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编号高一物理试题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358175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91编号高一物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791编号高一物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791编号高一物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791编号高一物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791编号高一物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91编号高一物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91编号高一物理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 学年度(上)高 2017 级期中联考 物 理 考试时间共 90 分钟,满分 100 分来源:学科网 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 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 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 它答案;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 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卷 选

2、择题(共 44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B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重力 C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D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 原 长 为 1 0 c m 的 轻 弹 簧 竖 直 放 置 并 上 端 固 定 。 当 下 端 挂 上 重 2 N 的 钩 码 时 , 其 伸 长 1cm。当弹簧下端挂上重 6N 的钩码时,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均处于弹性限度内) A3cmB4cmC13cmD14cm 3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

3、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物体的速度减小时,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 4某同学从住宅楼顶使一小石块自由落下,用曝光时间为s 的照相机拍摄 200 1 小石块在空中的运动,得到的照片上有一条模糊的径迹 AB(如图) 。已知该楼层 F A B G F2 F1 高约 3m, 每块砖的厚度为 6cm, 径迹的下端 B 距地面的高度为 1.2 m。则该住宅楼的层数大约为 A6 层 B22 层 C33 层 D44 层 5如图所示,重力为 G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将重力 G 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 F1和平行

4、斜 面向下的力 F2。则 AF1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与 F1方向相同,大小为cosG CF2就是斜面对物体的弹力 D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因为斜面发生了形变 6关于成任意夹角的两共点力 F1、F2的合力 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 F=F1+F2 BF 不可能比 F1、F2中最小的还小 C若仅将 F1增大时,则 F 的大小可能不变 D若 F1、F2都增大时,则 F 必然增大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 A、B 两物体在力 F 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B 物体受力个数为 3 5 个B4 个C6 个D3 个 8在某次救援中,消防队员抱着被救者在直升机的竖直悬绳牵引下以

5、10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上升到离 地面15m高处时, 被救者的手机突然从口袋中掉出。 则手机从掉出到落地的时间为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 AsB3sC1sDs3)22(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 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从而发 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B “质点、重心、平均速度”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C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均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6、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 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10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 B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静摩擦力可与物体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D滑动摩擦力一定是物体运动的阻力 11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 4s 末和 25s 末的速度比为 425 B物体在第 4s 内和第 25s 内的位移比为)32( )625( C物体通过第 4m 和第 25m 所用时间之比为 17 D物体在第 4s 内和第 25s 内的速度变化量相

7、等 12在下列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中,甲、乙、丙、丁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 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丁 丙 t10 t v t2t3t4 乙 甲 t10 t x t2t3t4 A在 0t4时间内,甲丙均做往返运动 B在 t1t2时间内,甲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 0t3时间内,甲的平均速率大于乙的平均速率,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丁的平均速度 D在 t3时刻,v甲 v乙,a丙 a丁 1 3 某 汽 车 刹 车 后 的 位 移 速 度 关 系 满 足 x = 2 0 . 2 5 - 0 . 2 5 v 2, 其 中 x 与 v 的 单 位 分 别 是 m 和

8、m/s。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刹车时的初速度为 9m/s,加速度大小为 2m/s2 B汽车刹车后前 5s 内的位移为 20m C汽车刹车后第 5s 内的位移为 0.25m D汽车刹车后 6s 末的速度大小为 3m/s 第卷 非选择题(共 56 分) 14 (4 分)图甲是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和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图,方案为:木板水平固定, 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 图乙是教材中为了测定木板和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演示实验图,方案为:弹簧秤一端固定,另一 端与木块连接,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 (1)就上述两种方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方案没有多大差别,都一样 B在乙图中,无论拉力

9、 F 多大,只要弹簧秤的读数稳定时,其读数都等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C在实验时,甲图中必须保证木块匀速运动,而在实验中不容易满足其条件,故乙图方案更合理 (2)在该实验中,将弹簧秤竖直悬挂木块静止时其读数为 T1; 在图乙中,用力拉动木板时其弹簧秤读 数为 T2,则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 15 (6 分)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 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 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次实验中,O 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

10、力计的读数和 O 点的位置 C实验中,应尽量避免弹簧、指针、拉杆与刻度板间的摩擦 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 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 O 点 (2)图乙中的 F 与 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16.(6 分) 下图是教材中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1)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调整滑轮高度使连接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C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2)该实验

11、中可用甲(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乙(电磁打点计时器)两种打点计时器,其中甲装置用 的电源是 A交流 220V B直流 220V C交流 46VD直流 46V ) 370 F (3)下图是实验中按规范操作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频率为 50Hz,则小 车的加速度为 m/s2。 (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来源:学&科&网 Z&X&X&K 17 (8 分)如图所示,质量 m=92kg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2。现 用与水平方向成 37斜向上的拉力作用在木箱上并使其匀速直线运动。求拉力大小。 (sin37=0.6, cos37=0.8,g

12、=10m/s2) 18.(10 分) 某平直乡间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货车与小轿车迎面相撞。 交警赶到事故地并询问情况, 货车司机说:“小轿车撞的货车” ;小轿车司机说:“货车撞的小轿车” 。交警为了了解事故真相,利用专 业工具测得两车开始制动点之间的距离为85m。 开始制动时, 货车的速度为36km/h, 小轿车的速度为90km/h。 事故地点距货车的开始制动点距离为 25m。 交警找来与事故车完全相同的小轿车和货车,分别以 72km/h 的速度在该公路上制动,测得小轿车制动 距离为 40m,货车的制动距离为 100m。两车在计算时均可视为质点,不考虑空气阻力。求: (1)小轿车和货车

13、在该公路上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请你通过两车相撞时的速度来判断哪位司机的说法正确。 19.(10 分)在抗震救灾中,一名训练有素的武警战士(可视为质点)从直升机上通过一根竖直的长绳由静 止开始缓慢滑下(此时速度很小可认为等于零)。在离地面 18m 高处,武警战士感到时间紧迫,想以最短的 时间滑到地面, 开始以加速度大小为 10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该武警战士落地的速度不能大于 6m/s, 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 5m/s2,长绳的下端恰好着地。求: (1)武警战士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距离; (2)武警战士下滑的最短时间。 20 (12 分)甲乙两同学均在并排相邻的、各自的平直道路上运动,相互约定 : 只要从对方旁边通过时就视 为相遇。骑自行车的甲同学在乙同学后方 s0=13.75m 处以 v1=10m/s、加速度 a=2m/s2向乙匀减速靠近,而此 时步行的乙同学正好以 v2=2m/s 匀速向前。 (1)甲同学从 v1=10m/s 到停止的位移; (2)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同学相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