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40154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9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课件(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王志兵,什么是信息技术?,目前关于“信息技术”没有统一的定义: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 凡是能够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定义1: 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其内容包括:数据与信息的采集、表示、处理、安全、传输、交换、显现、管理、组织、存储、检索等。 定义2: 利用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

2、、传递、存储、显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广义: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一、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起源与发展,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是从1982年由计算机教育起步,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按其特征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时间上可分为前10年、中10年和后10年,即重点试验到逐步普及发展的前10年;更新换代向深层次加速普及发展的中10年;在全国中小学完成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校校通”和教育初步信息化的后10年。,有代表性的图片

3、,从选修课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1983年,制订了“高中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 ” 1994年10月颁布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 1997年10月颁布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 2001年10月颁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003年9月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计 算 机 文 化 论,计 算 机 工 具 论,信 息 素 养 论,19821991,重点学校选修课,1984邓小平:计算机从娃娃抓起,1981伊尔肖夫:计算机语言是人类第二文化,19922000,所有中学校选修课,1994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1997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20012010,

4、所有中小学校必修课,2000: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1992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200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 息 文 化 论,普通高中新课程技术,信息技术的文化特征演化,19821991: DOS, 精英技术、精英文化,19912000:Windows、Office、Wps等 专业技术、专业技能,傻瓜化、人性化、与用户友好,20002010:互连网、多媒体、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大众技术、大众文化,从专业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专用工具,前沿技术,傻瓜化操作系统,大众文化工具,精英

5、端,大众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课程目标的涵义,为总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而存在的概括性的总体要求,称为总目标或目的。 对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各个方面进行精确、详细的说明,是教师和学生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与学后应达到什么要求 (具有哪些效果)的具体明确的表述,称为具体目标。,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的性质、任务所决定的 文化论工具论信息素养论 在基础教育的三个学段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开始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基本相同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一),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一),初中阶段,信

6、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二),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三),从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转为重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从单纯地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转向重视经历过程、运用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进一步强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和文化性。 努力将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中小学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是要把它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也不仅仅是用它来录入文字、处理文档、数据和完成作业,而是要将它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习、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中小学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地掌握各种(哪怕仅仅是主流的)信息技术软硬件知识和技能,因为信息技术发展太快,而且

7、是全方位的。 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应该在满足中小学生当前应用需求的基础上,逐渐领悟信息社会及人类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形成自觉的信息意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把应用信息技术潜移默化为自觉行为,并通过自主学习、实践完善达到驾驭信息环境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应用、实践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内化为认知工具,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二、信息素养的内涵,什么是信息素养?,能认识到准确、完整的信息是明智决策的基础。 能识别信息需求。 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阐明问题。 能确定潜在的信息来源。 能形成成功的(信息)查询策略。 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或其他技术访问信息源 能评估信息。 能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

8、组织信息。 能将新信息整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 能在批判性行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信息素养定义1:,1信息素养 标准1: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2: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并按要求评价信息。 标准3: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准确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信息素养定义2:,2独立学习 标准4:作为独立学习者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捕捉与个人兴趣相关的信息。 标准5:作为独立学习者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欣赏文学作品和对信息进行的其他有创意的表达。 标准6:作为独立学习者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力争在信息搜索和知识生成方面具有杰出能力。,3社会责任 标准

9、7:对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认识到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8:对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践行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合乎伦理的行为。 标准9:对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有效参与到捕捉和生产信息的群体中。,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能探索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能欣赏作品和对其他信息进行创造性地表达内容 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道德的行为 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

10、建信息,信息素养定义3:,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信息意识 信息知识 信息能力 信息道德,信息的意识 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信息的知识 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一个人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信息的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

11、,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我们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信息的道德 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信息意识是先导, 信息知识是基础, 信息能力是核心, 信息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的内涵,“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有效地利用所需

12、要的信息;有信息素养的人懂得如何学习,即知道如何组织,如何查找到相关信息,如何充分利用信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8年提交的关于信息素养的总结报告,信息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技术素养: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信息技术素养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传播工具和网络来获取、管理、整合、评价和创造信息,以便在知识社会中发挥作用。,1.获取信息:有收集和重新获取信息的意识并知道如何收集和检索信息; 2.管理信息:能够应用现有组织或分类明细表对信息进行管理; 3.整合信息:能够解释和描述信息。这包括概括、比较和对比各种信息; 4.评价信息:能够判断信息的质量、

13、适用性、有效性和效率; 5.创造信息:通过组合、应用、设计、创造或加工信息来生成新的信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学生兼顾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协调发展: 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是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也是在知识社会中开展终生学习的基本条件。 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如果简单化地用一个概念去取代另外一个概念,会对深入理解和有效落实信息技术教育会造成不利影响。,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信息时代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所需人才的关键,是蕴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自1993年以来,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的45%是由信息产业带动,作为信息领域

14、高科技的代表,美国微软公司在发展的最快时期每周增加资产4亿美元。而这种变革是以大规模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前提的。 (资料出处:黄光平经济转型与职教发展,引自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4日第4版),2.(信息)技术教育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应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准备,“技术在以非凡的速度发展着,新技术层出不穷,现有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扩展。所有这些使得人们理解并自如地把握现代技术的概念和作用显得格外重要。” “技术素养”之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资料出处: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新世纪里,信息和知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对信息和知识的有效应用,单靠读、写、算等传统的能力基础已经不能

15、胜任。教师、学生、雇员和公民必须形成新的素养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批判思维能力。”“信息素养”之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资料出处:“21世纪素养峰会” 2002年3月7-8日,德国柏林),2.(信息)技术教育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应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准备,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现状堪忧: 不惜血本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外软件公司的奴隶? 至少一部分人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原创能力 最大的软件输入国!莫尔定律:每18月一次、近乎麻木地集体买(埋)单! 中国应成为技术输出国:什么时候?怎样才能?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3.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亟需反思和重新定位,4. 我国各界对开设(信息)技术

16、课程的需求和呼声,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对9省市12个行业2378位从业人员的调查,赞成在高中开设技术课程的比例: 厂矿企业、农业、运输、文教等行业人员87.42%赞成; 企业界赞成的占93.65%; 有子女就读高中的家长有69.8%赞成(担心影响高考),信息技术必修课逐步普及 所有农村初中和城镇初中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条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大中城市的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在逐步普及的同时,还出现了“开课时间提前,教育方式日趋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即:有条件的地区开始从小学1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课内容在2000年纲要的基础上,很多学校还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机器人教学、LOGO语言教学等多种尝试。,我国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国家规定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国乡(镇)以上有条件的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增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和综合实践活动。 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