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第2版)宋志明 著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1981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221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第2版)宋志明 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第2版)宋志明 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1页
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第2版)宋志明 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1页
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第2版)宋志明 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1页
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第2版)宋志明 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第2版)宋志明 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第2版)宋志明 著课件(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第2版)宋志明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绪论,中国有自己的哲学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 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一、中国有自己的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爱智慧” 哲学介乎科学与宗教之间 中国的哲学,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1、1、世界观不等于“观世界”。 1、2、世界观包含人生观。 1、3、中国哲学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2、哲学是“爱智慧”。,2、1、“哲学”(philosophi)一词由“爱”(philo)和“智慧”(sophia)两个词组合而成。 2、2、“弘道”、“穷理”、“通几”等等,与“爱智慧”的意思相近 。 2、3、哲学处在“爱智慧”的过程

2、。 2、4、中国人爱智慧的方式就是中国哲学。 2、5、哲学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 2、6、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认知结构等等,简言之,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有传统。,3、哲学介乎科学与宗教之间。,3、1、哲学思考往往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转换问题的提法 。 3、2、蔡元培:“哲学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思想起于怀疑,因怀疑而求解答,所以有种种假定的学说。普通人都有怀疑的时候,但往往听到一种说明,就深信不疑,算是已经解决了。一经哲学家考察,觉得普通人所认为业已解决的,其中还大有疑点;于是提出种种问题来,再求解答。要是这些哲学家有了各种解答了,他

3、们的信徒认为不成问题了;然而又有些哲学家看出其中又大有疑点,又提出种种问题来,又求解答。有从前以为不成问题的;有从前以为是简单问题而后来成为复杂问题的。初以为解答愈多,问题愈少。那知道问题反而随解答而增加。几千年来,这样的递推下来,所以有今日哲学界的状况。”,4、中国的哲学,4、1、中国哲学事实上早已存在,只不过是没有采用“哲学”这种称谓而已 。 4、2、“爱知学者,西云斐录琐费亚,乃穷理诸学之总名。译名,则知之嗜;译义,则言知也。” 4、3、中国学者黄遵宪最早在日本国志(1895年初刻本)使用“哲学”一词。 4、4、五四以后哲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合法

4、性”的含义 哲学是“复数”,绝非“单数”。,1、“合法性”的含义,1、1、是个政治、法律用语,套用在哲学领域不合适 。 1、2、反思存在的问题。 1、3、不能以“合法性”否定前人的研究成果。,2、哲学是“复数”,绝非“单数”。,1、1、反对食洋不化。 1、2、反对食古不化。 1、3、现代中国哲学是一种创新。,三、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现代中国哲学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 中国哲学已经成为世界哲学论坛的组成部分,1、现代中国哲学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1、1、把中国哲学传统与现代化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1、2、现代化不可能仅仅从某种哲学理论逻辑地推导出来 。 1

5、、3、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哲学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民主法制建设,有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2、中国哲学已经成为世界哲学论坛的组成部分,2、1、全球性的哲学问题需要中国哲学做出回应 。 2、2、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提高我们的哲学理论思维创新能力。 2、3、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葆有中国特色、适应全球化大趋势的中国哲学将有光明的发展前景。,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自强不息 实事求是 辩证思维 以人为本 内在超越 有容乃大,一、自强不息,理论内涵 西方哲学的问题 中国哲学的问题 从世界观讲到人生观 自强不息精神的发扬,1、理论内涵,1、1、周易乾

6、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2、中国哲学的积极进取意识。 1、3、先哲在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的基本态度。,2、西方哲学的问题,2、1、世界是什么? 2、2、静态的画面。 2、3、分析的思路。 2、4、原子论。,3、中国哲学的问题,3、1、世界怎么样? 3、2、动态的过程 3、3、综合的思路 3、4、元气论,4、从世界观讲到人生观,4、1、“生”作为人类社会和生活实践的最根本原则 。 4、2、“未济”卦表明发展、生化的无限性,帮助人们燃起心中的希望之灯。 4、3、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 4、4、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5、自强不息精神的发扬,5、1、孙中山:愈挫愈奋。 “至诚无间百折不

7、回,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5、2、毛泽东:革命的乐观主义 “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 “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 “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5、3、邓小平:改革开放。 5、4、江泽民:与时俱进。 5、5、胡锦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实事求是,理论内涵 哲学释义 古典含义 重行的传统 实事求是精神的发扬,1、理论内涵,1、1、先哲在知识论方面的基本态度。 1、2、“实事求是”是“自强不息”的延伸。 1、3、注重人生实践的特有品格。,2、哲学释义,2、1、核心词为“是”。含有智慧、知识、原

