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341062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16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礼仪}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商务礼仪}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商务礼仪}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商务礼仪}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商务礼仪}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务礼仪}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礼仪}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务礼仪第一节礼仪 的起源与发展 商务礼仪第一节礼仪 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中国礼仪的起源 关于礼的起源,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五种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 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 起源于俗。 1、从理论上说,礼的产生,是人类为了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首先,礼的产生是为了维护自然的“人伦秩序”的需要。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大 自然抗争, 不得不以群居的形式相互依存, 人类的群居性使得人与人

2、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 约。在群体生活中,男女有别,老少有异,既是一种天然的人伦秩序,又是一种需要被所有 成员共同认定、保证和维护的社会秩序。人类面临着的内部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因此,人们 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就是最初的礼。 其次,起源于人类寻求满足自身欲望与实现欲望的条件之间动态平衡的需要。人对欲 望的追求是人的本能,人们在追寻实现欲望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和,为了 避免这些矛盾和冲突,就需要为 “止欲制乱”而制礼。礼 2、从具体的仪式上看,礼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 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都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以祭天、敬神为主要内容的“礼”。这些祭祀 活动在历史发

3、展中逐步完善了相应的规范和制度, 正式形成为祭祀礼仪。 随着人类对自然与 社会各种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入, 仅以祭祀天地鬼神祖先为礼, 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 精神需要和调节日益复杂的现实关系。于是,人们将事神致福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从内容 和形式扩展到了各种人际交往活动, 从最初的祭祀之礼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各种各样的礼 仪。 (二二)中国礼仪的发展中国礼仪的发展 礼仪在其传承沿袭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革。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演变过程可 以分四个阶段。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公元前 21 世纪前世纪前)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

4、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整 个原始社会是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内容包括 : 制定了 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为祭天敬神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 式;制定一些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动作。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公元前 21 世纪前世纪前 771 年年)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符合 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礼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在这个阶段,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 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如“五礼”就是一整套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礼仪规范

5、和行为标准。古 代的礼制典籍亦多撰修于这一时期,如周代的周礼 仪礼 礼记 就是我国最早的礼仪 学专著。在汉以后 2 000 多年的历史中,它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 礼经。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公元前 771前前 221 年年) 这一时期,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 礼教给予了研究和发展,对礼仪的起源、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 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分及其意义。 孔子对礼仪非常重视,把“礼”看成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他认为“不学礼, 无以立”“质胜文则野,文胜

6、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要求人们用礼的规范来约束自 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倡导“仁者爱人”,强调人 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相互关心,彼此尊重。 孟子把礼解释为对尊长和宾客严肃而有礼貌,即“恭敬之心,礼也”,并把 “礼”看做是人 的善性的发端之一。 荀子把“礼”作为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心,把“礼”看做是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 “礼者, 人道之极也”。他认为“礼”既是目标、理想,又是行为过程。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 ” 管仲把“礼”看做是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家的第一支柱,认为礼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 亡。 4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

7、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公元前公元前 221公元公元 1911 年年) 在我国长达 2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尽管在不同的朝代礼仪文化具有不同的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特征,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直为统治阶级所利用,礼仪是维护封建社会的 等级秩序的工具。 这一时期的礼仪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 尊夫抑妇、 尊父抑子、 尊神抑人。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渐变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窒息 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的礼制和家庭伦理两类。这一时期的礼 仪构成中华传统礼仪的主体。 5现代礼仪的发展现代礼仪的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受西方资产阶

8、级“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传统 礼仪规范、制度,受到强烈冲击。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腐朽、落后的礼教进行了清算,符合时 代要求的礼仪被继承、完善、流传,那些繁文缛节逐渐被抛弃,同时接受了一些国际上通用 的礼仪形式。新的礼仪标准、价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新中国成立后,逐渐确立以平等相 处、 友好往来、 相互帮助、 团结友爱为主要原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 西方一些先进的礼仪、 礼节陆续传入我国, 同我国的传统礼仪一道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构成了社会主义礼仪的基本框架。 许多礼 仪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断变革, 现代

9、礼仪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大量的礼仪书籍相 继出版,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纷纷出台,礼仪讲座、礼仪培训日趋火红。人们学习礼仪知识 的热情空前高涨。讲文明、讲礼貌蔚然成风。今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国际交 往的增多,礼仪必将得到新的完善和发展。 三、东、西方礼仪的差异三、东、西方礼仪的差异 东方礼仪主要指中国、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所代表的具有东 方民族特点的礼仪文化。西方礼仪主要指流传于欧洲、北美各国的礼仪文化。 1在对待血缘亲情方面 东方人非常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 “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际关系中最稳定 的是血缘关系。 西方人独立意识强,相比较而言,

