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猪场疾病的控制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30407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季猪场疾病的控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冬季猪场疾病的控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冬季猪场疾病的控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冬季猪场疾病的控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冬季猪场疾病的控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季猪场疾病的控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季猪场疾病的控制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粮价要创新高,廉价粮食时代终结 粮价未来十年内保持高位,冬季的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猪群(特别是小猪)应激大,不利于猪群的生长和健康。 采取各种保温措施,如封闭门窗,在产房和保育舍加上保温灯或电热板等。空气流通不良,氨气等有害气体含量增加,粉尘浓度升高,致使猪群呼吸道病的发生率上升。,冬季环境气候特征冷,呼吸病 腹泻病 口蹄疫 猪瘟,寒冷季节易发生的疾病 病毒不怕冷,耐低温,当前困惑猪场的主要问题,猪病增多及复杂化; 哺乳、断奶前后仔猪及肥育初期猪发病死亡增多; 母猪繁殖障碍及死亡增多。,猪场稳定压倒一切,3种状态:健康 应激(亚健康) 疾病 当前猪场普遍的处于一种脆弱的亚健康平衡状态。 当

2、前维持猪场的稳定最重要! 要维持猪场的一个动态平衡!,猪群稳定性控制,营养环境保健,内容提要,冬季疾病流行特点 冬季猪场疾病控制措施,一、冬季疾病流行特点,1、呼吸道疾病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2、繁殖障碍疾病是常发病 3、腹泻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4、口蹄疫的防控形势严峻,呼吸道疾病病因,病毒,细菌,环境与饲养管理因素,猪群免疫力低下,寄生虫,1、呼吸道疾病是最为突出的问题,病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猪瘟病毒 猪流感病毒 猪伪狂犬病 细菌猪肺炎支原体 副猪嗜血杆菌 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猪链球菌 猪附红细胞体,呼吸道疾病不是单一一种疾病,混合(多重)感染: 猪蓝耳病+猪气喘

3、病 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 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气喘病 猪蓝耳病+猪瘟 猪蓝耳病+猪流感 原发性感染与继发性感染并存,罪魁祸首为“圆环、兰耳”,其次 “伪狂犬、猪瘟”。,环境与饲养管理因素,猪舍温度变化过大、湿度过大 猪舍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 猪群饲养密度过大 猪的混群、转群 饲养管理不善 营养不良,猪群的免疫力低下,猪群营养不良 猪群因疾病引起的免疫力低下 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圆环) 霉菌毒素中毒,药物治疗效果很差,由于呼吸道疾病的复杂性,导致控制难度加大 药物治疗收效甚微 控制呼吸道病用药的成本占整个用药成本的70%,甚至更高,呼吸道疾病用药几乎成了“无底

4、洞”,2、繁殖障碍疾病是常发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 猪瘟 猪伪狂犬病 猪流感,3、腹泻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流行性腹泻,4、口蹄疫的防控形势严峻,冬春是口蹄疫的多发季节 免疫猪群并不能保证不发病 疫苗并不能完全保护,二、冬季节猪场疫病控制措施,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是疫病控制的根本改善环境是控制该病的关键 监测与诊断是控制疫病的基础 疫苗、药物是控制疫病的手段,1、保温与通风,产房的保温 仔猪躺卧状态:均匀散开挤堆 产床设保温箱铺板垫料地毯,箱上口太小,暗,箱小,没铺板 保育保温 环境温度比产房高2度,新入铺垫板,靠门口挡风,温差不高于5度 保温与通

5、风是一对矛盾要求大环境通风,小环境保温通风不能过急,不开门,开上层窗口贼风,2、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很多人说,该打的疫苗都打了,为什么还是发病了呢?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猪群体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机体的免疫力, 导致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群体处于非健康状态或亚健康状态。,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就是对疾病的免疫力。免疫力包括特异性免疫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 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相比较,前者受环境的影响更大。鉴于非特异性免疫力在整个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性,因此,十分有必要通过控制环境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1)营养 是第一要素。 (2) 应激 气温过高或过

