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17482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商代的甲骨文。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的特点。孔子和儒学。商鞅变法 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 宝典P48 课本 P70-82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一、夏朝(建立、历史地位) 建立:禹、公元前2070年 历史地位: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二、商代(建立、文明成就) 1)建立:公元前1600年 2)文明成就: 甲骨文的出现 青铜器艺术: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3)甲骨文(出土地点、含义、历史意义) 1)出土地点:河南安阳,即殷墟。 2)含义: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3)历史

2、意义:主要记载商王的占卜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现代的汉字就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三、我国夏商周三代是如何更替的、三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最后一个统治者分别是谁?夏朝建立的历史地位? 夏:禹建立,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早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桀 商:汤建立,公元前1600年前后,纣 周:周武王(姬发)建立,公元前1046年,西周至周幽王(公元前771年) 东周即春秋(前770-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朝代口诀,中国历史朝代更替,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

3、段, 春秋战国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一、礼乐文明的建立 1.西周是在什么战争之后建立起来的?其建立者和时间是?定都哪里?位于今天的何处? 2.西周疆域辽阔,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统治的? 3.周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受封者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4.分封制有哪些积极意义?分封制有哪些消极意义?何时废除? 5.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其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当时西周的什么社会状况?,6. 什么是宗法制(含义)?其核心是什么?何时废除宗法制和等级制? 7. 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4、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 8.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什么样的关系?两者结合起来对维护周王朝有何作用? 9.什么是礼乐制度?由谁所制? 10.礼乐制度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11.礼乐制度的消极意义是什么? 12.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 13.现实生活中,是否还能感受到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的变迁)? 14、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关系,及其同作用?,1、周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战争):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今天陕西西安西北),史称西周。 2、周朝是通过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来进行管理的 3、分封制(原因、内容、权利和义务、作用、结果): 1)周朝实行分

5、封制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 2)内容:除了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还将其他地区先后封赐给亲属、功臣等,建立诸侯国。 3)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 4)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5)分封制的作用: 积极作用: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的控制区域。 消极影响:导致日后的诸侯割据战乱。 6)结果:秦朝废除分封制 4、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当时西周的分封制 5、宗法制(含义、核心、结果) 1)含义: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

6、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庶子分封的制度)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结果:辛亥革命时废除 6、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 7、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8、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对维护周统治的作用: 分封与宗法制结合起来,确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秩序。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和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力;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得到加强。比起夏商时期众邦林立、各地与王都之间关系松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9、礼乐制度-等级制的具体表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相传是周公

7、制定。 礼乐制度的是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的制度,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有明显差别。 礼乐制度的作用: 积极作用-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 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10、礼乐制度的变迁: 中华礼仪的源头周代礼乐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周礼的许多细则被废止,政治色彩,社会地位逐渐减弱。 现实中的今天中华民族的礼仪更大程度上是属于一种社会公德,而且仍然是评价一个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11、三者之间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礼乐制度是宗法等级制度精神的具体化、生活化.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

8、是巩固周朝统治的等级制度,三者结合确立了礼乐文明。 统治阶级以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为工具,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目的。,板书体系: 周朝建立(建立时间、建立者、战争、都城) 礼乐文明 分封制(实行的原因、内容、诸侯的权利和义务、作用) 宗法制(含义、核心、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共同作用) 礼乐制度(内容、创立者、用处和害处) 三者的关系和及对维护周王朝统治的作用,二、变革与争霸 1.东周时期又称什么时期?都城在哪里?起止时间是什么? 2.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有何表现)? 3、春秋和战国名称的由来?春秋时期是哪个社会制度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哪个社会制度的开始时期

9、? 4、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巨大飞越是指什么?请简述春秋以前我国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历程? 5、春秋争霸的原因是什么?春秋时期最典型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6、春秋五霸分别是指哪五霸?各国的地理位置?有哪些国名同时是战国七雄?有哪些国名成为今天省级行政区的简称?,7、春秋争霸的特点是什么?首先称霸的是谁?其首霸的条件(原因)有哪些?什么叫“尊王攘夷”?确立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的事件是什么?请说说他称霸的过程? 8、你知道哪些春秋争霸的故事或成语吗?如何看待“春秋无义战”? 9、请说说春秋瓦解,战国开始的故事? 10、战国七雄是指哪七雄?其地理位置如何? 11、春秋霸主、战国七雄之不同体现在哪三个方面?(出现

