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行政史串讲讲义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35794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国行政史串讲讲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19中国行政史串讲讲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19中国行政史串讲讲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19中国行政史串讲讲义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19中国行政史串讲讲义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中国行政史串讲讲义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国行政史串讲讲义ppt课件(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行政史串讲,主讲人:范广军,一、串讲目的: 二、串讲教材: 虞崇胜主编:中国行政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三、串讲知识点: 1、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和历代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2、中国历代政府的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 3、中国历代政府的官员选拨、任用、考核、回避、升迁、待遇、品级、退休、休假等制度 概括而言,就是行政体制、行政过程、官员管理三个方面。,中国行政史内容串讲,引言,一、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特点(与封建制相比) 1、神权政治色彩最浓厚。 2、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本质:国家联盟) 3、以血缘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表现:原型、组建模式、统治观念)

2、 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表现:民主议事、纳谏制度) 二、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的特点(与奴隶制相比)1、神权政治色彩淡化。 2、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 3、法制日趋完备。(唐六典、明会典、清会典),三、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特点(与欧洲相比) 1、持续时间长,政体形式唯一。(欧洲:时间短,政体形式多样) 2、权力高度集中于君主。(欧洲:王权受限制) 3、思想控制方法:主导思想为儒家思想。(欧洲为宗教) 4、完善的官僚制度。(欧洲文官制度形成很晚) 四、中国封建集权专制体制的两大主要矛盾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扩大,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变更) 2、中央集权与

3、地方割据的矛盾。(矛盾焦点是中央政府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中介地方组织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地方行政体制的变更),五、我国封建社会行政系统的稳定因素 1、完善的官员管理制度组织保证。(官员的录用、行为、待遇) 2、监察机关的人事监督国家肌体的净化剂。 3、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 A、施政过程中的“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 B、提高君主素质。 C、神权抑制君权。 D、心理压力:尊号、谥号或庙号的尊褒贬抑 E、开国皇帝制定的制度。,六、奴隶制时期采用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组织形式的原因 1、从经济环境看,中国的奴隶制度存在早熟的一面。表现为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是在青铜时代这样的落后的生产工具

4、和很低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商品经济不发达。 2、从政治环境看,中国奴隶社会的奴隶主要是种族奴隶。,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行政管理,一、军事民主制时期的管理体制 1、军事首长。(负责统帅军队和担任主祭,通过禅让制继承) 2、部落酋长议事会。(常设权力机关) 3、人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二、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 1、夏代中央行政体制:王位继承制度是兄终弟及制;把四岳议事会改为四辅臣;设置了一套官僚机构。 2、商代中央行政体制:王位继承制度是王子继承制;突出商王的独尊地位;按职能设官定制,职官分为宗教、政务、事务三类。 3、周代中央行政体制:王位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三公(太师、太傅

5、、太保);政务官系统(三司,司徒、司马、司空);文化教育官系统;以宰为首的宫内事务官。,三、夏、商、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 1、夏的地方行政体制:中央与地方保持联盟关系。 2、商的地方行政体制: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直接派官员进行管理。外服是诸侯国统治区域,诸侯与商王既是君臣关系,又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3、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分封制(分封制成熟的表现:对分封的范围、仪式、依据和原则等方面规定详明;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等配套制度的完善,宗法制度从血缘关系、思想上维护分封制度,礼乐制度从行为上去维护这种制度);基层行政区实行乡遂制(乡为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地,国都及近郊

6、化为若干乡,偏远的农村地区划为若干遂),四、西周的行政决策与联络 1、纵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中央与地方之间): 、决策与联络的共同特点:实行君主专制,即最后决策权由君主掌握。 、决策与联络的形式: A、直接联络形式:巡狩(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朝觐(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 B、间接联络形式:聘(派使臣慰问) 2、横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 直接联络:朝(地点在宫廷)、会(地点在郊野)、盟(神前发誓的杀牲饮血) 间接联络:聘问(问是小聘,大聘称殷聘),五、西周的行政文书 1、诰(上级对下级发布的命令或布告;君臣

