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5362550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8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反映的是A. 自耕农经济的全面性B. 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 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D. 自耕农经济的进步性2.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

2、宴如。”这说明当时A.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 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3. 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4. 北宋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纸

3、币的兴衰表明A. 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B.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C. 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D. 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5.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竞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 传统抑商政策的改变C. 爵位制度的初步创设D.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6. 读图,图片记载的是一份关于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由此可知当时A. 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B. 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C. 出现了部分近代经济的特征D. 官营企业主动吸纳民间资本7. 有英国学者认为:“珍妮纺纱机自问世

4、之后并没有在法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高价购人珍妮纺纱机生产棉纱很难获利,甚至得不偿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B. 珍妮纺纱机是衡量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C. 较高的工资水平促使英国采用机器生产D. 法国和印度在工业革命中获利少于英国8. (美)约翰R麦克尔在能源帝国中写道: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英国利用煤炭资源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这主要利益于A. 瓦特改良蒸汽机B. 内燃机创制与使用C.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D. 飞机和轮船的出现9. 有人用现代经济学家

5、费雪提出的货币数量方程式“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量、货币、流通速度)解释西班牙萨拉曼卡学派提出的“价格革命”理论,通常T、V值被视为不变量,M值的变动影响P值。据此分析16世纪的西班牙A. M值减少,P值上涨B. M值减少,P值下跌C. M值增加,P值上涨D. M值增加,P值下跌10.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 (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A. 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B. 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C. 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D. 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11. “企业的合并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灵魂”。这一现象始于A

6、.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B.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 布雷顿森林体系D.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12. 1882年创办的公和永丝厂,是上海第一家华商缫丝厂。起初,厂内设备完全来自国外,“指导厂务”的工程师,也请外籍人员担任。材料表明早期民族工业A. 对外资有依赖性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C. 大多由外商投资D. 积极吸收先进技术13. 1888年曾国藩上奏称:“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盛,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减价销售)”。这表明:A. 中国工业化水平低 B. 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C. 清政府与列强交恶 D. 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14.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

7、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15. 1932年,著名实业家宋裴卿成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1935年4月,“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6. 如图反映了建国初期(1952年和1956年)我

8、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B. “双百”方针的落实C. 中共八大决策的实施D.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17.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端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18. 如图是1978年1994年间我国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中的比重变化说明 A.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显著 B. 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C. 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 D. 国有工业破产的数量增多19. 196

9、1年我国政府规定:“应该有领导地开放农村集贸市场。除了粮食、棉花以外,凡是第三类物资和完成国家合同任务以后的第二类物资,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项政策在当时A. 削弱了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B. 扩大了计划经济的覆盖范围C. 缓解了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D. 克服了分散经营导致的困难20. 1953年起,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先后对粮食、油料、棉花等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85年1月,国家开始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改革开放后农副产品市场供需关系改善 B.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粮棉大量进口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

10、得明显成效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21. 下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主要说明A. 中国粮食生产呈下降趋势B.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越来越少C.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D.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能力不断下降22. 一位美国总统说:“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这场“战争”是指A. 独立战争B. 美国内战C. 罗斯福新政D. 反法西斯战争23. 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

11、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A. 开发“新经济”B. 发展第三产业C. 建立福利国家D. 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4.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 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B. 实施福利国家政策C. 实行国家干预政策D. 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25. 大危机期间,美国政府为度过危机,刺激本国产品出口而采取的措施是A. 提高产品质量B. 实行美元贬值C. 规范外贸市场D. 恢复银行信用26.

12、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 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C. 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 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27. 从1928年起,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食。下表是1928至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和国家采购粮食数量的统计。这表明 A. 政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B. 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C. 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D. 政府大量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28. “在一个小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

13、过渡办法。”为此,列宁在苏俄工业发展中采取的“特殊办法”是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把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C. 扩大企业自主权D. 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经营29. 1958年至195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购置的拖拉机及各种设备的总值达到了320亿卢布,约有100万技术人员转到了集体农庄,使得集体农庄摆脱了机器拖拉机站的控制,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利,能够根据自身的力量来使用各种机器和技术力量。这项改革A. 打破了斯大林模式B. 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C.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D. 确立了与美争霸的优势地位30. 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布:“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反映什么体系建立的情

14、况A.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亚太经合组织31. 某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开放性,容易使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成员接受贸易投资自由化建议,会使发达工业化成员接受经济技术合作方面的建议。该组织A. 违背了经济互惠原则B. 体现了自由、互惠的思想C. 成为区域合作的典范D. 其宗旨是统一制定关税32. 1950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对法国思想家和外交家莫内说:“这次任务如果成功的话,我就此生无憾了。”阿登纳所言“这次任务”是A. 复兴德国,实现国家统一B. 法德和解,实现煤钢联营C. 推进和平,消除军国主义

15、D. 统一市场,推进政治一体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3小题26分,34小题12分,35小题14分,共计5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3.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