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论核心概念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335890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游戏论核心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前游戏论核心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前游戏论核心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前游戏论核心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前游戏论核心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游戏论核心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游戏论核心概念(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本章核心概念: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儿童游戏的本质观游戏的生物生本质观的基本观点: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社会性本质观:(1)此观点由前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首先提出,坚持社会性本质观是前联游戏理论的特征。(2)我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游戏的概念: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这是一种社会性本质观。(3)对社会性本质观的评价:这种游戏本质观容易导致:“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幼

2、儿的游戏。”(4)教育家杜威的游戏本质观。 学前游戏的基本特征 了解我国的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简答):一、游戏室儿童主动的资源的活动;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理解纽曼的游戏特征学说。如控制:控与外控?;真实;动机: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纽曼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游戏的特征是部控制、部真实、部动机(填空) 动机可疑分为“部动机”、“外部动机”(填空)第三节 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 学前游戏的结构:(1)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表情、动作、言语、材料(玩具)

3、等外显行为。(填空)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名词解释) 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名词解释) 儿童游戏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这说明游戏是受哪种动机控制:部动机的控制)(选择题)角色扮演。(A、识记角色扮演概念;B、识记机能性角色:儿童通过模仿例或对象的一二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2)部主观心理因素:动机和体验。游戏性体验: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名词解释)

4、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名词解释)第二章 学前游戏的分类与发展第一节 学前游戏的分类一、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简答):1、感觉运动游戏:也成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感知运动发展将诶段出现的。2、象征性游戏:这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幼儿段最常见的。(选择题)3、结构性游戏:这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来构建物体的游戏。4、规则游戏:这是两个以上的孩子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与游戏,如下棋、拔河、打牌等。 平行的游戏选择题,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

5、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活动。(选择) 想象游戏: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再现模仿成人生活劳动为主要容的游戏。这种游戏又叫角色游戏或象征性游戏。(选择)美国心理学家比勒的儿童在游戏分类二、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主要行为表现及特征对游戏的分类识记以下概念:(选择)动作性游戏:身体的动作及感官的活动而构成,往往具有重复性。探索性游戏:由好奇心试图发现什么或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游戏。表现性游戏:这种游戏目的是为了展示或演示。角色扮演性游戏: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途径的社会性游戏。三、根据游戏的关键特性对学前游戏的分类识记以下概念:创造性游戏:这类游戏较多地体现儿童主动的、创造的主体特征,突出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创造的

6、活动。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游戏:这类游戏具有明确的规则要求儿童区遵循,以确保游戏目的达成。第二节、学前游戏的发展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1、学前儿童学习的最初发展感觉动作性水平:是婴儿阶段游戏的基本特征 2、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象征性水平:儿童从出生后第二年进入感知运动性认知发展的末期,由表象活动、想象活动的增加及能力的增强,逐渐出现了以一特体假装另一特体和扮演角色主为要形式的象征性游戏。(选择题) 象征性游戏是婴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选择题) 学前儿童默契的游戏新发展规则性水平:由于儿童认知围的扩大、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游戏中角色数量不断增加,规则

7、产生成为可能,象征性游戏就开始转变成规则游戏。(选择、填空)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发展水平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简答):1、独自游戏阶段2、平行游戏阶段3、联合游戏阶段4、合作游戏阶段 几个幼儿往往坐在一起,只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或游戏而彼此没有交流(属于什么游戏:平行游戏)(选择)有时会互借玩具,有时更会加入到对方的游戏,并且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大家一致的共同目标,没有真正的组织者或领导者。(属于什么游戏:联合游戏)(选择)相互商讨,确定游戏的主题、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选择,甚至确定共同游戏的规则,有了集体共同的活动目标。(属于什么阶段游戏:合作游戏阶段)(选择题)三、学前游

8、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识记:游戏容: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围规定。(名词解释)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名词解释)第三章 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第一节 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识记:推动儿童去游戏的因是儿童的需要。(填空题) 最早提出类似这一观点的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并认为这种需要是生物性的,是人生来就有的原始欲望。(选择、填空)第二节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一、 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体发展中的作用(简答):在户外进行游戏可以使儿童接触充足的、新鲜的空气,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益于儿童身体的健康。例如,在

