于耳。”拒绝多元文化的做客,只认可“中国味”的价值,是尤为片面的见解。接纳了外界的事物,却转化为对自身文化的全盘否定,依旧不能称之为深刻的见解。异域之音,有月光曲里黑白琴键流水般的抒情,亦有小夜曲里小提琴弦上舞蹈的音符;但在“中国味”的音乐世界里,也有“昆山玉碎凤凰叫”的箜篌长呜,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低语。它们皆是世界音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亦是如此,“中国味”离不开中国,它是炎黄子孙世代守护的瑰宝。没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作根基,一味崇洋媚外仍是不切实

14、际的。如今,随着许多民间手艺的逐渐失传,传统节日被许多年轻人淡忘,这些无一不警示着我们,接纳外来文化与自我发展应相辅相成。只有取外来文化之精华,与自家的文化共冶一炉,“中国味”的本质才能得以保留。事实上,“异域风”和“中国味”从未有孰高孰低的价值差距。同属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瑰宝,它们应受到同等程度的尊敬;且作为“中国味”的新时代传承者,我们更应以一颗包容之心,博取外来文化之长,赏得天下千曲,从而去寻找“中国味”之声。通过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办,中国与世界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对话;“进博会”里,中国作为东道主,直接担当起促进文化交流的责任,实现了多元文明的美美与共。多样的文明没有对立之说,走向一致才是潮流

15、;天下本是殊途,因为包容的存在方得以同归。聆听天下千曲,便能奏出“中国味”之韵。今天,我们更应以宽容之心将多元相济,从而拥抱更美好的未来!心的归属“如果说国际路线的英文歌是我的翅膀,可以带我飞得更远;那传统的中文,传统的东方神韵就是我的根,可以带我回家。”这是歌手张靓颖在第三届全球风格论坛的演讲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她的话让我更坚定地认为,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心的归属都会是最初的起点。中国,具有她独特的“味道”。正所谓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才能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倾听”不是简单的听,是在开放的心态下去理解,而“不同风格”意味着现代文明有着巨大差异,才需要我们有自己见

16、解地去感受,认知属于中国的味道。首先,我想先来谈谈“中国味”。上下五千年,中国是不断发展的,也在不断开放。而所谓的“中国味”,也许是一首青花瓷,也许是上海的小弄堂,又或許是一段京口相声,四川的大熊猫。我们谁都不可否认,“中国味”是缤纷多彩,好比说年初的流浪地球,中国式的科幻迈出了崭新的一步。这意味着“中国味”发展向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既有传统的保留,更有新的发展。然而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人面对不同风格的地域文化时失去了自己的思想,要么盲从,要么固守,前者缺乏思考,没有主见,终寻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后者固执己见,一味的坚守终会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淘汰。因此,在我看来,应该既不迷失自我,又勇于接收他者。认识事物分为三个层次,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