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潢川一中高三语文《千古文章意为高》滚动练习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潢川一中高三语文《千古文章意为高》滚动练习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潢川一中高三语文千古文章意为高滚动练习 新人教版 审题与立意是检测型写作和应用型写作中必有的程序,高中教学阶段尤其重要,学生应当具备从现象、材料中发现本质的能力,具备多角度地观察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检验。树立审题立意意识,在写作前,能做到理解作文意图,了解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学会在审题过程中积极思考,对文章主旨和要求有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基本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能根据作文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选定写作文体。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在文章的立意上力求深刻。通过积极思维,在立意上争取有创造性。一, 考纲解读高考作文对审题的要求归入基础等级一等:切合题意二等:符合题意 三等:基本符合题
2、意 四等:偏离题意 17分-20分12分-16分7分-11分0分-6分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二,方法指要第一步:读解提炼关键词句 ,读解是指客观、完整、全面地阅读理解作文材料:1把握情感意向;2揣摩命题意图;3、提炼材料关键词句;4、准确把握作文要求。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
3、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夜读是一种温馨的境界,夜读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消闲。功名利禄与夜读无缘,尔虞我诈与夜读无缘。夜读,知识在这里增长,视野在这里扩展。不刻意追求,却每有所得。夜读,如饮一杯清茶,人增精神,满屋溢香。请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以“夜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情感意向: 命题意图: 关键词句: 作文要求: 第二步:漫想展开想像,发散思维 准确读解后就进入漫想阶段。漫想是指根据关键词或句,让大脑浮想联翩,以搜索充足的写作素材。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动笔用简洁的文字记下这些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要求学生不要集中在某一方面,而是运用
4、发散思维进行联想:相似联想(联想性质上、特点上、时间上、空间上与之相似的事物),对比联想(联想与之相反或对立的事物),因果联想(由因到果或由果溯因)等,这样才便于打开思路。 个人 :世界观、人生观、人生追求、人生思考 社会: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热点 国家:国家发展、国家势力、国家前途、国家命运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
5、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和超越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上面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例3: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既然”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那么,每一枝每一叶都自成为一个独特的世界。 第三步:整合合并漫想成果 漫想得到的大量信息一般是原始的、分散的,其中有切合
6、题意或中心的,也有不恰当的,这就需要对之进行整合。整合就是归纳、合并的过程。 例3: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根据前两个阶段,首先明确关键字词:“最前”、“最后”、“痛苦”。漫想之后整合为三类: 第一,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是痛苦的。 第二,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 第三,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 经过这样的整合,写作方向越来越明晰了。接下来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第四步:定向明确写作方向 整合后的素材和观点还比较粗陋松散,尚需进一步斟
7、酌才能确定写作方向,这就进入了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写作的方向,明确中心思想,即明确“通过(中心),表达(思想)”。这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还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中心思想要尽可能涵盖材料的各方面,符合“全面理解材料”的要求;第二,选好切入点,尽可能求深求新,符合“选取一个角度、一个侧面”的要求;第三,便于自己驾驭,便于展现自我才学。第五步:推敲缝合观点与材料 推敲是定向后的再思考、再搜索、再补充。定向后,支撑观点的材料或许不足,或许不是最佳,这便需要学生再次启动思维,展开联想,搜索相关信息。 如何发现材料不足或不当呢?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努力寻找材料与
