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生物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导学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31740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生物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生物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生物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生物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生物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生物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生物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导学案【学习重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学习难点】 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学习过程 】思考: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吗?请举例说明。【自学探究1】一、细胞核的功能1、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两种美西螈细胞核移植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卵细胞中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用头发横缢蝾螈受精卵,一半有核,一半无核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将变形虫切成两半, 一半有核,一半无核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将两种伞藻的帽、柄、假根分开后,相互嫁接与核移植2、细胞核的功能:_【自学探究

2、2】二、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结构:_层膜结构.作用:_2、染色质(1)组成:_(2)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3、核仁作用:_4、核孔作用:_ _是大分子物质如_和_进出细胞的通道.【合作解疑】染色质与染色体的比较名称项目染色质染色体同 种 物 质成分相同特性相同功能相同不同时期分裂间期、末期分裂、前、中后期两种形态细长的丝状光镜下能看到的结构思考:原核细胞是否存在染色体,为什么?总结:细胞核的功能: 【自学学习】.细胞是统一的整体细胞既是生物体_的基本单位,也是_的基本单位.【巩固练习】1、下列各组生物中,细胞里没有核膜的一组是 ( )A.草履虫B.变形虫和酵母菌C.念珠藻和大肠杆菌D.牛和大白

3、菜2、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 )A.核膜及核膜孔 B.球状结构的核仁C.串珠状的染色质丝 D.纤维结构的核骨架3、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 )A.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决定作用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很长时间4、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 ) A、DNA和RNA; B、蛋白质和DNA; C、蛋白质和RNA; D、DNA和脂类。5、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 ) A.细胞膜保持完整 B.

4、线粒体供能 C.核内遗传物质 D.细胞保持完整6、 科学家将雌性黑鼠乳腺细胞核移植到白鼠去核的卵细胞中。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该褐鼠产下的小鼠的毛色和性别分别为 ( ) A.黑、雌 B.褐、雌 C.白、雄 D.黑、雄7、如图所示是对变形虫进行去核和再植核的有关实验过程。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无法生存。请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去核的部分细胞质,可以生活一段时间,其原因是_。(2)单独的核不能生存的原因是_。(3)变形虫去除细胞核以后,新陈代谢减弱,运

5、动停止,存活一段时间后最终死亡。但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植回一个细胞核,又能够恢复生命活动,生活正常(如图所示),由此可以说明_。(4)正常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是_阅读材料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结构染色质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它与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染色质指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凝聚而成的棒状结构。二者之间的区别不是在化学组成上,而是在构型上,反映出它们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染色质的主要成分中,DNA和组蛋白是稳定存在的,DNA与组蛋白之

6、比约为11。非组蛋白与RNA的含量则随着细胞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非组蛋白与DNA含量之比为0.20.81,RNA与DNA含量之比为0.11。通常细胞代谢活动越旺盛,非组蛋白和RNA的含量就越高。细胞里的DNA绝大部分存在于染色质中,并且含量十分稳定。这包括同一物种的各类细胞中的DNA含量是相同的,细胞不会由于分化而使每条染色质DNA增加或减少。但是,如果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DNA的量也就会随之改变。DNA分子是一条相当长的、没有分叉的核苷酸多聚体,所含核苷酸数量巨大,例如,人的每条DNA链平均约含108个核苷酸。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的序列中。染色体蛋白质与DNA分子遗传信息的组织、复制和阅

7、读密切相关。它包括两类蛋白,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组蛋白在维持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非组蛋白是一大类非常不均一的蛋白质,目前,对于非组蛋白的认识远不如组蛋白。如果人体内每一个体细胞的DNA伸展开来,长度可以达到2 m,平均每条染色体所含的DNA的长度约为5 cm,而如此长的DNA分子位于直径仅为10 m甚至更小的细胞核中,可见其凝集的程度是非常高的。染色体是染色质在分裂期紧密卷曲凝缩的结构形式。染色体的多极螺旋模型是一种较早提出来的解释染色体包装的结构模型。根据这一模型的解释,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为10 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

8、一级结构。核小体链形成后,可通过螺旋形成直径为30 nm的纤维,这一纤维是由核小体排列呈螺旋管状的结构。这种30 nm的纤维被认为是染色体包装的二级结构,但对其确切的构成方式还有争议。30 nm的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 m的圆筒状结构,被称为超螺线管,这是染色体包装的三级结构。超螺旋管进一步螺旋折叠,可以形成210m的染色单体,这就是染色体包装的四级结构。经过逐级螺旋与折叠,由DNA和蛋白质形成高度凝集的染色体。一条连续的DNA分子的长链,经过四级的盘旋折叠形成染色单体,其长度一次次地被压缩。在多极螺旋模型提出后,又有一些新的模型被提出,主要是对染色体高级结构提出新的解释。关于染色体的超微结构模型,目前还处在假说阶段。 -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