9、户外场地进行的玩沙玩水的游戏、“踩影子”游戏等都是利用了、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来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游戏与创造性:心理学家科琳亨特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好奇心和探究的研究,发现儿童好游戏与创造性能力存在正相关。(选择、填空)二、游戏在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1)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可获得两类知识,即物理知识和数理逻辑知识。(2)在游戏中儿童可习得与人交往的规则、技能运等,这种知识皮亚杰称之为社会性知识或经验。(3)游戏可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三、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识记: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循社会行为准则

10、,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 游戏是对现生活的反映,游戏中蕴含着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说明游戏可以促进哪方面的发展:社会性发展)(选择)四、游戏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3、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美感;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第四章 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第一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物理环境因素是游戏游戏活动中物的要素或条件,它包括玩具、游戏场地、游戏时间等因素。(选择)形象玩具主要包括:玩具娃娃、玩具动物、交通玩具、医院玩具、模拟日常用品的玩具(如

11、碗、杯子、衣服)等。(选择) 智力玩具:主要有拼图、拼版、镶嵌板、魔方套塔、套碗、棋类玩具、纸牌等。(选择)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粘土、沙、雪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选择)玩具之间的搭配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就玩具数量对游戏的影响而言,一般认为年幼的婴幼儿对较多的玩具缺乏独立选择自己需要的玩具的能力,而当玩具数量较少且外部特征鲜明时,更能引起其注意且不易分散。理解玩具过多或过少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玩具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儿童戏产生不利影响,过多会降低儿童的感知反应水平,也更易出现不珍惜玩具的倾向,过少则不利于游戏容的丰富和多样化。玩具在搭配上注重系列化、联系性对儿童游戏及其智力的发展

12、更有效。二、场地麦格鲁研究发现的场地与儿童游戏之间的关系?:当游戏场所缩小,二游戏人数保持不变时,则儿童奔跑、蹦跳等运动型游戏的次数减少,二身体接触次数则增加了。他还发现,游戏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导致想象性游戏和旁观行为次数的增加,或许人们密度的增加。 从结构特征上看,户外游戏场地可分为传统游戏场地和创造性游戏场地。(选择)第二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父亲和母亲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同的,父亲更倾向于和孩子游戏,而且更多的是与孩子玩运动性的、力量型的游戏,而母亲则更多的是与孩子玩安静的游戏。伙伴越多,社会性游戏发生的频率越高。混合班幼儿的平行游戏和小组游戏币非混合班幼儿显著增多,且有更多的积极交往

13、行为。(选择)第五章 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游戏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手段一、游戏现代儿童的权利,教育关注的焦点。识记: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红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1998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幼儿教育大会的主题就是保护儿童游戏的权利。二、 游戏与教学简述游戏与教学的区别:1.游戏与教学是现代学前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2.教学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而教师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大纲上规定的教学容,如知识、技能等通过一定教学手段,有效地传授给幼儿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外部,是外部知识化到幼儿的认知结构体系中的过程。

14、 游戏是幼儿主体将在已有的知识、3.技能以及情绪通过有趣的活动表现出来,是一个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享受已知的过程,是一个将已知外化的过程。第二 学前游戏教育实话的基本原则有哪两大原则?一、教育性原则:如,教师根据儿童身心特点选择游戏;在游戏评价时,要以鼓励、肻定、表扬为主,多从正面评价等都体现了教育性原则。在幼儿进行自选游戏之前,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清楚让幼儿玩哪几种游戏,通过玩这些游戏,幼儿会在哪些方面获得发展。(这句话体现游戏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什么原则:教育性原则。)(选择)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遵循教育性原则,就是要以正面鼓励、表扬、肯定为主,批评、否定为辅。(选择)二、主体性原则:理

15、解什么是主体性原则。首先,组织实施游戏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容,其难度应适中。(属于主体性原则)(选择)组织幼儿园游戏时贯彻主体性原则,还应考虑到确保游戏的安全性。(选择题) 贯彻主体性原则应充分尊重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幼儿游戏不是为了获得别人赞赏、表扬,更不是为了获得奖励、报酬,而是乐在其中,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活动本身就是目的,是行为的动机和强化因素。(说明游戏应坚持主体性原则) 第六章 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任务第一节 学前游戏环境与条件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知觉或判断。(名词解释)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2岁以的婴儿正处于各种感觉器官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主要是通过看、听、摸、抓等感觉运动来认识事物,应为他们提供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3-4岁的幼儿是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时期,应为他们选择较丰富的形象玩具(如娃娃玩具、动物玩具);5-6岁的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应多为他们选择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结构性玩具。这些都说明玩具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小班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