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318426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试卷类型:A说明: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A. 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 是否涉及赋税制度C. 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 是否触及上层建筑【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的改革有齐国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等,与此相比较,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实行军功爵制,废分封,行县制,触及了上层建筑

2、,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是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的主要不同点,排除ABC项。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本小题属于对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2. “(商鞅)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

3、(以为奴婢)贫怠以绝消耗。”毛泽东的这一评价强调商鞅变法A. 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 阻碍了秦国商业的繁荣发展C. 促进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 使秦国走上了穷兵黩武道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毛泽东的评价是对商鞅变法的褒扬,强调了商鞅变法增强秦国综合国力,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D项不符合评论者的态度,有贬低的意味;故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3.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 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B. 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C. 迁都

4、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D. 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孝文帝改革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我国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它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北魏政权,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快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促进社会繁荣

5、奠定了基础。选择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4.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为主要的表现是A. 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加速了民族的融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使秦国确立起封建制度。孝文帝执政时期,实行新制度,颁布了均田令,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故选B。A项错误,与史实不符合;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但不符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D项内容符合孝文

6、帝的内容,但不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比5. 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是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市易法【答案】B【解析】募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根据材料中的“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应当是募役法。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CD项。6. 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奏弹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王安石变法A. 对科举

7、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 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 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 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司马光代表的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他反对王安石变法。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本身属于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但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B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属于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概况7. 16世纪,欧洲掀起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

8、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 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 一场反对天主教的运动C. 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 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答案】D【解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故答案为D项。新教是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教派,并不是反对天主教,而是要求对教会和教义进行改革,排除AB项;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并非只为建立资产阶级教会,排除C项。8. 马克思认为:“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枷锁中解放

9、出来,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枷锁”。“他”的主要思想是A. 因行称义 B. 君权神授 C. 因信称义 D. 人非工具【答案】C【解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判断“他”指的是马丁路德,其主要思想是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9.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 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 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 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 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答案】B10.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A. 造成了资本的集

10、中B.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 强化了中央集权D. 扩大了国际市场【答案】B【解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故答案为B项。俄国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而不是造成资本的集中,排除A项;C项与农奴制改革无关,排除;农奴制改革扩大了国内市场,排除D项。点睛:俄国农奴制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两千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据此确定答案。11.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A. 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

11、革新力量进行改革B. 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了时代潮流C. 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成统一市场D.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四个选项都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A项是力量对比的角度分析,B项是时代潮流方面的原因,C项是政策措施方面的原因,D项也是政策措施方面的原因。改革是否能够成功,原因应从改革是否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改革派力量、改革者的政策措施是否得当和改革者的决心、才智等角度分析,而众多因素中,最关键的是能否与时代潮流一致。因此,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的主导因素是B项。考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点评: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历史潮流:19C中

12、期,日本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2.力量对比:幕府实力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且有自己的武装;并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3.政策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4.国际环境: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12. 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 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 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

13、变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项。挽救民族危亡和建立民主政治是戊戌变法的目的,排除AD;实现富国强兵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戊戌变法13.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A. 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 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 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D. 可以走法、

14、美革命之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它给后来的奋斗者留下的惨痛教训是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故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教训14. 农村税费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其根本目的是A. 以调整农村分配关系为切入点B. 使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C. 改革农村旧的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D.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答案】D【解析】农村税费改革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故答案为D项。A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使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改革农村

15、旧的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税费改革与此无关,排除BC项。15. 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956%和924%这段材料表明A. 我国的计划经济成就突出 B. 我国的生产资料比较紧缺C. 我国日常生活必需品丰富 D. 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更为突出【答案】D【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B和D项在材料中没有明显的体现。由材料“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说明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更为突出,C正确。16.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A. 追求天下为公 B. 崇尚秩序 C. 主张仁政 D. 天人感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运用能力。由已学知识分析可知:“仁者爱人”体现了孔子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等级名分制度,综合分析可知题干材料主要都强调“秩序”,故B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