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栽培学教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30807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学专业栽培学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农学专业栽培学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农学专业栽培学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农学专业栽培学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农学专业栽培学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学专业栽培学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学专业栽培学教学课件(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的要求 :了解大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大豆的起源。 重点难点 :大豆的起源,主要内容:一、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大豆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具有高营养价值、高生理活性和广泛工业用途的宝贵农业资源。大豆含蛋白质40%左右,蛋白质中含有人类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素有“完美蛋白”的美称。大豆含油量在20%左右,豆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人的血清胆固醇,是优质的保健食用油。大豆是人类食用蛋白和动物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概述,1.大豆作为主食营养价值很高,每斤大豆产熟量为2055千卡,同量的小米产热量为1810千卡,小麦面粉为1780千卡,稻米l745千卡。大豆蛋白质含量几乎高于

2、所有其他粮食作物,而且质量好。大豆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种类全,属于“完全蛋白质”,易被吸收。如以标志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生理价”表未,小米蛋白质的生理价是57,玉米蛋白质是60,而大豆蛋白质为65。大豆蛋白质中含赖氨酸多,若以40%玉米面、40%小米面和20大豆粉混食,可使食物中氨基酸互相补充,从而使“生理价”提高到73。 大豆价值可与肉、鱼、蛋等食物相媲美,是能代替动物性食物的植物产品。 大豆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盐,钙的含量比小麦高12倍,磷比小麦高2倍。铁高2.6倍。这些矿物盐是保证人们正常神经和筋肉活动、骨胳形成以及碳水化含物代谢所不可缺少的。,大豆除维生素C含量较少

3、外,其他维生素含量非常丰富,属于维生素B族胆醇、脂肪含量特别高,它们对防止脂肪肝和肝萎缩硬化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大豆所含碳永化合物与禾谷类不同,其淀粉含量很少,.主耍含蔗糖、棉子糖、水苏糖和纤维素,因此大豆可作为宜食低淀粉食物的病人如搪屎病患者的良好食品。 大豆作为我国人民主副食对增进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2.大豆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大豆含油量虽然不及其他油料作物,但大豆种植面积大。总产量高,大豆油约占植物油总产量的1/6。大豆、花生、油菜、芝麻为我国四大油料作物。大豆总产量的1/4用于榨油,长期以来大豆油是我国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的主要食油。 动物油、蛋黄、奶油含胆固醇较多。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4、胆固醇渗入到动脉血里凝集成微粒团;逐渐形成不透明的粥样症结即粥样硬化,进而发晨成血管硬化、心脏病、风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严重疾病。大豆油只含有脂醇而没有胆固醇,因此大豆可代替肉类,防止血管硬化。,3.大豆是良好的饲料,随着养猪、养鸡等畜牧业的发展,大豆作为饲料的用途将越来越重要。豆饼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精饲料。豆饼含蛋白质42.7-45.3,脂肪2.1-7.2,碳水化含物22.4-29.0,纤维素4.8-5.8%。 豆饼蛋白质特别适宜作为猪和家禽的配合饲料。因为猪和家禽等单胃牲畜不能大量利用纤维素,豆饼蛋白质的可消化率一般较玉米、高粱、燕麦高26-28%,易被牲畜吸收利用。每公斤大豆饲料单位为1.

5、4,玉米为l.l7,燕麦为1.01,小米为l.l9,豆饼为1.3。 大豆秸含粗蛋白质5.7,可消化率2.3%,饲料单位0.32,其营养成份高于麦秆、稻草、谷糠等,是牛、羊的好饲料。豆秸磨碎后可喂猪。 绿色的大豆植株可作青饲、青贮或直接放牧。青刈大豆的营养价值不亚于苜蓿。但是在我国实际上用作青饲的面积还很小。,4.大豆在轮作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豆饼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优质有机质肥料,果农、瓜农、花农都以饼肥提高产品品质。由于以豆饼直接作肥料不经济,故提倡用豆饼先喂牲畜,再用牲畜粪作肥料。 大豆根上长有根瘤,根瘤菌有固走空气氮素的特殊功能。大豆是其他作物的优良前作,在轮作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6、。, 5.大豆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大豆在工业方面的用途近几年有很大发展。大豆可以作油漆、印刷、油墨、甘油、人造羊毛、人造纤维、塑料、胶剂、电木、照像胶卷、脂肪酸、卵磷脂以及医药工业的维生素鞣酸蛋白的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代乳粉、人造黄油等。大豆制成品不下数百种之多。大豆的综合利用前途极其光明。 大豆还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物资,在历史上,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品质极佳,畅销于三十多个国家。大豆曾为我国出口农产品中最多的一种,甚至超过茶丝。,二、大豆的起源与分布,大豆起源于我国已是国内外早已公认的事实,我国是栽培大豆的起源地,这有多方面可靠的证据;第一、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进化

