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_中医基础理论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336850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导图_中医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思维导图_中医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思维导图_中医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思维导图_中医基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思维导图_中医基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维导图_中医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导图_中医基础理论(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医基础理论 发展历史o 理论体系的形成 形成条件 社会文化基础 科学技术基础 医药实践基础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形成方法 直接观察法 整体观察法o 理论体系的发展 先、两汉(形成时期) 黄帝经(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难经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神农本草经(最早一部药物学典籍) 上经 中经 下经 晋隋唐(丰富实践时期) 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唐思邈千金方 唐王焘外台秘要 宋金元(争鸣突破时期) 宋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开创三因学说)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辨证) 金元四大家 完素-寒凉派

2、 东垣-补土派 从正-攻邪派 朱丹溪-养阴派 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明清(集大成时期) 明时珍本草纲目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清吴谦医宗金鉴 清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吴又可瘟疫论(首创“戾气说”)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首创卫气营血辨证)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首创三焦辨证) 近代与现代(收集整理时期)o 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创新 中医学理论体系o 中医学思维方式 天地人一体思维方式 象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 意象思维 应象思维 变易思维 恒动变化 动静相召 辩证思维方式 类推思维方式o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结构上的整体联系

3、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协调 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诊断上的整体诊查 养生康复的整体调节 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季节气候对人的影响 昼夜变化对人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 人与社会关系密切联系 社会-心理-生物模式 恒动观 生理上的恒动观 人的生命过程 气的升降出入 血的循环不息 病理上的恒动观 疾病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中 疾病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 疾病发展处于恒动中 辨证论治 辨证 辨病因 辨病位 辨病性 辨病势(邪正关系) 论治(施治)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o 中医学体系建构方法 取象比类 司外揣 揆度奇恒(对比) 推演络绎 试探与反证 心法与顿悟 中医学哲学基础o 运气学说 天干

4、地支星宿 十天干 十二地支 干支的运用 干支配阴阳 阳干:甲、丙、戊、庚、壬 阴干: 干支配五行 天干配五行 用以配属方位 甲乙木 南方丙丁火 中部戊己土 西方庚辛金 北方壬癸水 用以配属运气(天干化五运)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 乙庚之岁,金运统之 丙辛之岁,水运统之 丁壬之岁,木运统之 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地支配五行 用以配属方位 寅卯属木 南方巳午属火 中部辰未戌丑属土 西方申酉属金 北方亥之属水 用以配属运气 子午少阴君火 寅申少阳相火 丑未太阴湿土 卯酉阳明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 巳亥厥阴风木 二十八星宿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狐箕水豹北方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

5、猪壁水俞西方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南方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月麋翼火蛇轸水蚓五运概念五行之天干,是为五运(景岳)天干取运,指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气运行的变化分类大运(每两干统一运)主运(又称五运季)初运木(大寒到春分)二运火(春分后十三日)三运土(芒种后十日)四运金(处暑后七日)终运水(立冬后四日)客运甲己年大运土,客运为土金水木火五步乙庚年大运金,则客运为金水木火土丙辛年大运水,则客运为水木火土金丁壬年大运木,则客运为木火土金水戊癸年大运火,则客运为火土金水木大运、主运、客运之间的异同概念大运用以说明一年之中的气候变化主运是用以推算一年中五个季节正常的气候变化客

6、运是用以推算一年五个季节中异常的气候变化推算方式大运从土算起主运从木算起,年年始于角,终于羽,居恒不变客运以本年的大运为初运,十年周遍十干,终而复始三者之间以大运为主,其次是客运。基本容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五运郁发五运被郁到极致时,就会发生反克的现象(郁及乃发,待时而作)郁发之纪土郁之发金郁之发水郁之发木郁之发火郁之发五运季之应春之应夏之应长夏之应秋之应冬之应五运三化之纪平气之纪敷和之纪升明之纪备化之纪审平之纪静顺之纪太过之纪岁木太过,发生之纪岁火太过,赫曦之纪岁土太过,敦阜之纪岁金太过,坚成之纪岁水太过,流行之纪不及之纪岁木不及,委和之纪岁火不及,伏明之纪岁土不及,卑监之纪岁金不及,从革之纪

7、岁水不及,涸流之纪六气地支取气(十二天干与六气)子午为热(少阴)丑未为湿(太阴)寅申为火(少阳)卯酉为燥(阳明)辰戌为寒(太阳)巳亥为风(厥阴)分类主气,即地气,或称主时之气,司一年的24个节气,分为六步,每步约主六十日十七刻半。用以测常初气厥阴风木二气少阴君火三气少阳相火四气太阴湿土五气阳明燥金六气太阳寒水客气,即天气,为天之三阴三阳之气,分为六步,用以测变客气的六步变化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左右四间气客气的次序一厥阴二少阴三太阴四少阳五阳明六太阳推算方法子午岁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丑未岁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寅申岁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卯酉岁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戌岁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

