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报告}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DOC75页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353394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97 大小:98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业分析报告}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DOC7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行业分析报告}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DOC7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行业分析报告}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DOC7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行业分析报告}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DOC7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行业分析报告}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DOC7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分析报告}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DOC7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DOC75页(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业分析报告医药行业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DOC75 页 行业分析报告医药行业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DOC75 页 2、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 209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4.9%;工业 产销率为 94.34%, 与上年基本持平, 但仍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3.38 个百分点。多年来,医药工业产销衔接始终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 状况尚未得到扭转。 3、 综合全年医药工业经济总量, 对我国全部工业的增长贡献率为 3.9%, 即拉动全国生产增长的贡献度为 0.39 个百分点。 (二)医药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状况良好,为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奠定了基础 2001 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中实现新产品产值 3

2、08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 长 18.2%,提高了 5.2 个百分点,增长状况良好。从分行业情况看, 受光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拉动,医疗器械和制药机械工业表现 较为活跃,新产品产值增长显著,分别达到 50.45%和 142.52%;药用 包装材料工业增长 36.23%;其他工业增长 36.15%;中药工业增长 30.42%;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增长 26.49%,而生物制药工业仅增长 10.39%;化学原料药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 1.8%。 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发展是医药经济赖以快速增长的产业基础,只 有新产品的快速增长才能为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带来不懈的动力。从 总体趋势上看,医药行业的不断快速发

3、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表 3:分行业新产品产值增势图 (三)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回升,实现利润高幅增长 2001 年, 医药工业经济效益在承接上年高幅增长的基础上又有大幅提 高。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2098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7.2%; 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 176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27.3%; 医药工业销售利润率为 8.39%;资产负债率为 56.74%。 表 2:2001 年全行业利润增势图 在利润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 21.2%,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6.1 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增长 13%,低于行业平均 水平 14.3 个百分点;外商及港

4、澳台投资企业增长 49.8%,高于行业平 均水平 22.5 个百分点。 年末实现了企业亏损面、亏损企业亏损额双双下降的好形势。全年亏 损企业亏损额为 20.1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77%;企业亏损面为 23.22%,比上年同期下降 4.2 个百分点。 (四)医药市场总体平稳增长,现行商业流通体制经受较大冲击 1、2001 年,全国医药商业市场总体走势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基本 格局。医药商品购进总额 1314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1.1%。从分类 情况看,西药类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购进总额 953 亿元,比上 年同期增长 16.5%;中药类 296 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医药商品销

5、 售总额 178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1.4%。 从分类情况看,西药类销售 增长状况较好,销售总额 105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3.8%;中药类 42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3.6%。零售市场增长稳定。对居民及社会 集团零售总额 72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9.6%;其中:西药类 494 亿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3.8%;中药类 19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5.9%。 2、医药商业效益稳中趋升。医药商业综合效益有所提高,除企业亏 损面仍在加大外,其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向好趋势。商业企业 实现利润总额 9.3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8.94%;其中,亏损企业 亏损额

6、 6.9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6.37%;商业销售利润率为 7.22 ;均比同期有所提高。企业应收、应付帐款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30.28%、28.76%,但增幅有所下降。企业亏损面为 40.5%,比上年同 期增加了 4.4 个百分点,显示商业企业扭亏任务艰巨。 2001 年是我国医药商业流通市场受各方面冲击最大的一年, 先是近年 来逐步推进的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效应在 2001 年逐步显现,城镇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启动, 医药分开核算、 分别管理的逐步推开, 医院分类管理的试点等, 均在医药市场上引起了强烈震动和连锁反响。 其次是国家加强了药品价格管理的宏观调控,自 2000 年 7

7、 月出台了 关于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后,在 2001 年又陆续出台了关于单 独定价药品价格制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药品政府定价办法的 通知 、 关于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有关价格政策问题的通知等十余个 文件,3 次出台了药品限价销售措施,涉及了进口药品、化学药品、 中成药和国家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等数百个品种。仅其中涉及的国家医 疗保险药物目录的 383 种药品,即影响药品销售额约 20 亿元左右, 其中最高降价幅度达到 80%以上,引起市场激烈反响。 (五)进出口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出口增幅稳中略降,进口增长 过快 1、进出口总额增幅稳定。根据海关统计数据分析,2001 年医药商品 进出口增幅稳定。进

8、出口总额 71.54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4.3%; 其中,出口总额 38.32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0.06%;进口总额 33.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7.1%;进出口相抵,出口大于进口 5.1 亿 美元。 2、出口增幅稳中趋降。纵观全年出口趋势,自 4 月份开始出口增幅 逐月下降,从 17%下降至 6 月份的 15%左右,继而在月份以后下降趋 势加快,逐渐降至 12 月末的 10.06%。 从分类情况分析, 化学原料药出口 19.2 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9.4%; 医疗器械出口增长较好,出口总额 7.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3%; 西 成药出口 0.97 亿美元,

9、同比增长 23%; 中成药出口依然较难,全年出 口 1.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5%; 中药材出口有所下降,但由于中药 提取物的出口有了大幅增长,提高了中药材出口的附加值,从而保持 全年中药材进出口为顺差,同比增长 16.4%。 3、进口快速增长。2001 年,医药商品进口增长速度过快。从分类情 况分析,增幅最大的是医疗器械类,增幅达 42.8%;其次是化学原料 药类,增幅为 36.1%;中成药、西成药、中药材类的增幅分别为 31.4%、14.%、26.4%。医疗器械、中成药、西药制剂进出口相抵, 继续为逆差。其中逆差最大的医疗器械类达 8.6 亿美元,中成药的逆 差为 3.9 亿美元,

