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14章复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65894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14章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14章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14章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14章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14章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14章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14章复习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14章总复习健康地生活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复习目标,1.概述健康的概念。 2.描述传染病的特点,认识传染病。 3.列举常见的传染病。 4.说明传染病的病因 、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说出四种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6.说出免疫的概念,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7.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8.说出抗原、抗体的概念。 9.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10.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11.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复习重点,1.健康的概念;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4.免疫的功能; 5.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的区别。,1.健康的概念;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4.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复习难点,复习过程,1、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 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纳入健康的范畴。 2、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 生活有规律 、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 酗酒 、吸毒等。,(一)知识点,3、毒品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还会降低人的免疫 功能。 4、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 人与 人 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 传染性 和流行性特

3、点。,5、艾滋病的全称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病毒)引起。它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 、血源传播、母婴传播。针对艾滋病,我们只能以预防为主。 6、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7、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 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8、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9、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10、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1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各种传

4、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蝇、蚤等,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3)保护易感人群: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12、免疫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3、非特异性免疫 遗传而来,人人生来就有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 14、特异性免疫 只有在出生以后,与该病原体经过斗争的人才有,不能遗传 对某一中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15、免疫的功能: 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 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 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特异性结合

5、,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五苗”: 卡介苗结核病;(1种) 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3种) 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疹。(1种),16、地球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场所,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 17、在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 森林 起着核心作用; 保护 、 恢复 、 扩大 森林资源是维护生物圈稳定的根本性措施。,18、环境污染是由人类的 生产 和 生活 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环境造成的。 19、 生物圈 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唯一家园,生物圈保护的中心目标,在于保持各种 生态环境 的健康,维持 人类 和 其他生物 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的 生活质量 。,20、对生

6、态环境质量的 调查 、 评价 、 监测 和 预测 ,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如我们用地衣和苔藓 做为指示植物监测二氧化硫;如用舟澡和小颤澡大量繁殖则说明水体严重污染。 21、雨水的PH值小于5.6即为酸雨。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22、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世界地球日是4 月22日,国际禁毒日是6月26日,世界无烟日是 5月31日。 23、 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是恢复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有效措。,(二)考点 1、健康的定义,没有疾病、不虚弱;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修养;生殖质量高。,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

7、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3. 创建健康的环境,创建良好的居室环境;创建良好的水环境,4.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5.传染病流行的条件,6.预防传染病,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免疫接种),7.免疫,免疫是人体内的一中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外来物质以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

8、免疫对多数病原体都起作用,而不是对某一种特定的起作用,先天获得。 特异性免疫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身体会产生大量抗体将抗原清除。,8.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是依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实行计划免疫,能够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9.计划免疫,抗体:人体内产生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毒等),8.抗原与抗体,常见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 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过高 致癌因素:环境因素致癌、遗传因素致癌,9.心血管疾病,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过高 症状:多食、

9、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治疗: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饮食、限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适量运动,10.糖尿病及其预防,致癌因素:环境因素致癌、遗传因素致癌,11.癌症及其预防,(1)、土地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不科学、无限制地利用土地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生物圈的稳定。不仅危及当代,更会贻害子孙后代。,12.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3)、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核心作用。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减弱噪音。 (4).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环境,

10、使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不仅有碍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及生物圈的稳定。,13.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生物圈保护的中心目标,在于保持各种生态环境的健康,维持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等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对生物资源的保护要加强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是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1、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_状态和良好的_ 能力。 2、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_、合理_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3、传染

11、病是由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三)当堂练习,心理,社会适应,膳食,用药,病原体,4、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的_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唾液中溶菌酶的_作用等。 5、引起人本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_,抗体是免疫系统受_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屏障,杀菌,抗原,抗原,6、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_ 、_。 7、当前主要的疾病是_、糖尿病和_。 8、环境污染是由人类的_活动和_活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排入环境造成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癌症,心血管疾病,生产,生活,9、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 )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A、生活质量 B、生殖质量C、饮食

12、质量 D、长寿 10、下列是由生活没有规律引起的是( )。 A、心脏病 B、高血压 C、免疫力下降 D、 11、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是( )。 A、吸烟、赌博、酗酒 B、吸烟、吸毒、赌博 C、赌博、吸毒、酗酒 D、吸烟、吸毒、酗酒 ,B,C,D,12、传染病的特征是( ) A、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死亡率较高 B、有传染性,但不会死亡。 C、有的由病原体引起,有的由体虚引起 D、都由病原体引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13、要及时终止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切断传染病流行的( ) A、全部三个环节 B、任何两个环节 C、至少两个环节 D、任何一个环节,D,D,14、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A、河流 B、土地 C、森林 D、湖泊 15、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B、加强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 C、 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D、抑制人类的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A,C,空气传播 皮肤病 水和饮食传播 痢疾 接触传播 流行性感冒 生物媒介 乙型脑炎 3月22日 世界环境日 4月22日 世界无烟日 5月31日 世界地球日 6月5日 世界水日 二氧化碳 影响酶和细胞的新陈代谢 二氧化硫 温室效应 一氧化氮 酸雨 铅 是城市烟雾和主要成份 ,15、连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