7、之间的勉励之词) 2、誓(战时动员令) 3、命(册命之书) 4、简书(日常通告文书),六、夏、商、西周的人事管理 1、官员的选拔:以血缘关系为主要标准,实行世卿世禄制。 2、官员的管理机构:司士(西周时期的人事管理官员);公族(专管公族的人事官员) 3、官员的爵位:公、侯、伯、子、男。 4、官员的退休制度:致仕制度,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行政管理,一、春秋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1、春秋时期的赋税改革: 改革内容: A、田税改革(履亩而税); B、军赋改革(将军赋落实到田亩上) 改革的意义或影响: A、国家的社会职能发生变化。国家的主要社会职能仅剩下政治和行政事务性的内容,不再具有直接组织社会生产

8、的职能。 B、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井田制趋于瓦解,庶民社会地位提高。 C、引起基层行政组织的变革。产生以农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基层组织由乡遂双轨制转变为乡里单一制。,2、春秋时期中央集权体制雏形出现表现: 在官员管理上,由家臣制向官僚制转化.(世卿世禄制瓦解) 在中央朝廷组织上,由家臣聘任制向客卿制转化。 在地方管理上,由国鄙制向郡县制转化。,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1、变法的实质:用郡县制为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取代宗法等级君主制。 2、变法的内容与影响: 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了实现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目的。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奠定了封建中央集权体制的经济基础。 各

9、国先后颁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民的倾向。 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官僚制。,三、战国时期各国中央行政体制 1、君主对权力结构调整的主要方法:文武分职。 2、各国中央政府官员: 中央的中枢官员: A、相(文官系统首脑,百官之长) B、国尉、柱国(武职人员) C、御史(国君秘书、耳目,监察百官) 中央的职能官员:郎中、廷尉、主客、内史、少府。,四、战国时期各国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1、郡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 2、县以下设乡、里两级基层组织。乡有三老、啬夫、游檄,分掌教化、税收、狱讼及捕监事务。 五、战国时期的行政决策 1、国君在行政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有最后决断权。 2、人治倾向明显。 六、战国时期的行政执

10、行中的文书制度 1、玺、符(虎符)、节(使者通行文书)。 2、行书律 3、传食律,七、战国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 1、监察制度初步形成。 2、御史(国君秘书,监察百官) 3、殿中“执法”(群臣在殿上的纪律和礼仪) 八、战国时期的行政官员管理 1、选官方式:荐举之法;自荐;因功授官;葆子。 2、任命官员方式:拜(罢免则称为夺玺或收玺)。 3、官员考核的主要形式:上计。,第三章 秦汉的行政管理,一、秦汉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1、中央行政体制的核心:皇帝(拥有最高的立法、司法、军事、决策、考察等权力) 2、宰相制度的变迁: 丞相制:独相制。 中外朝制:汉武帝时,中朝掌握国家政务的决策权,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退

11、居执行政务的地位。 三公宰相制:(西汉成帝改丞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独相制变为集体宰相制) 尚书台 (东汉刘秀正式设立尚书台,成为事实上的国家行政机关,三公官名誉化) 3、列卿,4、相府分曹和尚书台分曹 二者的区别:相府诸曹是丞相的幕僚机构,诸曹人员不是国家的正式公职人员,而尚书诸曹已经是政府的公职人员。 相府分曹理事的内容与隋唐三省六部的分工已经基本相同,但体制上有很大差异。尚书分曹制度则是隋唐三省六部制度的雏形。 二、秦汉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1、郡县两级体制逐渐演变为州郡县三级体制 州。汉武帝时设置,长官为州刺史,为监察官员,东汉末年成为成为一级地方行政组织,长官为州