8、土在泉巳亥岁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客主加临,即每年轮转的客气加在主气之上相得与不相得相得客主之气相生客主同气客气克主气不相得:主气克客气为顺与为逆为顺客气生主气客气克主气客气少阴君火与主气少阳相火为同气为逆主气克客气六气季之应初气厥阴风木足厥阴肝(乙木)手厥阴心包(相火)二气少阴君火手少阴心(丁火)足少阴肾(癸水)三气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相火)足少阳胆(甲木)四气太阴湿土足太阴脾(己土)手太阴肺(辛金)五气阳明燥金手阳明大肠(庚金)足阳明胃(戊土)六气太阳寒水足太阳膀胱(壬水)手太阳小肠(丙火)六气之纪常变之纪六气之常时化之常厥阴所至为平和少阴所至为暄(温热)司化之常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阳所至为

9、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雰司化之常厥阴风府莹启少阴火府舒荣太阴雨府员盈少阳热府行出阳明司杀府庚苍太阳寒府归藏气化之常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德化之常 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为毛化少阴所至为热生,终为寒为羽化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为倮化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羽化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为介化太阳所至为寒生,终为温为鳞化布政之常厥阴所至为生化少阴所至为荣化太阴所至为濡化少阳所至为茂化阳明所至为坚化太阳所至为藏化六气之变气变之常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少阳所至

10、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令行之常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太阴所至为沉阴,为白埃少阳所至为光显,为彤云阳明所至为烟埃,为霜,为劲切,为凄鸣太阳所至为刚固,为坚芒,为立时病之常司天之纪厥阴司天少阴司天太阴司天少阳司天阳明司天太阳司天在泉之纪厥阴在泉少阴在泉太阴在泉少阳在泉阳明在泉太阳在泉所胜之纪厥阴之胜少阴之胜太阴之胜少阳之胜阳明之胜太阳之胜所复之纪厥阴之复少阴之复太阴之复少阳之复阳明之复太阳之复升之不前之纪辰戌之岁,厥阴风木升之不前巳亥之岁,少阴君火升之不前子午之岁,太阴湿土升之不前丑未之岁,少阳相火升之不前寅申之岁,阳明燥金升之不前卯酉之岁

11、,太阳寒水升之不前降之不下之纪丑未之岁,厥阴风木降不之下寅申之岁,少阴君火降之不下卯酉之岁,太阴湿土降之不下辰戌之岁,少阳相火降之不下巳亥之岁,阳明燥金降之不下子午之岁,太阳寒水降之不下不迁正之纪巳亥之岁,厥阴不迁正子午之岁,少阴不迁正丑未之岁,太阴不迁正寅申之岁,少阳不迁正卯酉之岁,阳明不迁正辰戌之岁,太阳不迁正不退位之纪子午之岁,厥阴不退位丑未之岁,少阴不退位寅申之岁,太阴不退位卯酉之岁,少阳不退位辰戌之岁,阳明不退位巳亥之岁,太阳不退位六经主月之纪正月太阳寅三月厥阴辰五月阳明午七月少阴申九月少阳戊十一月太阴子藏气法时之纪肝脏肝脏虚实病证肝病传变与补泻心脏心脏虚实病证心病传变与补泻脾脏脾脏

12、虚实病证脾病传变与补泻肺脏肺脏虚实病证肺病传变与补泻肾脏肾脏虚实病证肾病传变与补泻运气之纪运气布政之纪辰戌之纪,太阳之政辰戌之纪太阳司天之政卯酉之纪,阳明之政寅申之纪,少阳之政丑未之纪,太阴之政子午之纪,少阴之政巳亥之纪,厥阴之政运气行主岁之纪甲甲子之岁甲午之岁甲戌之岁甲辰之岁甲申之岁甲寅之岁乙乙丑之岁乙未之岁乙亥之岁乙巳之岁乙酉之岁乙卯之岁丙丙寅之岁丙申之岁丙子之岁丙午之岁丙戌之岁丙辰之岁丁丁卯之岁丁酉之岁丁丑之岁丁未之岁丁亥之岁丁巳之岁戊戊辰之岁戊戌之岁戊寅之岁戊申之岁戊子之岁戊午之岁己己巳之岁己亥之岁己卯之岁己酉之岁己丑之岁己未之岁庚庚午之岁庚子之岁庚辰之岁庚戌之岁庚寅之岁庚申之岁辛辛未之岁辛丑之岁辛巳之岁辛亥之岁辛卯之岁辛酉之岁壬壬申之岁壬寅之岁壬午之岁壬子之岁壬辰之岁壬戌之岁癸癸酉之岁癸卯之岁癸未之岁癸丑之岁癸巳之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