6、低、拥挤、混群、断奶、限食、运输、噪音和约束是常见的应激因素。在上述因素中,极温对免疫的影响应居首位。 (3)空气中有害成分有害气体(如氨气和硫化氢)以及尘埃颗粒等。 (4)其他免疫毒物这些免疫毒物包括霉菌毒素、农药和兽药残毒和重金属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途径,第一,饲喂全价、不含免疫毒物的安全饲料。检测水质,注意饮水卫生。添加某些能够改善免疫功能的营养物质以及某些免疫增强剂。 第二,避免动物过度应激。稳定饲养管理制度和作业程序,不要随意变更。防暑降温、防寒保暖,预防注射、断奶、转群并栏。 第三,保持猪体和环境的清洁卫生:猪栏内要及时打扫、清洗和消毒;猪舍通风、透光良好,空气中有害气体和尘埃颗

7、粒的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护好猪体皮肤和黏膜,使其免受污染,要特别注意母猪的阴户和奶头的卫生,猪体也要经常喷雾消毒。,结论,机体的免疫力的增强是可以、也必须通过改善猪舍环境和饲养管理来实现的。切不可把防止疾病的唯一希望寄托于疫苗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3、猪群的保健,哺乳仔猪的保健 3,7,21日龄三针保健(长效土霉素、得米先,0.30.5ml/头) 保育猪的保健 28、35、42日龄三针(头孢噻呋、速解灵, 0.30.5ml/头),4、卫生消毒,加强环境消毒、带猪消毒、人员控制,5、预防用药,母猪用药 产前一周和产后一周,14天阿莫西林必用 怀孕和空怀舍每月57天 断奶前、后 仔猪用药 23

8、37日龄电解+普健+生命宝 5363日龄普健+阿莫西林 生长育肥猪用药 转群后一周、1315周龄、1718周龄期间,使用一周(在饲料中添加)。,断奶前后和保育结束(转群后一周) A案:利高霉素 B案:利高霉素十强化的泰妙菌素(泰妙菌素+阿莫西林+土霉素) C案:利高霉素+土霉素 5、第三次和第四次投药(1315周龄、1718周龄期间) A案:2%氟苯尼考 B案:氟苯尼考+强化的泰妙菌素 C案:氟苯尼考+土霉素 D案:泰乐菌素+磺胺二甲+金霉素,育肥猪四三一保健方案,药物选择,氟苯尼考+强力霉素 支原净+金霉素(或土霉素、强力霉素)+阿莫西林链球菌 泰乐菌素+磺胺 头孢菌素 替米考星 利高霉素

9、土霉素 支原净、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沙星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强力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阿莫西林等,使用保健药物的时机要准,母猪产前、产后,断奶前、后, 新生仔猪, 断奶前、后仔猪, 保育初期仔猪。,6.作好疫病的监测与诊断,加强监测(血清学与病原学的监测) 发病猪群及时诊断,7、作好疫苗免疫接种猪场必须有个性化免疫程序,必做:病毒性疫苗;效果确实;本地常发;危害大 猪瘟 口蹄疫 伪狂犬 乙脑 细小病毒 红色为疫苗过关 其它疫苗如蓝耳,猪气喘病,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疫苗,选用,免疫程序有明显漏洞,如母猪有的三年不免疫、3-7日龄的所谓“超免”、15-35日龄首免(首免日龄

10、的不确定性)、仔猪仅免疫一次等,发病猪群有明显猪瘟病例。 曾经发生猪瘟的猪场,可做超前免疫,30-35日龄4头份,70日龄三免4头份。 未发生过猪瘟的猪场,猪瘟首免可在生后20-25天龄4头份,60-65天龄2头份。90天三免。母猪可在仔猪首免时同时免疫6-8头份。加大剂量 后备母猪产前30天加强一次种猪1年3次,猪瘟,蓝耳病,是PRDC的主要原发性病原之一。蓝耳病苗的免疫策略是长期性的,随意调整变更对猪群的稳定是很不利的。效果不超过70% 1.母猪、仔猪都用灭活苗免疫(阴性场或发病较轻场); 2.母猪灭活苗、仔猪弱毒苗; 3.母猪、仔猪都用弱毒苗免疫(急性发病场或保育猪由蓝耳病等引起严重呼吸

11、道疾病场)。 应重视后备母猪的免疫,弱毒苗在配种前一个月完成。 母猪可一年普免(仅适用伯林格苗)三次、断奶后或产前30-40日(弱毒苗应注意流产); 仔猪灭活苗可在10-15日龄首免两周后加强免疫、弱毒苗在25-35日龄免疫(具体日龄视母源抗体与发病日龄而定)。也可不打苗,当猪场爆发蓝耳病大约一周内,可通过使用弱毒苗,公猪、母猪接种两次,首次在疾病被确诊后,二次在首次后8周,小猪同上接种二次。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毒传播。 若猪场比较稳定,可以不使用蓝耳病弱毒苗,防止活苗散毒传播,可使用蓝耳病灭活苗。公猪一年接种3次。生产母猪配种40-60天接种一次,防止胎盘感染,造成死胎或流产。母猪产后

