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36297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课题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三维目标知识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过程方法 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情感态度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教学难

2、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实验、再讨论、分析、推算得出水的组成和化学式。教学媒体学生电源(36V),大烧杯(盛电解液),小试管2支,铜导线若干,酒精灯,木条,氢气若干(用排水法收集,置放于烧杯中),烧杯(盛洗手水)。师 生 双 边 活 动 细 目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内容创设情景由水资源分布引入课题。(可由多媒体展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呢?学习氧气时,涉及了物质的哪些方面?那么,物质的组成的基本成分又是什么呢?那么,水是否与氧气、氮气一样,也由一种元素组成呢?拉瓦锡发现水的组成的故事(书本资料)感受水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回忆旧知,过渡到水的组成。阅读教材

3、第一段,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探究1今天,我们来探究水的组成。那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提供资料:氧化汞汞+氧气通过电解水的方式把水分解,然后验证产物。2如何检验氧气?3如何检验氢气?介绍检验氢气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得出结论:要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可以把该物质分解,通过证明产物的方法来判断。回忆旧知;思考讨论。 讲述 实验装置,介绍实验方法。提问 观察到什么现象? 你的实验中有什么问题?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讨论 这些实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认识仪器,理解实验方法。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1.两个电极上都有

4、气泡冒出,负极产生气泡的速度较快,得到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2:1。2.有的实验产生气泡速度比较慢。3.有的实验正极发现产生蓝色物。讨论,得出结论:实验中加入NaOH等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速度;有时正极得到的气体比较少,可能是正极生成的气体与电极发生了反应,被消耗了一部分。提问 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演示 气体的检验过程提问 正极得到的气体是什么?负极气体具有什么特点呢?讲述 负极得到的是一种全新的气体,后来拉瓦锡比较系统的研究了这种气体的性质,并把它命名为氢气。演示 分别点燃不纯的氢气和纯净的氢气产生疑问,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思考:正极得到的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

5、燃烧。学生讨论:不纯净的氢气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大,纯净的氢气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小。根据点燃时发出的声音大小,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净。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体验氢气燃烧的现象。分析归纳提问 这个变化是什么变化?为什么?讲述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如果你是拉瓦锡,你会得出什么结论?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是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物质,是分解反应,因为是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学生讨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指导学生自学学生阅读教材P47的最后两段内容,让学生对这段内容进行理解提出质疑根据氧气、氢气、水、红磷、五氧化二磷、氯酸钾等物质的

6、化学符号,从元素种类的多少看,你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讨论、发言、归纳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巩固知识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讨论、交流、发言作业:课后习题3、4板书设计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正极V负极=12(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氧气(H2O) (H2)(O2)2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O2、H2、N22化合物:H2O、CO2、Fe3O4、Al2O3、P2O5课后反思课堂练习:(略)复备时间编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课题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认识分子与原

7、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 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教学方法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教学媒体酒精、浓氨水、酚酞试液、胶头滴管、洒过香水的绢花、大小烧杯、试管、锥形瓶,分子间隔演示仪等等。师 生 双 边

8、 活 动 细 目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复备内容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设疑过渡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回答:酒精挥发了。问题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能够看见吗?回答:闻到了花的香味,但看不见这种物质。播放动画1无数的球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的小女孩的鼻孔处,小女孩发出声音:好香啊!观看放映。演示讲解提问一小堆糖,用药匙先取出一点,再一分为二,再分为四分之一想一想,最后分成了什么?糖就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

9、粒子构成的。很多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分子构成的。你能解释为什么酒清挥发了吗?你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花的香味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板书 分子是客观存在的讨论与交流指导阅读教材P47第一、二自然段1为什么水会减少?2解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并表达交流。追问请猜想一下,品红在什么情况下可扩散得更快一些?这说明了什么?回答:在热水中,分子运动加快。回答: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过渡与引入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我们借助先进仪器不仅能看到,而且我们还能移动它们。指导观察世界上最小的汉字观察,猜想它的大小。板书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等

10、。提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哪些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学生用课本数据回答。动画2苯分子放大的倍数。水分子的小黑点与乒乓球比较,渐渐变大,变成乒乓球和地球模样学生观看。板书分子很小。过渡从品红的扩散,我们猜想分子是在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阅读资料。设疑引导学生归纳: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如果改变温度会有什么影响?归纳: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设问物质为什么有固(s)、液(l)、气(g)三态的变化?思考实验与思考演示实验: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O2

11、和NO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璃片后,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追问:根据这一现象,你还能提出什么假设?观察,并描述现象:下面瓶中的红棕色的气体逐渐进入上部的氧气中,随时间的推移,两瓶趋近一致,但颜色变浅。学生回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播放动画3分子间隔和分子运动的微观过程:NO2分子向上运动,O2分子向下运动,最后趋向颜色一致。观看,并理解分子的运动,初步形成分子间有间隔的想象表象。问题与讨论我们能够把分子间的间隔直观地表现出来吗?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组织讨论:评价实验方案是否能够成功,是否可行。自主探究提出假设: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设计实验:(方案汇

12、总)1.一定量有颜色的水和无颜色的水混合。2.一定量酒精与水混合。3.冰融化成水体积的变化。4.一定量汽油与植物油混合等等。实验与反思提问:本实验探究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演示实验:用分子间隔演示仪做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水预先染色,现象更明显。)提问:请你分别用“”表示酒精分子,用“”表示水分子,画图模拟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扩散。归纳:1.必须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构成的物质。2.先分离开来,后混合均匀。(也可由学生自己动手演示)画图,相互讲解。交流与评价组织讨论:1.为什么一滴酒精滴在纸上,过一会儿就消失了?2.手上消失得快,还是纸上消失得快?为什么?3.从体积上来说,112

13、吗?为什么?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结合刚学过的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归纳总结归纳板书:分子的基本性质。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小结发言。布置作业1课本P53-54第1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复备时间编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课 题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教 学 重 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教 学 难 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教 学 方 法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教 学 媒 体师生双边活动细目流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复 备 内 容复习旧知识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学生讨论回答情景引入提问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分割?如果能分割,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由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