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省委征求意见上的发言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5367168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在省委征求意见上的发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在省委征求意见上的发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在省委征求意见上的发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在省委征求意见上的发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在省委征求意见上的发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在省委征求意见上的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在省委征求意见上的发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省委征求意见上的发言 省第八次党代以来,省委常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盛全面建设小康社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全面进步。特别是去年,省委常委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安徽的经济社发展进入了最好的时期之一,全省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社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淮南和全省一样,近几年逐步步

2、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去年全市生产总值比xx年将近翻一番,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创近10年来最好水平,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并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这些发展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省委常委的关心和支持。省委常委始终关注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我市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了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战胜困难,开拓前进,可以说,没有省委常委的支持,没有今天的好形势。 现在,安徽已到了一个发展为上、再创辉煌的重要时刻。在去年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议上,省委、 向全省发出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极大地振奋了全省人民的精神,使我们加快发展的意志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围

3、绕安徽崛起这一目标,针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和建议。 一、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皖北崛起步伐。从区域角度讲,科学发展观是高度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并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的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安徽崛起应该建立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皖北地区土地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00万,分别占全省的27.8%和30.5%,处于我省承东启西、南联北进的关键地带,区域内农业资源、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在全省经济社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皖北地区的发展滞后于全省,南北发展特别是沿江与沿淮发

4、展差距拉大。xx年,皖北六市GDP总量为1407亿元,仅占全省的29%;人均GDP为5030元,比全省水平低2478元;财政收入总量为126.5亿元,仅占全省24%,平均增幅为16.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无法实现,安徽崛起就可能落空,合肥及沿江等地区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在全国“”期间,郭书记明确提出把“以能源建设为重点,促进皖北地区发展”作为安徽崛起的重点任务之一,这对皖北发展具有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强大号召力和凝聚力,必将激励皖北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目前,皖北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去年皖北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已达到()

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如果进一步因势利导,皖北地区一定能后来居上,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板块。因此,建议省委从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按照郭书记所说的那样,把加快皖北发展作为安徽崛起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放到与沿江地区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制订和实施加快皖北发展的统一规划,加强对皖北地区发展的组织协调和分类指导,充分利用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皖北六市之间加强协作和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通,促进共同发展;大力推进皖北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持一批关键性项目实施,加快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落实对

6、皖北地区财政、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比照国家扶持中部地区政策,完善扶持皖北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激发皖北地区的发展潜力,尽快在全省形成南北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为安徽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大力推进能源基地建设,发挥资源支撑作用。按照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有多个增长极,特别要求有撬动区域发展全局的战略支撑点。从我省情况看,能够成为撬动安徽崛起的战略支撑点的,无疑就是能源资源,郭书记也多次强调不仅要对安徽,而且要对长三角地区提供资源支撑。因此,在加快安徽崛起的进程中,应该把打好资源牌,推进大型能源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淮南长期以来被称为华东地区的“工业粮仓”,煤

7、炭资源量约占全国的19%、华东地区的32%、安徽的74%,水资源也十分丰富,目前淮南已被列为全国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拾861”计划中,淮南有17个项目列入其中,其中能源基地建设投资占全省的34.3%,“皖电东送”工程淮南装机容量达480万千瓦,占总计划的60%以上,这表明在安徽大型能源基地建设中,淮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其它城市难以比拟的。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淮南“三大基地”建设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亿吨煤基地已经开工兴建矿井7对,今明年改扩建矿井6对,到xx年全部建成投产,建成后煤炭生产规模达到近亿吨,这相当于江浙沪三省市每年电煤供应量的总和。华东火电基地已开

8、工兴建田家庵电厂技改、平圩电厂二期、洛河电厂三期三个项目,今年再开工兴建田集电厂、凤台电厂个煤电一体化电厂项目,xx年形成900万千瓦以上的装机生产能力;煤化工基地已经建成淮化集团“1830”工程、DMF扩建工程等一批煤化工项目,并已获得日本政府8000万美元贷款,今年我们要力争实现煤化工基地建设的新突破。这不仅是因为,煤化工是“十一五”期间及以后一个时期国家确立的12个重点产业之一,也可能是我市最有优势、最有成长潜力的产业链,而且考虑到淮南长期以来扮演着东部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角色,资源优势不能充分的发挥,这种被动状况必须得到改变,发展煤化工势在必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以建设全国一流的煤化

9、工基地为目标,以煤炭气化为核心,以发展基础化肥化学品、替代燃料化学品、精细化工产品为重点,建成煤化一体化集约发展体系。近期重点实施淮化老系统改造,推进淮化集团与皖北煤电集团合 作建设大型甲醇项目,力争在xx年之前,形成200万吨煤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到xx年,形百万吨级甲醇、百万吨级合成油、百万吨级硝酸的生产规模。淮南“三大基地”一旦形成,将进一步确立安徽在华东地区能源基地的重要战略地位,对安徽崛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由于“三大基地”项目投资高、建设量大,建议省委 给予重点支持,加快对有关项目的立项审批和申报进程,对已上报的矿井项目和电厂项目,帮助我市尽快获得国家批准;在我市发展煤电化一体化