12、15天接种一次,提高母源抗体,确保小猪断奶前后健康。后备母猪在配种前接种二次,小猪可以不打疫苗。,对于长期注射PRRS疫苗的猪场,生产稳定,应持续注射; 对于未注射疫苗猪场,生产稳定,使用疫苗应慎重。 蓝耳病疫苗免疫目前难以提供优良保护,完全依赖蓝耳疫苗控制疫病不切实际。在进行疫苗免疫同时必须配合其他安全措施,同时,严格控制引种及买猪。不要轻谈蓝耳病等某些疾病的净化,不切实际。,伪狂犬疫苗,母猪产前30天左右注射伪狂犬病疫苗(国产苗、辉瑞、英特威)或一年普免三次(伯林格、仙灵葆雅)。 仔猪在35日龄注射一次基因缺失弱毒疫苗;,乙脑:每年3、4月份全群种猪普免各一次。活苗细小病毒:后备种猪配种前

13、一个月完成1-2次免疫,1-2胎母猪产后免一次。 口蹄疫:种猪(公、母)每年不少于三次,2、6、10月份,仔猪两次以上。45日龄后 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每年11-12月普免1-2次或产前3-4周免疫。仔猪视情况而定。,母猪“低温症”,有的农户饲养的母猪,妊娠后一直体温偏低,常处于37.5 左右,吃食少,喝水,但机体稍瘦弱,被毛粗乱,不愿运动,喜卧地。肌肉颤抖,结膜苍白。询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病因 母猪“低温症”多是由于妊娠期间或产后饲养管理不良,饲料营养不全,导致母猪营养失调,体内热量不平衡而引起的。天气突变,寒冷等应激因素和体质虚弱是发病的诱因。多见于寒冷季节发病,有时也

14、可见仔猪。,2.防治方法,(1)立即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810毫升或地塞米松5毫克,10%安那加210毫升,各注射1次; (2)免疫球蛋白;猪用转移因子,分别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 (3)口服红糖水 静脉或腹腔注射10%葡萄糖溶液300500毫升加10%维生素C5毫升,每日1次; (4)猪舍要干燥保温,清洁卫生; (5)改喂全价饲料,饮用电解质多维水7天,除去各种应激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当归附子理中,裂蹄病,以蹄裂、局部疼痛、卧地少动为主要特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12月和次年1月,以12月最为严重。 发病猪只多为待配或初配的后备公、母猪,用水泥、方砖铺设地面的现代猪舍饲养

15、的猪只本病的发病率也较高。,发病原因,秋后至初冬天气由暖转凉,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减少,猪蹄壳薄嫩,加上粗糙地面等碰撞摩擦,因而造成蹄壳出现裂缝。 一些用方砖与水泥铺设的现代化猪舍,由于地表面坚硬而粗糙,在干燥而寒冷的气候下,猪只长期在上面行走,往往会加快本病的发生。,防治方法,秋后转凉,应普遍检查一次猪舍及舍内设施状况。水泥、方砖铺设地面过于粗糙的,可用砖或机械进行磨平,但也不要过于光滑,以防猪只滑倒。对食槽、栏杆、隔墙的锐利部分也要磨平。猪舍内铺设干草或细沙,既可护蹄,又能保温隔凉,防止肌肉风湿。 从秋末开始,经常检查猪只的蹄壳表面,对过于干燥的应隔35天涂抹一次植物油或凡士林,保护蹄壳,预防干裂。 进入初冬季,按照200250毫克/吨的标准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H,用以预防蹄裂。如有发病,添加量增加11.5倍。到1月底视情况减量或停止添加。,干裂的蹄壳,每日涂抹12次鱼肝油,滋润蹄壳,促进愈合。同时,发病猪只每日喂05千克胡萝卜,配合饲料中加1的脂肪,对尽快治愈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有炎症的病例,应进行局部消毒,视情况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病猪切忌久卧,要定期驱赶,帮助站立,防止继发肌肉风湿。,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