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354581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每格1分,共20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2、、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题2分,共20分)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过程。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教教材 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思考 过程与方法 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过程性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联系生活学数学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

3、是一个(ABC)的过程。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案例分

4、析:(30分)找规律片断描述: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学生动手摆花边,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的,为什么?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生1:,我是按2个圆形3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生2:我是这样摆的,。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略四、教学设计:(30分)长方形的面积: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

5、方形。兔博士 :告诉大家你拼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长方形,并填表。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议一议:观察大家填在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兔博士:自己总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请你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教学设计片断:教学目标:1、在自主操作、描述、讨论的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2、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3、在拼长方形和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略 教学准备:略 教学过程:略试题理论知识部分一、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填空1、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 ,强调学习的 与 _ 。2、_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

6、程。 3、“课程”一般是指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学科目及其_,_和_的总和。4、小学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计算能力,_,_,_。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6 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 ”、“ ”、“ ”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 、 ,以及 与 的能力。7 要初步培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 、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8 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 )多元,( )多样的评价体系。二、判断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

7、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 )2、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 )3、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 )4、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6、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三、选择题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

8、和课程理念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 知识的现状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必修 33B、必修 11C、选修 33D、选修 34 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B、C、D、

9、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四、简答题1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6分)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五、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

10、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

11、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5分)“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5分) 六、数学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60分)学科知识(22分)(其中小题各3分,至小题4分。)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18人,这一排共有( )人。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

12、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手。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 )。把一张长25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多可以剪(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 )分钟。一个圆锥形状的沙堆,占地面积的周长是25.12米,高3米,这堆沙的体积是( )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7吨,这堆沙重( )吨。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13分)案例:

13、一次数学新授课中,我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圆满地完成了授课的任务,累得我口干舌燥。下课后,一位学生拿着她的课堂本找到我,说:“老师,您刚才在课后的练习中出的这道应用题我是这样做的,您看这种做法对吗?”我看了一眼答案,发现答案不对,于是不加思索地说:“做错了,再回去认真思考,找找错的原因。”她很疑惑地捧着本子走回了座位。临上课时,她又一次找到我,说:“老师,我一直在想这道题,我总感觉这道题我这样做也是对的。”看着她那坚定的目光,我又一次拿起她的练习本,仔细地看起来。结果发现,她的解题方法同样正确,只是得到的答案不一样。回到办公室,我认真地将那道题进行了研究,原来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使题目的数据间产生

14、了矛盾,造成了一道题出现了两种答案的情况发生。第二天,在我的数学课上,我首先对这位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勇气大加表扬,并鼓励其他的学生再对这道题进行探究。此时,学生呈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或静心思考、或热烈讨论,结果又产生了好几种解题的思路和不同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我启发学生进一步对老师当初的编题进行质疑,寻找解决办法。很快,题目中数据存在矛盾的问题被学生找到了,并通过再一次的商讨,编写出了正确的应用题。这堂课上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更欢迎今天这种教学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那样兴趣盎然!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这位老师的教学案例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呢?(从教师观、学生观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反思)教学设计(25分)自由选择一个以往教学过的内容,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的评价,都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落实知识与能力、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