7、而来,野生大豆遍及我国各地,而且有进化程度高低不同的各种类型;第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大豆文字记载的国家,商代甲骨文成大豆为菽豆的初文,秦汉后才改称菽为豆子。国外称大豆为“Soy”便源于菽。三国时期曹植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炎豆歧,豆在釜中泣,本是共根生,相煎何太急”,既是大豆起源于我国的证据,同时也说明了大豆的两个用途,豆可煮食,豆秸可以烧火。 至于大豆具体起源于我国何处,目前说法不统一,有起源于东北和长江流域等说法。 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播出去的。1790年英国皇家植物园引进大豆,作为观赏植物。1804年美国文献才初步提到大豆。,目的要求:了解国内外大豆生产形式 重点难点:国

8、内外大豆总产和单产情况,主要内容:三、国内外大豆生产情况,世界大豆情况: 世界大豆产量大国美国、巴西、91年阿根廷超过我国名列第三,我国排第四。1992年美国总产5978万吨,1987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最大,总产为1218.4万吨,单产以1996/1997年最高,每公顷1.77吨,比全球平均水平(2.08吨/公顷)低14.9%。美国92年单产2.53吨,中国比美国低30%,巴西2.08吨,阿根廷2.24吨。 我国每年总产约1300万吨,年消1700万吨,1998年我国大豆进口800万吨,我省每年总产约5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40%,我省每年约400万吨出售外省,外省大豆基本自用。,1997年中

9、国大豆单产1764kg/hm2,而美国为2624kg/ hm2,巴西为2298kg/hm2,阿根廷为2197kg/hm2,世界平均为2174kg/hm2,意大利单产为3750kg/hm2,是我国的2倍多,居世界首位。64kg/hm2,而美国为2624kg/hm2,巴西为2298kg/ hm2,阿根廷为2197kg/hm2,世界平均为2174kg/hm2,意大利单产为3750kg/hm2,是我国的2倍多,居世界首位。目前日本和美国都在研究亩产400kg的栽培技术。,2002年世界大豆情况,2、中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和主产国。中国大豆的生产及贸易在国际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历史上我国种植大豆面积最多的

10、1931年达1526.7万hm2,1938年总产最高达1210万吨,占同年世界总产的93%,且独占大豆出口国际市场。此后下降,50年代初期,中国还是世界上出口大豆最多的国家,大豆总产亦据世界首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95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13.0%,总产量占世界10.6%,出口量占世界6.4%,单产低于世界平均单产18.3%。 3、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情况: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是国内唯一自给有余的省份,国内主要的大豆高产栽培成果出在黑龙江,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的“三垄”栽培技术,在不同生态区不同气象条件平均增产25-30。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研究出“大豆宽

11、台栽培”技术,1993-1994年在73.3公顷示范田上亩产213.2kg;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两垄一沟”栽培法,在4195亩试验面积上,平均亩产221.3kg;此外目前黑龙江省比较典型的大豆高产栽培模式还有永常模式、两垄一平台模式、小窄密栽培模式、大垄密栽培模式、高台栽培模式等。,由于近几年进口大豆充斥我国市场,大豆价格滑坡幅度大,对我省大豆市场的打击更大,挫伤农民种大豆的积极性,如不加以遏制,我省大豆生产必将陷入更大的困境。 我们与国外相比,大豆生产的直接成本差不多,但间接成本相差甚远。农业部报告,国务院把大豆发展的重点放在我省,主要因为我省大豆品质好,据消息说,日本取消转基因大豆的进口

12、(因发现转基因,有些性状改良,但同时有些性状变坏)。我省每年将拿出100万元发展大豆。南方高蛋白(45%),北方高油(22.5%)。垦区大豆振兴计划,2000-2001年,大豆面积由700万亩发展到800万亩。,第二节 大豆形态解剖特征,目的要求:掌握大豆形态解剖特征,了解根瘤菌形成过程和固氮机理。 重点难点:根瘤菌形成过程和固氮机理。,主要内容:一、大豆的形态解剖特征,(一)根和根瘤 1根 大豆根属于直根系,由主根、侧根和根毛组成。初生根由胚根发育而成,侧根在发芽后3-7天出现,根的生长一直延续到地上部分不再增长为止。在耕层深厚的土壤条件下,大豆根系发达,根量的80集中在5-20cm上层内,