10、不很重视家庭血缘关系,而更看重利益关系。他们将 责任、义务分得很清楚,责任必须尽到,义务则完全取决于实际能力,绝不勉为其难。处处 强调个人拥有的自由,追求个人利益。 2在表达形式方面 西方礼仪强调实用,表达率直、坦诚。东方人以“让”为礼,凡事都要礼让三分,与西方 人相比,常显得谦逊和含蓄。 在面对他人夸奖所采取的态度方面,东、西方人不相同。面对他人的夸奖,中国人常 常会说“过奖了”、 “惭愧”、 “我还差得很远”等字眼,表示自己的谦虚 ; 而西方人面对别人真诚的 赞美或赞扬,往往会用“谢谢”来表示接受对方的美意。 3在礼品馈赠方面 在中国,人际交往特别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将礼作为人际交

11、往的媒介和桥梁。 东方人送礼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节日互相拜访需要送礼外,平时的婚、丧、嫁、娶、生日、 提职、加薪都可以作为送礼的理由。 西方礼仪强调交际务实,在讲究礼貌的基础上力求简洁便利,反对繁文缛节、过分客套 造作。西方人一般不轻易送礼给别人,除非相互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固的人际关系。在送礼形 式上也比东方人简单得多。一般情况下,他们既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也不送廉价的物品, 但却非常重视礼品的包装,特别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 同时在送礼和接受礼品时,东西方也存在着差异。西方人送礼时,总是向受礼人直截了 当地说明:“这是我精心为你挑选的礼物,希望你喜欢”,或者说“这是最好的礼物”之类的话

12、; 西方人一般不推辞别人的礼物, 接受礼物时先对送礼者表示感谢, 接过礼物后总是当面拆看 礼物,并对礼物赞扬一番。而东方人则不同,中国人及日本人在送礼时也费尽心机、精心挑 选,但在受礼人面前却总是谦虚而恭敬地说“微薄之礼不成敬意,请笑纳”之类的话。东方人 在受礼时,通常会客气地推辞一番。接过礼品后,一般不当面拆看礼物,惟恐对方因礼物过 轻或不尽如人意而难堪,或显得自己重利轻义,有失礼貌。 4在对待“老”的态度方面 东西方礼仪在对待人的身份地位和年龄上也有许多观念和表达上的差异。东方礼仪一 般是老者、尊者优先,凡事讲究论资排辈。 西方礼仪崇尚自由平等,在礼仪中,等级的强调没有东方礼仪那么突出,而

13、且西方人 独立意识强,不愿老,不服老,特别忌讳“老”。 5在时间观念方面 西方人时间观念强,做事讲究效率。出门常带记事本,记录日程和安排,有约必须提 前到达,至少要准时,且不应随意改动。西方人不仅惜时如金,而且常将交往方是否遵守时 间当作判断其工作是否负责、 是否值得与其合作的重要依据, 在他们看来这直接反映了一个 人的形象和素质。 遵守时间秩序,养成了西方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办起事来井井有条。西方人工作时间 和业余时间区别分明, 休假时间不打电话谈论工作, 甚至在休假期间断绝非生活范畴的交往。 相对来讲, 中国人使用时间比较随意, 时间观念比较淡漠。 包括改变原定的时间和先后顺序, 中国人开会

14、迟到,老师上课拖堂,开会作报告任意延长时间是经常的事。这在西方人看来是 不可思议的,他们认为不尊重别人拥有的时间是最大的不敬。 6在对待隐私权方面 西方礼仪处处强调个人拥有的自由(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将个人的尊严看得神圣不 可侵犯。在西方,冒犯对方“私人的”所有权利,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因为西方人尊重别人的 隐私权,同样也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隐私权。 东方人非常注重共性拥有,强调群体,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邻里间的相互关心,问 寒问暖,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表现。 四、礼的概念与内涵四、礼的概念与内涵 (一一)礼、礼貌、礼节与礼仪礼、礼貌、礼节与礼仪 1礼 礼的本意为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礼

15、的含义比较丰富,它既可以指表示敬意 和隆重而举行的仪式, 也可泛指社会交往中的礼貌礼节, 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约定俗 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还特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在 中国礼仪大辞典 中,礼定义为特定的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价值 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和行为方式。礼的本质是“诚”,有敬重、友好、 谦恭、关心、体贴之意。 “礼”是人际间乃至国际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 2礼貌 礼貌: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表示敬意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是一个人在待 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 它通过仪表及言谈举止来表示对交往对象的

16、尊重。 它反映了时代的风 尚与道德水准,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 3礼节 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问候、致意、祝愿、 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具有形式化的特点, 主要指日常生活中的个体礼貌行为。 4礼仪 礼仪包括“礼”和“仪”两部分。 “礼”,即礼貌、礼节;“仪”即“仪表”、 “仪态”、 “仪式”、 “仪 容”,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 礼仪:人们在各种社会的具体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式、仪容、 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 从广义的角度看,它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交际艺术。 狭义,通常是指在较大或隆重的正式场合,为表示敬意、尊重、重视等所举行的合乎社 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仪式。 (二二)礼、礼貌、礼节、礼仪之间的关系礼、礼貌、礼节、礼仪之间的关系 礼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们社会交际中的行为准则。礼、礼貌、礼节、礼仪都属于 礼的范畴,礼貌时表示尊重的言行规范,礼节时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和具体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