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c作业题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335701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c作业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学物理c作业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学物理c作业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学物理c作业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学物理c作业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c作业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c作业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第一章1-6 水坝长1.0km,水深5.0m,坡度角60,求水对坝身的总压力。解: 设以水坝底部作为高度起点,水坝任一点至底部的距离为h。在h基础上取微元dh,与之对应的水坝侧面面积元dS(图1-2中阴影面积)应为坡长dm与坝长l的乘积。图1-2ldhdFhq高线dhdm由图1-2可知 水坝侧面的面积元dS为该面积元上所受的水压力为水坝所受的总压力为(注:若以水坝的上顶点作为高度起点亦可,则新定义的高度,高度微元取法不变,即,将与带入水坝压力积分公式,同样可解出水坝所受压力大小。)1-10 图是应用虹吸现象从水库引水的示意图。已知虹吸管粗细均匀,其最高点B比水库水面高出h1=3.0m,

2、管口C又比水库水面低h2=5.0m,求虹吸管的流速及B点处的压强(已知大气压为1.013105Pa)解:由于水库的截面积比虹吸管的截面积大得多,水库水面下降及慢,在短时间,可以把水库水的流动看作是稳定的,即取水库水面的高度为0。对于A点和B点应用伯努里方程,可写出对于B点和C点应用伯努里方程,可写出B点与C点具有相同的流速,即A和C点处的压强与大气压相等,有由上述各式可求出 1-11 一个大水池水深H10m,在水面下h3m处的侧壁开一个小孔,问 (1)从小孔射出的水流在池底的水平射程R是多少? (2) h为多少时射程最远?最远射程为多少? 解:(1)设水池表面压强为、流速为、高度为,小孔处压强

3、为、流速为、高度为,由伯努利方程可写出根据题中条件可知、,于是,由上式可得 又由运动学方程可解出则水平射程为带入数据解得(2)根据极值条件,在时,R出现最大值,即R出现最大值。由此解出h=5m时,R出现极大值,此时R=10m。1-13 下面是一个测定农药、叶肥等液体黏滞系数的简易方法。在一个宽大玻璃容器底部连接一根水平的细玻璃管,测定单位时间由细管流出的液体质量即可知。若已知细管直径d=0.1cm,细管长L=10cm,容器液面高h=5cm,液体密度为,测得1min自细管流出的液体,问该液体的为多少?解:由泊肃叶流量公式可知又由由上两式可得带入已知数据,可解出1-15 如果液体的黏滞系数较大,可

4、采用沉降法测定黏滞系数。现使一个密度,直径为6mm的玻璃球在甘油中由静止落下,测得小球的收尾速度为。已知甘油的密度为。问甘油的黏滞系数为多少?解:用沉降法测黏滞系数时代入已知数据,解得注:少了第七题第二章2-3 一个容器储有氧气,其压强为Pa,温度为27,计算:(1)气体分子数密度;(2)氧气的密度;(3)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解:由题意知 、(1) 分子数密度可由下式求出:(2) 设氧气分子的密度为,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则 设分子的摩尔质量为,1mo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将其带入上式得(3)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可由温度公式求出(4)2-4 kg的氢气装在m3的容器,当容器的

5、压强为Pa时,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多大?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出将其带入理想气体的温度公式可得 2-5 某些恒星的温度可达到K,这是发生聚变反应(也称热核反应)所需的温度。在此温度下的恒星可视为由质子组成。试求(1)质子的平均动能;(2)质子的方均根速率。(提示:大量质子可视为由质点组成的理想气体)解:(1)将质子视为理想气体,由理想气体的温度公式得质子的平均动能为(2)质子的方均根速率可由下式求出2-12 有N个粒子,其速率分布函数为 (0)(1) 画出该粒子的速率分布曲线(2) 由求出常量Ovf(v)Cvo图2-2(3) 求粒子的平均速率解: (1)粒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如图2-2所示(

6、2) 由于由分布函数的归一化条件 ,得则(3) 粒子平均速率为2-16 在容积为的容器中,有能为J的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1)计算气体的压强;(2)设分子总数为个,计算气体的温度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解:(1)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能公式再考虑到,可得(2)由得 第三章3-2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空气,开始在状态A,其压强为,体积为,沿直线AB变化到状态B后,压强变为,体积变为,求此过程中气体所做的功。 解:此过程中气体所做的功为梯形ABCD的面积3-4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过程时吸热200J,经历ACBDA过程时吸热为多少?解:由图可知,状态A与状态B具有相同的温度

7、,理想气体经历ACB过程时,能的变化为零,满足经历BDA过程时满足经历ACBDA过程时,满足3-8 试证明1mol理想气体在绝热过程中所做的功为其中T1、T2分别为初末状态的热力学温度。解:对于绝热过程,由泊松方程 得于是,1mol理想气体在绝热过程中所做的功为 再由泊松方程,上式可化为再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上式又可改写为 证毕。3-9 0.32kg的氧气作如图3-9所示的循环,循环路径为abcda, V2 2V1, T1 300K,T2200K,求循环效率。设氧气可以看做理想气体。解:由已知可得氧气的摩尔数为图3-9OP VabcdT1T2等温等温V1V2氧气为双原子分子,其等体摩尔热容量为