10、西成药的逆差为 1.97 亿美元。 (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年末虽然实现工业企业亏损面、亏损企业亏损额双双下降的好形 势, 但全行业扭亏局面不稳, 国有企业改革和扭亏脱困工作亟待加强。 统计结果显示,医药行业前 10 家亏损大户的亏损额占全行业亏损额 的比重由上年的 34.4%下降至 21.6%,这是医药行业亏损大户亏损额 出现下降、扭亏见效的好现象,但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扭亏状 况仍不理想,亏损额同比增加了 5.8%,亏损面仍高达 35.6%,且高于 行业 12.4 个百分点。同时还应看到,医药工业扭亏形势见好,是在 连续数月亏损面下降、亏损额增加的情况下,于年末首次出现的,扭 亏局

11、面还不稳定,国有企业改革和扭亏的任务还很艰巨。 2、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居高不下,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加,已经成为影 响医药经济运行的“瓶颈”问题。截至 12 月末,医药工业企业应收 账款净额 52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9.22%;产成品资金占用 238 亿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1.1%;两项合计,已经占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 30%以上。从全年趋势看,这两项指标在 2001 年始终处于居高不下状 态,已经成为医药行业资金沉淀、资产周转率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也是多年困扰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产销率下降、应收帐款和库存上升,一般是意味着出现了不能继续支 撑目前生产增长

12、水平的信号,其结果将是对生产增长速度的调整。如 果说 2000 年企业应收帐款和产成品资金的持续上升,影响了 2001 年 生产增幅出现下降,那末,2001 年这个信号的持续出现,将有可能导 致 2002 年生产速度的进一步下调。因此,高度重视这一“瓶颈”问 题的发展态势,并从结构调整上加大改革力度,应是各级领导者、经 营者需要十分注意的问题。 3、在进口增长过快、出口趋缓的同时,医药进出口商品结构不理想 的状况将直接影响下一步医药外贸的发展。目前支撑医药行业进出口 发展的主要产品依然是传统的、附加值较低的化学原料药,其出口金 额占全部医药商品出口总额的 48.2%,占化学药品出口总额的 94

13、%, 而西成药只占其比重的 6%。在 2001 年进出口贸易中表现十分活跃的 医疗器械工业,其出口增幅为 24.3%,进口增幅达 42.8%,进出口相 抵,出现了 8.6 亿美元的明显逆差,关键也是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所致;我国出口的多是常规手术器械和普通中低档的医疗器械,而进 口的主要是 X 射线断层诊断仪、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大型高附加值医 疗设备。支撑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发展的另一类主要商品中药, 与上年同期相比,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中药提取物的出口增长较好,但 由于其进口增长速度更快, 使中药类出口商品总体上仍然以低附加值、 粗加工的中药材为主要品种,而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中成药却变成了 进口

14、的主要品种,并且增长势头很猛。随着加入 WTO 的进程,这种进 出口格局将进一步加剧医药外贸的不利局面。 表 4:中药商品进出口结构图 二、2001 年医药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2001 年,虽然自四季度出现了高位震荡和明显波动,但全年医药经济 总体上保持了高速运行的基本态势,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基本特征,分 析其基本特征及内涵,有利于把握未来的经济走势。 (一)医药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走势息息相关,第四季度出现的 高位震荡,影响全年经济增幅出现一定回落 2001 年, 我国经济运行在逐季回落中走出了 “前高后低” 的基本态势。 医药经济发展主要以我国 13 亿人口治病医疗、保健康复、生育生息 等

15、必需的医药消费所拉动,医药消费又具有比较明显的刚性特征,由 此医药经济的运行轨迹也表现出一定特性,与全国工业经济运行稳中 趋降的态势不完全相同。2001 年全国 GDP 增长 7.3%,医药工业增加 值增长 15.3%,其增长速度也高于全国工业增速 5.4 个百分点,这种 高速增长已是近年来医药经济的基本运行态势。 2001 年医药经济效益 增幅虽有所趋缓,但运行质量仍好于大势,并以较快的增长势头为全 年医药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大 环境走弱的影响,在第四季度出现了波动,使全年增长速度比 2000 年的历史最好水平有较大回落,特别是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回落较为明 显。

16、 (二)随着医药经济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影响,医药各行业经济运 行明显分化 按行业总产值分析,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分别是:化学药品 制剂业、制药机械业、医疗器械业,而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行业 分别是 : 生物制药业、化学原料药业、包装材料业、中药和其他工业。 其中:化学原料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92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7.57%;化学药品制剂业 842 亿元,同比增长 22.88%;医疗器械业 117 亿元,同比增长 19.45%;生物制药业 170 亿元,同比增长 18.65%;制药机械业 14 亿元,同比增长 21.27%;中药业 601 亿元, 同比增长 15.38%;包装材料业 69 亿元,同比增长 15.98%;其他工业 43 亿元,同比增长 11.22%。不同行业呈现增降分明的发展状况,也 显示出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极为迫切。 (三)医药工业经济总量的地域集中度非常明显 1、从实现工业总产值的地区分布情况看,浙江、上海、广东、江苏、 河北、湖北、山东、黑龙江、河南、吉林 10 省市占全行业的 68.85%, 而其他省市占全行业的 31.15%。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