8、则、办法、道理、真理、正确等意思,与“非”相对。 2、2、特色在于“实事”。“实事”就是实践 。 2、3、为“实事”而求知识,求那种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的知识。,3、古典含义,3、1、汉书河间献王传称赞河间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3、2、左传文公七年:“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3、3、尚书洪范把“实事”概括为“五事八政”。 五事:貌(容貌)、言(言谈)、视(视察)、听(听受)、思(思虑)。 八政:食(管理民食)、货(管理财务)、祀(管理祭祀)、司空(管理住行)、司徒(管理教育)、司寇(管理司法)、宾(接待宾客)、师(治理军务)。 3、4、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

9、重行的传统,3、1、与西方哲学重知的传统形成对照。 3、2、说文解字:“行,人之步趋也。从彳(c),从亍()。凡行之属,皆从行。” 3、3、行包含着目的性,对于目的的清楚了解和准确定位,就是中国哲学中的知。 3、4、中国哲学特有的知行观。 3、5、用短文、札记、书信、语录、注疏等形式表达睿智哲思。,5、实事求是精神的发扬,5、1、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息息相通。 5、2、毛泽东: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

10、的向导。” 5、3、邓小平理论。 5、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5、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三、辩证思维,理论内涵 中西哲学思想方法比较 阴阳范畴 辩证法的类型 与唯物辩证法息息相通,1、理论内涵,1、1、与注重发展、注重有机联系的宇宙观相联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比较发达。 1、2、李约瑟: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与此相应,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的宇宙的哲学。 1、3、先哲在思想方法论方面的基本态度。,2、中西哲学思想方法比较,2、1、古希腊哲学重视形式逻辑。 2、2、中国哲学重视辩证逻辑。 2、

11、3、“两点论”的思想方法。,3、阴阳范畴,3、1、两性说。 3、2、蓍草说。 3、3、山体说。,4、辩证法的类型,4、1、道家“贵柔”的辩证法。 4、2、兵家“尚刚”的辩证法。 4、3、儒家“执中”的辩证法。 4、4、佛教的“中观”辩证法。,5、与唯物辩证法息息相通,5、1、传统辩证法的自发性 。 5、2、辩证思维能力的新发展。 5、3、唯物辩证法的中国化。,四、以人为本,理论内涵 中西哲学类型的差异 儒家的人本思想 墨家的人本思想 道家的人本思想 以人为本精神评述,1、理论内涵,1、1、三种类型: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宗教哲学。 1、2、1、人生实践始终是中国哲学的主题。 1、2、2、注重人生

12、哲学的特色。 1、2、3、天人合一的思路。,2、中西哲学类型的差异,2、1、西方哲学指向存在世界,中国哲学指向价值世界。 2、2、“天人合德”、 “尽心、知性、知天”、 “上下与天地同流”、 “以道观物”、 “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吾心即是宇宙”、 “仁者与万物同体” 2、3、西方哲学帮助人们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中国哲学指导人们安顿价值。 2、4、梁启超:“中国学问不然,与其说是知识的学问,毋宁说是行为的学问。中国先哲虽不看轻知识,但不以求知识为出发点,亦不以求知识为归宿点。直译的Philosophy,其涵义实不适于中国,若勉强借用,只能在上头加个形容词,称为人生哲学。中国哲学以研究人

13、类为出发点,最主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怎样才算一个人?人与人相互有什么关系。”,3、儒家的人本思想,3、1、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敬鬼神而远之。”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 3、2、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3、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4、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14、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4、墨家的人本思想,4、1、兼爱上:“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乎?视父兄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无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无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无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4、2、兼爱中:“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15、。”,5、道家的人本思想,5、1、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2、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5、3、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6、以人为本精神评述,6、1、人本主义的精神传统。 6、2、注重群体性原则。 6、3、包含着尊重他人、尊重民意、与人为善、利群利他、忧国忧民、严于律己、推己及人、向往高尚人格等合理思想,曾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发生极大的影响。,五、内在超越,理论内涵 外在超越的路向 内在超越的路向 儒家的内在超越思想 道家的内在超越思想 禅宗的内在超越思想 内在超越精神评述,1、理论内涵,1、1、内在性

16、:现实主义品格;倡导经世致用的入世精神;看重实用理性。 1、2、超越性:理想主义的品格;要求超凡入圣;看重价值理性。 1、3、表达了我们先哲在价值观方面的基本态度。,2、外在超越的路向,2、1、宗教哲学的超越取向。 2、2、基督教的原罪说和拯救说。 2、3、佛教的“人生是苦”说和解脱说。,3、内在超越的路向,3、1、人生哲学的超越取向。 3、2、肯定人生的价值,肯定在人性中存在着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 3、3、设定理想的价值目标,以此作为衡量自我完善的尺度,作为意义追求或形上追求的方向。 3、4、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3、5、利马窦:“吾窃贵邦儒者,病在此倡言明德之修,而不知人意易疲,不能自勉而修;又不知瞻仰天主,以祈慈父之佑,成德者所以鲜见。”,4、儒家的内在超越思想,4、1、孔子:“我欲仁,斯仁至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4、2、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我固有之。”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也,则知天矣。” 4、3、朱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 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