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语文 琵琶行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31741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语文 琵琶行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语文 琵琶行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语文 琵琶行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语文 琵琶行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语文 琵琶行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语文 琵琶行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语文 琵琶行学案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语文 琵琶行学案 新人教版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学习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所包含的无尽意蕴。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2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三、【课前预习案】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是他和友人游览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这是一首叙事诗,以“长恨”为中心

2、,篇幅很长。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及它的悲剧结局。诗人采用了避实就轻,虚实结合的的写作手法,淡化历史,美化爱情。古人的评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讽喻,“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另一种则认为它只是在写李、杨的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而今人在这两种观点的激烈争论中又产生了双重主题说,即认为该诗既有对明皇的讽刺批判,又有对李、杨爱情的同情歌颂。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在天愿

3、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情真意切,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全诗荡气回肠、情节曲折,散发着浪漫主义的光彩,不愧为千古绝唱。四、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关于歌、行、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在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方面都比较自由,有的诗中间还可以换韵,其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琵琶行的“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

4、短不一,富于变化。题名为“歌”与“行”的很多,二者名虽不同,实则无大区别。“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也无严格区别。“行”,如白居易琵琶行;“歌”,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引”,如李贺的箜篌引;“吟”,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探究案】1内容结构。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第一节:诗人:浔江送客闻琵琶琵琶女:孤寂月夜弹琵琶“枫叶荻花秋瑟瑟”为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第二节:琵琶女:月夜弹奏琵琶曲诗人: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节:琵琶女:江心自叙身世苦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 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第四节:昔日

5、:才高位显居京城 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诗人: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节: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2叙事脉络。(1)故事情节。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诗人的独白。略写送客,详写听乐;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仔细吟味,写琵琶女的自述,也是从诗人转述的角度道来,却无一不是她的心绪神情;写自己的贬谪之苦,虽然是直抒胸臆的独白,但又时时隐现出同病相怜的意味。写琵琶女,详昔而略今;写诗人自己,则略昔而详今。两相映衬,更见互补之妙。(2)音乐描写。从开头的“无管弦”,到后来的“转轴拨弦”,到“四弦一声”,到“却坐促弦”,诗情随着乐律而变。

6、琵琶女的演奏,可分前后两段,先是“自选曲目”霓裳六幺,后是“规定曲目”,即专门应诗人之请弹奏的乐曲。(3)景物描写。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悲凉苍茫的气氛。“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明月江水寒”都是以静衬动:前者接住水面上飘忽而来的琵琶声,次者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后者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4)情感描写。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人相遇相知之情。如“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出了琵琶女初试才艺表现出的一段天然风韵;“梦啼妆泪红阑干”,写出了琵琶女感伤身世的悲苦之情; “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如长江

7、大河,千汇万状。(五)语言品析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五、【课后探究案】重点、难点的探究1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起以下24句是写弹奏琵琶的全过程,.这段音乐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是全诗描写的重点。这部分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分析各比喻句描摹音乐的特点。【探究思路】研讨比喻的运用。乐曲描写之难,难就难在它是抽象的,是无形的。将抽象化为具体,把无形变成有形,这就要借助比喻的手法。例如写到琵琶大弦和小弦发出的声音时分别用了“嘈嘈”和“切切”两个拟声的极其抽象的词语,读者想借此获得对乐曲的清晰的印象是很

8、困难的。因此,在“嘈嘈”和“切切”的后面分别加了两个比喻“如急雨”和“如私语”,前者就像下起一场暴雨,后者就像两人在窃窃私语。这样,对大弦和小弦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就具体可感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刻画成形象可感的实物,写出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变化之美,将音乐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易于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2“寻声暗问弹者谁”一句中的“暗”字,有人把这个字解释为“偷偷地”、“私下里”,表明诗人因自己的身份不便公开、直接问。把这种解释与课本中的解释比较一下,哪个更准确生动?【探究思路】研讨炼字的修辞方法。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

9、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诗歌中的“炼字”,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炼意”,也就是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境。“炼字”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价值。“字”是出墙红杏,“意”是满院春色。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3“琵琶声停欲语迟”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几句反映了琵琶女怎样的心理情态?一般的都认为是表现了她的“羞涩”,你以为如何?【探究思路】研讨描写的写作方法。描写的长处在于,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使读者如睹其物,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得到特别真切的感受。“琵琶声停欲语迟

10、”“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难言之痛。琵琶女之所以“千呼万唤始出来”,是由于她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4琵琶女本不愿抛头露面,可为什么最后还是出来了?请从诗句中找出答案。【探究思路】研讨遣词造语的方法。在汉语中,动词是最富有主动性、活泼的因素。文章要写得富有文采、有感染力,诀窍之一就是要多用动词,连续使用动词可以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现场画面。动词的使用,能增强诗句的硬度与力度,产生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外边变化表现出来,一个动词运用得好,能通过人物的外边动作窥探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物更加丰满、完整。5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

11、线,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试欣赏这首诗精巧的艺术结构。【探究思路】研讨精巧的艺术结构。首要条件是读懂作品,即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这包括诗歌的写作构思,也包括诗歌的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等常见的结构方法。既要注意借景抒情的写法,还要注意诗歌的意义上的单元划分,结构上的总结和前后照应等内容。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拓展性探究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的手法与琵琶行有何异同。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

12、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探究思路】对音乐描写技巧的赏析。用巧妙的比喻来表现音乐,大致有三种主要表现方式:其一是以声喻乐,即以自然界的声响来比喻音乐;其二是以形喻乐,即以视觉形象比喻音乐的形象;其三是以典喻乐,即以关于音乐的各种传说来表现音乐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欣赏音乐描写:首先是精彩的描摹,用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刻画不同的乐调,将音乐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其次是情感的传输,通过写听乐人的情绪反应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强化表达效果;再次是气氛的渲染,如“东船西舫俏无言”,写乐曲

13、休止时的效果,写邻船听乐的寂静,反衬出乐曲的强大感染力。6琵琶行学案答案(五)名句品析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明确】四周的船只都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以静衬动,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反衬“有声”的音乐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这句景物描写点染烘托了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一体,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

14、通的复杂情感,忧愤、哀怨凄楚、苍凉。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明确】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一段。“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瑟瑟”,犹言飒飒、索索,草木被秋风吹动发出的声音。枫叶获花,秋风瑟瑟,意境凄凉。这句话点出了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从景中委婉传出。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明确】这句是诗眼。作者左迁浔阳,谪居卧病,又于秋夜送客,心中之悲凄

15、自不待言。而琵琶女却也是天涯沦落,孤苦无依。她过去曾经令善才服,秋娘妒,也曾经“一曲红绡不知数”。但如今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年老色衰,嫁与商人,却不能享受家和爱的温暖,“江口守空船”,“忽梦少年事”,这也不由得她不“梦啼妆泪红阑干”了。作者和琵琶女有着相似的经历一个是被侮辱、被损害、命运悲惨。诗人是在“醉不成欢惨将别”时,在“终岁不闻丝竹声”的浔阳江头,听到了琵琶声,他“寻声暗问”“移船相近邀相见”“千呼万唤”,而琵琶女则是“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两人的感情是有隔膜的。而一旦“低眉信手续续弹”,琴弦便成了心弦,自然地流露出“心中无限事”,琵琶女的弹奏与诉说,使诗人积蓄已久的情感变得波澜澎湃。对琵琶声,他不仅用耳朵听,更用整个心灵去感应,两人虽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失意飘零的情感却是相同的。4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明确】她若有所思,将拨子插在弦缝间;然后整顿衣裳,神态凝重端庄地站了起来。在曲终之后,作者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这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