8、。(1) a-b过程为等温过程,在此过程中。按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吸收的热量为(2) b-c过程为等体过程,在此过程中A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与外界的热交换为负号表示在此过程中,系统向外放出的热量为。(3) c-d过程为等温过程,在此过程中0,系统与外界的热交换为该结果表示,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向外界放热。(4) d-a过程为等体过程,A0。在此过程中,系统与外界的热交换为由此可知,系统从外界吸热。综合上述结果可得该循环的效率为3-14 一个卡诺致冷机从0的水中吸收热量制冰,向27的环境放热。若将 5.0kg的水变成同温度的冰(冰的熔解热为 3.35105Jkg),(l)放到环境的热量

9、为多少?(2)最少必须供给致冷机多少能量?解:设高温热源温度为T1,低温热源温度为T2,由题中条件知T127+273300K,T20+273273K(1)设此致冷机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为Q2,则将 5.0kg的水变成同温度的冰时致冷机吸收的热量为设此致冷机的致冷系数为,则又由,可得放到环境中的热量为(2)设最少必须供给致冷机的能量为A,则第四章少了4-54-6 一个半径为R的带电圆盘,电荷面密度为,求:(1)圆盘轴线上距盘心为x处的任一点的电场强度;(2)当R时,P点的电场强度为多少?(3)当时,P点的电场强度又为多少?drrRxPdEdE/dE 图4-4解:(1)在半径为R的带电圆盘上取半径

10、为r、外半径为r+dr的细圆环,如图4-4所示。利用教材中例题4-2的结果可知,该细圆环上的电荷在P点产生的场强为于是,整个圆盘上的电荷在P点产生的场强为(1) 当时,。此时,上式可化为即此时可将带电圆盘看作无限大带电平面。(3)当时,可将带电圆盘看作点电荷,此时P点电场强度为4-7 和4-10结合 图为两个分别带有电荷的同心球壳系统。设半径为R1和R2的球壳上分别带有电荷Q1和Q2,求:(1)、三个区域中的场强;(2)若Q1=Q2,各区域的电场强度又为多少?画出此时的电场强度分布曲线(即E-r关系曲线)。(3) 计算4-7(1)、(2)中、区域中的电势。解:(1)在区域,做半径为rR1的球形

11、高斯面。因为高斯面无电荷,根据高斯定理可得区域中的电场强度为E=0在区域,以R1rR2的球形高斯面。由于该高斯面的电荷为Q1+Q2,由高斯定理可解得该区域的电场强度为(2)当Q1=-Q2时,根据以上结果易知区域的场强为区域的场强为区域的场强为(3)A根据、区域中的电场分布,可得区域的电势为区域的电势分布为区域的电势分布为B 若Q1=-Q2,则区域的电势为区域的电势为区域的电势为4-9 一个细胞的膜电势差为50mV,膜厚度为。若假定膜中场强为匀强电场,问电场强度为多大?当一个钾离子()通过该膜时需作多少功?解:依题意得 若令一个钾离子()通过该膜时需做功A,则R1R2图4-144-15 同轴电缆

12、是由两个很长且彼此绝缘的同轴金属圆柱体构成,如图4-14所示。设圆柱体的电势为,半径为;外圆柱体的电势为,外圆柱体的半径为,两圆柱体之间为空气。求两个圆柱体的空隙中离轴为处()的电势。解:(1)设圆柱体单位长度的电量为。在外圆柱体之间做半径(),长度为l的圆柱闭合高斯面,应用高斯定理可得距轴心为处场强为于是,两圆柱间电压为由式解得,将其带入式,可得即则两个圆柱体的空隙中离轴为处()的电势与外圆柱体之间的电势差为于是,两个圆柱体的空隙中离轴为处()的电势为类似地,两个圆柱体的空隙中离轴为处()的电势与圆柱体之间的电势差为于是,两个圆柱体的空隙中离轴为处()的电势也可表示为第五章5-4 一个铜棒的

13、截面积为,长为,两端的电势差为。已知铜的电导率,铜自由电子的电荷体密度为。求:(1)该铜棒的电阻;(2)电流;(3)电流密度;(4)铜棒的电场强度;(5)铜棒中所消耗的功率;(6)棒电子的漂移速度。解:铜棒的截面积,长,电导率,则(1) 铜棒电阻为(2) 由于铜棒两端的电势差为,则电流为 (3) 由电流密度的定义可知电流密度为 (4) 棒的电场强度 (5) 铜棒中所消耗的功率为 (6) 由于自由电子的电荷体密度,则电子的漂移速度为 5-9 一个蓄电池在充电时通过的电流为3.0A,此时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势差为4.25V。当这个蓄电池放电时,通过的电流为4.0A,此时两极间的电势差为3.90V。求该蓄电池的电动势和阻。AB、rIAB、rI充电放电图5-9解:如图5-5所示,设所选定的积分路径是自A端经蓄电池到B端,应用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AB两端的电势差。当蓄电池充电时,有 当蓄电池放电时,有将两式联立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