8、观点之间的“桥梁”或“中介”,凭自己的思维水平,确实难以自圆其说,就果断放弃,再次联想。三,阅卷报告虽然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体系中并没有“立意”这个说法,立意问题更多地看审题是否切题,中心是否突出。但是,它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暗中操纵着阅卷老师的评分尺度。阅卷老师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入手评立意分的:1.从文章中心的确立看立意是否正确、集中看文章中心是否突出。当阅卷老师看到你的文章时,能感觉到你的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而这个中心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形成了自己的写作中心,并能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的材料。同时,文章中表达的见解、看法鞭辟入里,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情感鲜明、态度坚决,那你的文章
9、的立意有可能进入一类卷了。看文章中心理解是否准确、深刻,有无思想。文如其人,人的伟大在于思想。平庸的作文,即指内容空洞、毫无思想的作文。一篇文章有了思想,就有了血肉生命,有了“精气神”。这个思想就是看你对文题有无自己独到的理解、分析。2.从立意的常见误区看立意是否正确、集中偏离题意。认知、情感有偏差。如2010年山东卷作文,若在作文中大谈特谈生活中的阴暗面,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固然扣住了“阴影”,但别忘了材料中的辩证关系,还有“光明”。这不仅是偏题问题,恐怕还有认知问题。只看到“阴影”,看不到“光明”的主流。立意散乱,多头绪多中心,缺少集中意识、重点意识。立意陈旧、一般,缺少新意和深刻。这
10、些误区常常是作文立意中的“雷区”,轻易不能碰。这也是给我们的警示。3,如何让立意正确、集中立意的要求是什么?从基础等级上看,就是正确、集中;从发展等级上看,就是深刻、新颖。这里先谈谈立意正确、立意集中。所谓立意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着健康的情感态度。另外,必须符合题意,不跑题,不偏题。所谓立意集中,就是聚焦观点,一篇文章只能提出一个观点,解决一个问题,太泛则滥,过大则空。如何使立意正确、集中呢?(1)攻其一“点”,不计其余。无论哪种命题,都会给考生以广阔的立意空间,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立意,但关键是选准一个一触即发的“宝贵”的“点”。其实,这个“点”,就
11、在作文试题的材料、导语、话题或标题中。材料作文,若是抒情性材料(如诗歌),每一个意象就是一个角度,一个“点”;若是叙述性材料(如寓言、故事、现实生活现象),其中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及其两者关系的组合就是一个角度,一个“点”;若是议论性材料(如格言、警句、论断的编组等),每一个观点及其对立面就是不同的角度。可据“象”探“质”,据果探因;可据材料中的矛盾关系、辩证关系分析内在的哲理。如2010年山东卷作文题,就是一个议论性材料作文,材料是托尔斯泰饱含哲理的一句名言。立意的“点”就定位在“光明”与“阴影”的辩证关系上。命题作文,一般来说,标题本身或标题中的关键词语都含有多义性。其中有本义、引申义,也有比
12、喻义、象征义。那么,每一个义项从宏观上看都有一个大的立意范畴,而每一个范畴从微观上看都又有许多小的角度或“点”。如2011年北京卷的作文,三位同学的观点自成一家,老师的总结精准到位,立意时可分别从每一位同学的角度立意:依据甲生之说,可立意为“成功源自实力”;依据乙生之说,可立意为“有竞争才利于均衡发展”;依据丙生之说,可立意为“提倡公平诚信,摒弃弄虚作假”。(2)巧加词语,化大为小。“大题”指题旨范围较宽泛、开放性强的文题,如“常识”、“见证”、“难题”、“早”、“他们”等,可以采用加修饰语的办法来缩小立意、取材的范围。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以前后都加。如2009年广东卷
13、作文题“常识”,前面可加“生活”、“医学”、“自然”、“科学”、“文化”、“哲学”、“安全”、“道德”等,后面亦可加“特点”、“意义”、“利弊”、“发展”、“稳定与创新”等等。这样,层层加修饰语、中心词,立意的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明确。(3)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题”是指比较抽象的文题,一般从哲思、道理、精神层面来命题,如“角色转换之间”、“北京的符号”、“见证”、“怀想天空”等。“实题”,一般从人、事、物、景等层面来命题,如“踮起脚尖”、“有句话常挂在嘴边”、“脸”、“灯”等。虚者实之,就是指以某个具体的人、事、物、景为载体,借实在的物象或事件去诠释抽象的命题。如2009年山东卷作文题“见证”,题目较大较虚,可以像当年一篇优秀作文那样具体为“见证历史的伤痛”,并以此为切入点,选用圆明园、奥斯维辛集中营、诺曼底登陆等材料,论证“对于伤痕与鲜血的见证,不仅仅是为了铭记,更是对后世的警示”这一中心,立意可谓明确、集中、主旨深远。实者虚之,指构思立意由实到虚,由个别升华为一般,透过物象,深入本质,写出这类文题在思想或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如2009年湖南卷作文题“踮起脚尖”,既是角度小的文题,又是一个很实在具体的题目。“踮起脚尖”是一个具体的动作,这个动作有很强的指向性。也许踮脚的人是想看得更高、更远,或者是想够到更高处的东西;也许是在跳舞,等等。这些都是其具体的意义。但写作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