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必修2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31743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中图版必修2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地理中图版必修2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地理中图版必修2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地理中图版必修2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地理中图版必修2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中图版必修2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中图版必修2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篇之二-城市化,1911年人口,1990年人口,1949年人口,上海人口的增加,1324万,538万,54万,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深圳全面城市化启动 , 年内告别农村(2003) 率先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深圳市,又将率先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新年伊始,深圳市宣告:2004,深圳要全面城市化,做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今天,深圳的龙华、龙城、龙岗3个镇政府摘掉了原来的牌子,撤销了镇的建制,同时挂上了街道办的牌子,设立了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这标志着深圳全面城市化正式启动。 据了解,2004年,深圳市的宝安、龙岗两区18个镇将全面撤销镇的建

2、制,建立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两区现有的27万农村人口将全部从“村里人”转成“城里人”。,至1980年8月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在长达570年的历史过程中,面积才仅仅发展到38平方公里,城里5层楼房为最高建筑,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前,城市人口仅1万人,农村人口为3万余人 到1999年深圳特区建成区面积为140.59平方公里,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1999年建成区面积也达到262.16平方公里, 2003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数量达到557万人,背景资料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深圳市城市用地结构,思考:深圳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什么变化?,深圳二十多年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3、 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农村文明转化为城市文明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伦敦的城市扩展 伦敦市1700年人口为70万,1801年人口为110万,1901年达458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金融贸易中心。,1、城市化及其成因,大伦敦图示,英格兰的城市带,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衡量城市化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中国出现城市化过程的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无力为众多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城乡收入差距大; 城市劳务市场的开放,户籍管理制度的

4、改革,城市粮油计划供应制度的取消,都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和流动,促使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的拉力与农村的推力,工作机会多 赚钱机会高 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 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 现代建筑居家舒适 社会地位提高,城市拉力,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 就业机会不足 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 升学与升迁不易 生活品质低 贫困与社会地位低,农村推力,2、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年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加快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更多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更快,从上图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

5、低 发展中国家速度快,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城市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城市化的起步阶段,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型曲线。该曲线有助于理解现实的城镇化地域差异和预测未来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试描述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并阐述理由,思考 、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 、目前各处在城市化的哪一个阶段? 、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分析归纳两类城市化的特点,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

6、00年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晚,水平低 发展速度快 目前仍以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 城市化问题突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早,水平高 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空间周期的四个阶段 城市化 城市郊区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现象,20世纪中期,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大城市人口激增,市区地价不断上涨,加之汽车的普遍使用,人们对人口低密度地区独立住宅的追求,城市上中阶层人口向城市市郊或外围地带移居,成为人口的主要流向,而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随后,各类服务部门纷纷迁往郊区。 我国目前在大城市比较明显。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部分大城市已开始出现郊区化现象。 、我国处于

7、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西部地区的农村人口大量向沿海地区转移; 、我国沿海地区年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势头,推进了城市建设速度大大加快。一些大城市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从城市化阶段进入到郊区化阶段。,逆城市化现象16,指城市市区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市化模式。所谓“逆” 是指城市市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卫星城迁移的倾向。 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70年代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美国除洛杉矶以外的12个最大的市区人口,在1950年1970年之间,城市人口从2625万下降到2552万,郊区及卫星城人口则从1463万增加到1714万。实际上,逆城市化是城

8、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再城市化现象,由于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形成了大城市中心区的“空洞现象”,西方各国政府为了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实施了一系列的城市复兴计划。现英国大伦敦的人口在连续30多年下降后,于1985年开始微弱增长,出现了再城市化的迹象。,小结,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放慢,出现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和再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超过发达国家,城市化仍以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世界大城市化趋势的主要表现,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数量及其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增加,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表现更为突出;在某些国家和

9、地区,出现了“城市群”或“城市带”。 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阶段后,出现了再城市化的趋势,3、世界主要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和英国南部城市带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和日本东海岸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和北美五大湖城市带。,世界大城市数量增长很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于发达国家趋势更加明显,1980,2000,1960,25,35,30,40,45,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年份,特大城市人口数占城市总人口(亿),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4、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7,纽约的光化学烟

10、雾,香港的笼屋,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环境质量下降 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2、 下列解决城市问题的策略中,你赞成哪种看法? 还有别的办法吗? A 在市中区建环行道路,建大量停车场 B 禁止大货车进市中区,在市中区小 汽车施 行单双日行驶制 C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 D 工厂和办公室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减少上下班时间的交通堵塞。,1、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发展中国城市化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是错误的 B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影响经济发展 C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影响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产生一定的社会问题 D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经济增长快,使得农民收入提高,会产生一定的“反推力”,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低,中国城市发展的方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着重发展小城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2、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发达国家快,能说明经济发展速度更快、水平更高吗? 为什么?,1、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发达国家多,但城市化水平又比发达国家低,为什么?,思维扩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