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33339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茶陵县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省茶陵县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南省茶陵县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南省茶陵县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南省茶陵县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茶陵县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茶陵县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茶陵县2013届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单项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倒坍(t) 荣膺(yng) 吹毛求疵(c)B瞰望(kn) 虔信(qin) 断壁残垣(yun) C周道如砥 (di) 荫庇(yn) 沉湎(min)D颓唐(tu) 恻隐(c) 万恶不赦(sh)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亵读 慰藉 顾名思义 肃然起敬B娇奢 制裁 顶礼膜拜 遍稽群籍C挑衅 蘸水 根深蒂固 无与伦比D污秽 荫庇 人声鼎沸 怡然自得3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童话色彩只是格列佛游记的表

2、面特征,尖锐而 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光未然的黄河颂,通过歌颂黄河,表达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对于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来说,极富 性,使人 涌起一股誓死保卫祖国的万丈豪情。A深沉 煽动 情不自禁 B深刻 煽动 忍俊不禁C深沉 鼓动 忍俊不禁 D深刻 鼓动 情不自禁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B从小学到现在,你一定有过被小说的情节深深吸引的时候。C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D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二)、按原文默写:(6分,每空1分)5、(1)角声满天秋色里,

3、 。(2)蒹葭萋萋, 。 (3)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论证死于忧患的的句子是 , (三)综合运用题(10分)6、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4分)下面是某校图书馆阅览室最近一次图书调查,具体情况如下表。项 目完好无损损坏较轻损坏较重损坏严重百 分 比15253723调查结果的出什么结论?(2分) 针对此种情况请你提一条建议。(2分) 7、口语交际:九年级由于面临中考,复习任务重,体育考试结束后,班主任在班上宣布:从今天起,体育课改上英语课。班长小青认为这样做不好,于是站起来对老师说:_(字数在30字以内)(2分)8、名著导读。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

4、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 ,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 。 三国演义中周瑜与诸葛亮联合起来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文中另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是。现代文阅读。(20分)(一)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超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未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

5、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10、研读选文画线部分,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种特异现象?11、.从这棵老树的最后遭遇,我们应得到什么启示?(二)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 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

6、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我不由得想起了霍金,眼前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车仑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枷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车仑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的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

7、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

8、、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12. 根据文章内容,请你为本文拟定一个标题。 (1分)13.具体说说于右任老人把莲花图和对联挂在一起的深意。 (2分)14. 作为论据的事实,可以是一人一事的具体事例,也可以是多人多事的概括性事例请再补充一个能证明本文论点的概括性的事例。 (2分)15.思考作者的观点,请说说你真切的感受或与之不同的见解。 (2分)(三)丁香赋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

9、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

10、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

11、春天的花潮。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16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2分)_1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_写的_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1分)18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_19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任选一句)(2分) 花如云,花如海

12、,花如霞。_ 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_三、文言诗文阅读。(共16分)(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 鼓:(2)既克,公问其故 克: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2、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适人辄送其一 ( )(2)其人出,语人曰 ( )2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 25、从文中可以看出,其师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三)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