13、主根在地表下10cm以内比较粗壮,愈下愈细,几乎与侧根很难分辨,入土深度可达60-80cm。侧根是从主根中柱鞘分生出来的。一次侧根先向四周水平伸展,远达30-40cm,然后向下垂直生长。一次侧根还再分生二、三次侧根。,根毛是幼根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出而形成的。根毛寿命短暂,大约几天更新一次。根毛密生使根具有巨大的吸收表面(一株约100m2)。 大豆根的内部构造分为表皮、皮层、内皮层、维管束鞘、形成层、韧皮部和木质部。 环境条件不同,对大豆根系的发育有很大影响。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促进大豆根系发育,不良的环境条件则抑制或削弱根系的生长。一般耕作良好的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均可促进大豆根系的发育。,

14、2根瘤 在大豆根生长过程中,土壤中原有的根瘤菌沿根毛或表皮细胞侵入,在被侵入的细胞内形成感染线。根瘤菌进入感染线中,感染线逐渐伸长,直达内皮层,根菌瘤也随之进入内皮层中,在这里诱发细胞进行分裂,形成根瘤的原基。大约在侵入后1周,根瘤向表皮方向隆起,侵入后2周左右,皮层的最外层形成了根瘤的表皮,皮层的第2层成为根瘤的形成层,接着根瘤的周皮、厚壁组织层及维管束也相继分化出来(图12-1)。,根瘤菌在根瘤中变成类菌体。根瘤细胞内形成豆血红蛋白,根瘤内部呈红色,此时根瘤开始具有固氮能力。 大豆根瘤多集中于0-20cm的根上,30cm以下的根很少有根瘤。,图12-1 根瘤菌侵入根和根瘤的构造,A:由根毛

15、侵入 B:根瘤菌由表皮侵入,形成感染线,向皮层细胞内延伸 rh根毛 ep表层细胞 c厚膜细胞层 it感染线(据Bieberdorf,1938) C:根瘤的内部构造 c根的木栓形成层 p原形成层 v维管束 s厚膜细胞层 oc根瘤的木栓形成层 im内部形成层 b含类菌体的细胞组织(据池田,1955),3固氮 类菌体具有固氮酶。固氮过程的第一步是由钼铁蛋白及铁蛋白组成的固氮酶系统吸收分子氮。氮(N2)被吸收后,两个氮原子之间的三价键被破坏,然后被氢化合成为NH3。NH3与-酮戊二酸结合成谷氨酸,并以这种形态参与代谢过程。 大豆植株与根瘤菌之间是共生关系。大豆供给根瘤菌糖类。根瘤菌供给寄主以氨基酸。有

16、人估计,大豆光合产物的12左右被根瘤菌所消耗。对于大豆根瘤固氮数量的估计差异很大。张宏等根据结根瘤、不结根瘤同位基固系的比较,N15同位素等手段测得,一季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数量为6.45Kg亩。这一数量为一季大豆需氮量的59.64。一般地说,根瘤菌所固定的氮可供大豆一生需氮量的1/2-3/4。这说明,共生固氮是大豆的重要氮源,然而单靠根瘤菌固氮是不能满足其需要的。 据研究,当幼苗只有两片真叶时,已可能结根瘤,2周以后开始固氮,植株生长早期固氮较少,自开花后迅速增长,开花至青粒形成阶段固氮最多,约占总固氮量的80,在接近成熟时固氮又下降。关于有效固氮作用能维持多久,目前尚无定论。大豆鼓粒期以后,大量养分向繁殖器官输送,因而使根瘤菌的活动受到抑制。,大豆的茎近圆柱形略带棱角,包括主茎和分枝。茎发源于种子中的胚轴。下胚轴未端与极小的根原始体相连; 上胚轴很短,带有两片胚芽、第一片三出复叶原基和茎尖。在营养生长期间,茎尖形成叶原始体和腋芽,一些腋芽后来长成主茎上的第一级分枝。第二级分枝比较少见。 大豆栽培品种有明显的主茎,一般主茎高度在30-150cm之间。茎粗变化也较大,其直径在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