10、上,支持淮化集团和皖北煤电集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尽快批准我市煤化工基地规划实施,帮助解决中科院10万吨煤基合成油试点项目建设资源配套问题,推动淮南由“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 3、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破除“瓶颈”制约。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社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安徽要崛起,基础设施建设就要先行。近几年来,我省加大了国债争取和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力度,一批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总体来看,相对于全省经济迅速发展和奋力崛起的需要而言,我省基础设施的综合水平还处于滞后状况,存在着能力不足、水平较低、质量不高等问题。公路网密度和人均拥有公路里程数低

11、于华东平均水平,区域性结构布局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水利设施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淮河,目前还处于“入海无门、入江不畅”的境地,水患时时在威胁着淮河岸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建国以来,淮河流域已发生大的洪涝灾害30余次。以淮南为例,1991、1996、1998和xx年四次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40亿元,xx年水灾,造成皖北地区GDP增幅减少4.6个百分点,淮河水患已成为沿淮地区和全省人民一个巨大的“心脖,水患不根除,沿淮人民无宁日。鉴于以上情况,建议省委:(1)坚持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到优先发展地位,适当超前,实行提前投入,并预留必要的发展能力,对有些项目建设可以采取一次规划设计,分步到位的办法建设

12、,以适应远期的发展需要。(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投资结构,把有限的资金相对集中用到最急迫的项目上。当前在加速建设沿江跨江大桥和沿江高通道的同时,也要切实加强皖北地区交通建设,为大型能源基地建设提供运输通道。淮南亿吨煤基地建成后,除了每年就地转化3000多吨外,还有6000多吨供应华东市场,迫切需要提高铁路、公路和水运能力。请省委、 在帮助淮南提高铁路和水运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正在实施的合淮阜高速公路进程,尽快动工兴建淮埠高速公路。(3)高度重视淮河治理,坚持“蓄池统筹”的治淮方针,紧紧抓住国家在安徽投资200亿元治理淮河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大淮干治理和内涝治理力度,让淮河岸人民过上富裕、安

13、宁的生活。淮南是饱受淮河水患的城市之一,全市水涝面积达70万亩,共有6个洪区,行洪区耕地面积2万亩,区内人口8万人,淮干和内涝治理任务都十分艰巨,请省有关部门要尽快落实。建议继续加大淮河治理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加快淮南境内淮干治理和黑龙潭段河道疏浚工程等在建项目的实施,对尚未立项的重要工程项目尽快批准立项和落实资金;尽快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将泥河工程这一跨流域工程上划省里管理;积极实施西淝河综合治理,建议由省综合部门牵头制订和落实西淝河综合治理方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4、积极实施“经济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安徽在全国战略发展中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一直不够清晰和明确。今年

14、全国“”期间,省委郭多龙书记把安徽定位为“长三角纵深腹地”,并根据这一定位,提出实行经济向东发展,这非常符合安徽实际,对安徽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是中部崛起的主要动力源泉,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新一轮拓展的前沿地带和关键部位,在资源禀赋、产业基地、科技人才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实行“经济东向”发展,是安徽奋力崛起的必然要求。但如何实行经济东向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思路和措施。我们认为,按照“长三角纵深腹地”这一目标定位,应该充分发挥我省在区域分工中的综合优势,以更加开明开放态度加强对接与互动,努力把安徽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基地、

15、能源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形成互补、梯度、高效型的区域分工体系,真正使“长三角腹地”的地位和作用由虚变实。当前建议省委、 进一步拓展对“长三角”地区开放的领域和空间,不仅鼓励和支持皖东和沿江地区,而且更要鼓励和支持皖西、皖北、皖南等地区以资源、资本等为纽带,通过相互投资和企业联合,在资源开发、支柱产业配套、新兴产业共建和传统产业整合等方面广泛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在这一方面,淮南市近几年通过实施以“融入长三角、渗入珠三角、面向韩国”为重点的大开放主战略,引进了浙能集团、万向集团、景兴纸业等一批大的企业集团来淮投资合作,展现出与长三角地区对按互动的良好前景,特别是浙能集团与

16、淮南矿业集团携手合作,成立淮浙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凤台电厂460万千瓦机组,浙江 从xx年将所发电量纳入浙江省电力电量平衡计划。这是我省与长三角地区首次合作开发资源的一个成功范例,请省委、 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浙江省的配合协作,争取国家尽快批准立项这一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5、着力构建“和谐安徽”,为崛起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安徽崛起,需要一个良好的社环境。建议省委常委按照中央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积极推进“和谐安徽”建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有效化解各种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利益关系和谐、社秩序和谐,努力形成百姓安居乐业、社安定团结、环境安全文明的和谐局面。当前应当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社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现在,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