12、牧。 郡。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长官成为守或太守,有两类属官,一是佐官,由中央任命,二是属吏,由郡守自行辟除。 县。也有两类属官,一是佐官,由中央任命,二是属吏,由县令自行辟除。,2、地方基层行政组织:乡、里、亭。(乡里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同,官员设置也相同,不同的是亭。亭是独立于乡里之外的另一行政系统,是县廷的派出机构,分为市亭和乡亭。 3、少数民族的地方行政组织: 杂居区:郡下设道。 南方归附区:采用郡县制和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共治的双轨制度。 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保留原有属国,但派官吏监督。 北方判服无常的少数民族:持节护领官,如西域都护。,三、秦汉政府行政决策的主要会议形式 1、集议:群臣讨论国

13、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会议形式 2、商议: 四、秦汉政府行政监督 1、中央政府的行政监察:秦、西汉初年的御史大夫到御史台。御史台虽然名义上隶属于少府,但实际上已独立执行监察的职能,标志监察权开始同行政权相分离。 2、地方政府的行政监察:六条问事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有系统的监察法规。,五、秦汉时期行政官员的管理 1、官员选拔制度 任子和訾选:西汉初年主要途径。 察举制:汉武帝以后的主要选官途经(自下而上) 征辟制(自上而下,由分为皇帝的征聘和府州的辟除) 荐举制(没有诏令而主动推荐,对察举制的补充) 博士弟子(太学学习一年后接受考试) 2、官员的任用制度: 任用官吏:拜、除。 候补:待诏。 试用:守、假。

14、 不称职:罢归。,3、官员的回避制度:三互法(本地人不得出任本地长官,婚姻之间不得相互监临,亲属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 4、官员的考核:考课制度 皇帝考核丞相、三公。 丞相和御史联合考核九卿。 丞相和御史联合考核郡国长官,考核形式为上计考课,分为常课和大课两种。 郡对县的考课形式为秋冬集课。 5、官员的休假制度: 告归:秦时官吏告假。 休沐:汉时每五日休假一天。,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一、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体制是秦汉三公九卿制向隋唐三省六部制演化的过渡体制。 2、为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基础: 从三省职权划分看,这一时期三省权力虽有消长,但大体上分别从决

15、策、执行、封驳三个方面分割原宰相权力。 从宰相职权的演变看,宰相权力法定于三省长官,从体制上为隋唐三省体制奠定了基础。 二、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1、行政层级:州郡县三级。 2、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呈现出军政合一的特点。,3、特殊行政区的行政体制: 侨州郡县 左郡县: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带有很大程度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 4、基层行政组织: 宗主督护制:北魏初年,在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各地豪强聚众结坞自保,北魏政府只得承认既成事实,任命坞主为宗主督护,让他们行使基层政权的职能。 三长制:(孝文帝改革后)邻长、里长、党长。,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决策 1、权臣迭出。 2、门阀

16、势力膨胀。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执行 1、最高行政机关是尚书省。 2、尚书省拥有对诏敕的解释权和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权。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监督 1、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皇帝的耳目)。 2、御史台不再隶属于少府,行政与监察的分离最后完成。 3、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 4、御史中丞的属官分为三种:侍御史(纠劾官员);诒书侍御史(监察司法);殿中侍御史(监督朝仪)。,六、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官员的管理 1、选官制度: 唯才是举(曹操)。 九品中正制:北魏初年,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度。由中正官综合门第和德才定出品和状,分为九品,后来品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停年格制:北魏宣武帝时,以年资作为续用和提升官吏的唯一标准。 2、官员的待遇:,第五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一、隋唐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1、 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权:尚书省掌行政、中书省掌诏令、门下省掌封驳。 二省执要、尚书奉行体制。 中书门下(又叫政事堂)专职宰相体制。 六部二十四司。 2、翰林院:唐玄宗时,设置“翰林待诏”,后正式设立翰林学士院,具有草诏权,时称内相。 3、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唐代时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