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边城学区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度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35389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边城学区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度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边城学区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度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边城学区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度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边城学区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度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边城学区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度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边城学区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度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边城学区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度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边城学区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度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 分) 成绩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下列物体不是声源的是 A飞行的蜜蜂B运转的马达C张紧的橡皮筋D演奏的手风琴2、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能正确表示其传播方向的是3、如上右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4、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2、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结出晶莹的露珠D冬天,天上雪花飘落5、如图所示,某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将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逐渐远离透镜,看到的现象是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的大小不变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D白纸上有放大的光斑(暗亮点),光斑的大小不变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位置处,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现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后,又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A像变小,像距变大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大D像变小,像距变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

3、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l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8、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B10cmC16cmD20cm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4、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0、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则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为A小于6cmB大于6cm,小于12cmC大于12cm,小于24cmD大于24cm11、一个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张大爷用此放大镜来观察药品使用说明书上较小的文字时,应将此放大镜放在与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距离A小于10cmB等于10cmC大于10cmD在10cm和20cm之间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B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D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13、右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

5、视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1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的是 ( ) A小孔成像B手影游戏C日食、月食现象D隔着火看东西在晃动15、在“五岳”之一的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右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折射角的

6、大小为_。2、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 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容易引发火灾。3、如右图所示是一束光通过一个透镜的情况,该透镜是_ _透镜这类透镜可以为_ _眼矫正视力4、水蒸气烫伤比同质量同温度的沸水更严重,这是因为 ;0的冰比0的永冷却效果要好,这又是因为 5、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cm6、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显微

7、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透镜,目镜是一个透镜。在甲乙两幅示意图中,矫正近视眼的是;矫正远视眼的是。(填“甲”或“乙”)7、一条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则此时入射角为_,反射角为_,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绕入射点沿顺时针转过25角,则反射光线沿_时针方向转过_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8、光从空气射向水时的入射角为0进入水中的传播方向将 (偏离法线/保持不变/靠拢法线),光的传播速度将 (变大/变小/不变)9、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透 镜属于 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 (选填“大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距”或“小于

8、焦距”)此透镜对光线起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4分)1、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请画出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并从玻璃砖AC面射出。请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第1题图 第2题图3、完成甲乙两图中的光路图。4、请在图的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5、请在上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四、实验探究题1、(7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

9、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 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移去B蜡烛,在B蜡烛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直接观察白纸, (填“能”或“不能”)看到A蜡烛的像,说明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

10、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共7分)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1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共2分)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2分)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

11、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光源“F”放在光具座上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分)A 光屏上只有F的上半部分放大的像B 光屏上只有F的下半部分放大的像C 光屏上会有F的放大的像,但像的亮度会变暗3、(8分)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应该 (将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

12、,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 (填“靠近”或“远离”)眼睛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 图,其矫正做法是 4、(8分)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 (大于/小于/等于)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 (远/近),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 (折射/反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 (折射/反射)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 ( )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 ( )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声全反射的条件是: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