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33240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曲折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等内容。列强经济侵略与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和观念的变化等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要知识点。,考向预测 (1)高考命题仍会以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表现及特点为重点;可能从经济变动的角度,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等。 (2)高考命题仍将从西学东渐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新颖的背景材料(如歌谣、文献资料等),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考查引发社会生活变迁的

2、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备考策略 (1)分析列强经济侵略的双重影响,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客观作用;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层面认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近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立足于中国近代社会环境,从19世纪末、一战期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五个阶段归纳概括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成因。 (3)利用归纳法和列表法,从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等方面归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从近代化的角度认识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探究点一对近代列强经济侵略的认识,1.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

3、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造成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贫困,因而具有“破坏”作用。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益商品化,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 3列强侵华将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的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例1 2011江苏卷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

4、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

5、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请回答

6、: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例1(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2)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新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3)略。 【解析】本题以陈旭麓的近代经济观点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近代经济发展的掌握,以及对材料的阅读能力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解答本题,根据设问阅

7、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时代特点处理相关问题。第(1)问,突出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兴起,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等。第(2)问,材料一体现了“我的利息”减少;材料二突出妇女的百无聊赖;材料三突出传统谋生方法丢失和社会风俗堕落。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变式题C【解析】从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洋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 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侵略下逐渐解体,故答案为C项。,探究点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地冲击着中

8、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 因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持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与力量的源泉。,(2)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

9、发展的主要因素。 后天畸形: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地区分布不合理,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例2 2011山东卷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2B31C73D193,例2D【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先天不足,工业部门的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统计表中属于重工业的矿冶业是72家,属于轻工业的食品工业是100家,由此判

10、断属于轻工业的纺织业应为193家。故选择D项。,变式题 C【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了日本利用中国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在中国开设工厂,迁移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知最早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故符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答案为C项。,探究点三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特点,1. 表现 (1)随着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城市中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方面有巨大变化,特别表现在穿戴衣着的布料、服装样式、饮食、住宅样式、交通与通讯方式上,加快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变化和人们信息交流的便捷。 (2)农村:经济落后、信息封闭、生活贫穷;传统的生活习俗坚若磐石。但洋货开始向农村渗透后,开始进入中等农民家庭。

11、(3)结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并伴随着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变化的地域上严重不平衡。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 (4)东西方生活习俗不断碰撞和交融,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例3 2011江苏卷 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的差异

12、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 B C D,例B【解析】本题以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掌握,以及学生对图片资料的解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把图片资料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广告商品是天津市同升和帽庄仿制的西式帽,是民族工业,博士帽仅是图片内容之一,所以描述的不准确;的描述与民国时代要求的社会平等的精神相违背。民族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西方的经济扩张,卖西式帽,说明西方文明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生活方式。,变式题 B【解析】从材料看,“双轮驰”“车舟载离别” 表明近代汽车、轮船出现,“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意指送行之人未及返回,旅人已经到了天尽头。可见近代交通工具对

13、于人们生活影响之深,答案为B项。,探究点四近代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及社会习俗的变化,1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由古代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代替。这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的礼节;发型服饰发生变化,男子留辫到剪辫易服,女子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导男女平等;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先生、君等。 2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这表现在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也引起了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同时近代西方婚葬习俗逐渐引入中国,中国的婚葬仪式逐渐简化

14、等。 3近代人们生活和习俗逐渐西方化。吃西餐、穿西装、住洋房、乘汽车,讲究奢侈成为有钱人追求的一种时尚。,例 2011浙江卷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例A【解析】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变式题 A【解析】根

15、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30年已经是民国时期,京郊村子里妇女缠足者仍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充分说明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故答案为A项。,热点视角 视角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民族工业的发展是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富足的重要前提。故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和影响会成为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 视角2: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国当前的热点之一。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与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有着内在的联系,从理解今天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许多问题的角度,高考特别注重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社会生活变迁等方面的命题考查。 视角3:高考特别重视

16、链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化进程、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等角度命题考查。,热点演练 1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1.A【解析】银价上涨,说明白银大量外流,这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大量倾销商品有着因果关系,故选A项。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早在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时就开始了,B项表述有误;C、D两项均与题意不符。,2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说明开平煤矿()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D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2. D【解析】本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