10、次序、目的、规模和时间) 12、各国变法的原因是什么?变法的性质是什么?有哪些著名的变法? 13、你知道有关商鞅变法是“立木求信”的故事吗?其中体现了什么精神? 14、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意义(影响和作用)。变法的内容中,有哪些是开创性的?从商鞅变法的例子,来谈谈你对变法的看法,二、变革与争霸 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又称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经济上: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东周成为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政治上:社会大动荡-争霸战争;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新旧制度的更替; 思想文化上:思想大解放-百家

11、争鸣 出现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处于新旧制度的交替时期,3.春秋和战国名称的由来: “春秋”,取自于鲁国编年史春秋 。这部书记载了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历史,这段历史被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一词原指当时不断战争中的诸国,西汉刘向战国策一书编订后,“战国”成为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时代专用名词。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开始时期。 4.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巨大飞越是指铁农具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 生产工具的演变: 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周青铜器 春秋铁制工具,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劳动效率提高,生产发展,周天

12、子迁都后直辖土地面积大大减少,经济实力衰落,诸侯日益强大,不再向周王室进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基础,上层建筑,5、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春秋时期最典型的时代特征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6、春秋五霸分别是指: 一种说法: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文公奇丑送情) 另一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晋文公奇丑无悦),春 秋 列 国 形 势 图,晋文公奇丑无悦,晋文公奇丑送情 晋文公齐楚吴越,晋文公齐楚宋秦,7、春秋争霸的特点是先后称霸 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重用管仲,改革内政,“尊王攘夷”,最先称霸。 其首霸的条件(原因)有 齐国的自然条件优越,背山面海

13、,鱼盐资源丰富;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齐国国富兵强。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其他诸候,树立威信。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确立霸主地位,8、春秋时期的故事和成语,成语归类 管仲 问鼎中原 晋文公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楚庄王 老马识途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一鸣惊人,2、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1、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3、促进了民族融合。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4、加速了

14、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各国为了战争的胜利,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革,从而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结果是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匈,奴,晋,赵,魏,韩,三 家 分 晋,齐,春秋列国时期黄河 长江中下游地区图,晋,战国的分段,口诀记忆: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央,春秋战国的地图如何区分:有晋国就属春秋,有赵魏韩三国就是战国(赵魏韩三家分晋),11、春秋与战国的不同,从出现次序看:“春秋五霸”的五位霸主是先后称霸的; “战国七雄”的七雄是同时并存的。 从目的来看:比起春秋霸主,战国七雄已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而是要灭掉各诸侯国,自己统一天下、他们之间是兼并战争。 从规模和时间来看:与春秋

15、争霸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也更为残酷。,12、各国变法的原因,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新兴地主出现。 战国时期,他们为确立统治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求改革,变法的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著名的改革,成 效,措 施,国 王,国 家,商鞅变法(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实质、意义、启示) 1、时间、地点:商鞅在战国时的秦国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在位时期。 2、主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根本的改革措施);奖励耕战(农耕和战功,造成世袭贵族多怨言);建立县制。 3、实质:地主阶级的变法、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4、意义: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

16、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5)对变法的看法(启示):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变法要得民心; 变法要符合历史潮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变法者需要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百家争鸣 1、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最开放的时期是什么时期?这个时期在思想上形成了怎样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百家争鸣的意义? 2、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主要的学派、思想家?他们的代表思想各是什么? 3、法家思想在当时为什么能够得到重视? 4、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得到了哪些传承和发扬?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5、孔子与儒学 1)孔子是哪一历史时期哪国的怎样一位历史人物? 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3)孔子对中国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有哪些贡献(孔子的思想包括哪些方面)? 4)儒学的创立者是谁?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是谁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使得儒家思想自西汉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种地位何时结束? 5)儒学在历史上的三次重大打击是指? 6)孔子的儒家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