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17432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文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国近代文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国近代文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国近代文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国近代文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文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文学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文学,引言,三十年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的转变 19171949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时间:以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止于1949年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的召开 概念: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第一章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运动,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革命: 背景:1915年新文化运动,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

2、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1917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二月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林蔡之争,蔡元培时任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林纾迎击文学革命,其在晚清曾用古文翻译过大量外国小说,极力反对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批评北大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 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

3、信中重申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而后,李大钊、鲁迅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与“学衡派”的论辩,学衡派:学衡派是一个因1922年9月在南京创刊的学衡杂志而得名的文化流派,代表人物有梅光迪、胡先骕、吴宓。坚持“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着手整理研究和维持传统文化,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中某些偏激的弊病不无中肯的批评。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人,让平民获得平等的文化权是新文化运动一个重要的努力目标。学衡派却以不同的方式反对这一主张,他们或强调文化只属于社会精英,或否认旧文化在客观上的不平等。 鲁迅发表估学衡,指出学衡派“学贯中西”姿态下的窘迫,与“甲寅派”的论争,甲寅派:甲

4、寅派得名于1925年在北京创刊的甲寅杂志。代表人物为章士钊。章士钊曾任北京段祺瑞军阀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他提倡复古,尊孔谈经,攻击新文学运动,激烈反对用白话文取代文言,甚至鼓吹恢复科举制。 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文学革命取得的成绩,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如鲁迅狂人日记、冰心斯人独憔悴、许地山命命鸟、郁达夫沉沦等。充满着个性解放、民族解放的精神,从内容和形式上

5、都追求现代性品格,给文坛带来青春气息,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等,会刊为小说月报,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因此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者现实主义的一派。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创造社,于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

6、美主义的倾向。该社团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1925年五卅运动后,后期创造社转向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新月社,于1923在北京成立,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前期以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开辟的诗镌为代表刊物,后期创办新月月刊(1928年),诗刊周刊(1931年)。他们对新诗的艺术形式进行探索,同时也介绍莎士比亚、哈代、波德莱尔等西方各种流派作家及西方现代诗人。,语丝社,于1924年成立,办有语丝周刊,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语丝周刊以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为主,在反对封建思想、反击复

7、古逆流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语丝社成员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为“语丝体”。,呐喊,呐喊收录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五篇,分别为:呐喊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明天 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 风波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富有激情、批判性和使命感强,彷徨,彷徨收录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分别为: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沉郁、手法更为老练,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视角与小说模式 1、题材: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主要

8、题材 鲁迅说:“古之小说,主角是勇将策士,侠盗赃官,妖怪神仙,佳人才子,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五四以后的短篇里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登了场。”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农民形象:华老栓(药)、闰土(故乡)、祥林嫂(祝福) 知识分子形象:吕纬甫(在酒楼上)、子君、涓生(伤逝),2、独特的观察视角,农民题材的视角:在药里,鲁迅仅用一床“满幅补钉的夹被”暗示了华老栓一家生活的拮据,正面展开描写的是他们一家的精神愚昧;在故乡里,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麻木;祝福的深刻性正是在于

9、描写了样林嫂在封建神权下所感到的恐怖。 知识分子题材的视角:着眼于揭示他们的精神创伤与危机:在酒楼上中辛亥革命独战多数的英雄吕维甫摆脱不了孤独者的命运,在强大的封建传统压力下,像一只蝇子飞了一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着生命,3、小说模式:常见的两种情节结构模式,即看被看 与离去归来再离去,看/被看:彷徨里有一篇颇为独特的小说:示众。小说没有一般小说都会有的情节(故事)、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也没有主观抒情与议论,只有一个场面:看犯人。小说中所有的人物无论是叫卖馒头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挟洋伞的长子”,还是有着发亮的秃头的“老头子”,梳着喜雀尾巴

10、似的“苏州俏”的“老妈子”,“一个猫脸的人”,都只有一个动作:“看”;他们之间只有一种关系: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了“看 被看”的二元对立。,吃被吃:夏瑜的血浸透馒头,被华小栓“吃”进肚里,“却全忘了什么味” :“华家”的愚昧的民众,不但自身“被吃”,同时又在“吃人”;而“被吃”者正是“夏家”的启蒙者。也就是说,启蒙的结果是被启蒙的对象活活地吃掉;这里,被质疑、批判的对象是双重的:既是那些“吃人”的民众,更是“被吃”的启蒙者,以至启蒙本身。,“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的模式(“归乡”模式),故乡的叙事是从“我”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说起的,作者显然采取了横截面的写

11、法,将完整的人生历程的第一阶段“离去”推到了后景。 小说虚写了这样一个“我过去的故事”:当年被“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农村社会所挤压,“我”不得不离本乡、“逃异地”,到现代都市“寻求别样”的出路。二十年过去,依然在为生活而“辛苦辗转”,却失去了精神的家园。此番归来,正是为了寻梦:那“时时记得的故乡”不过是心象世界里的幻影。,因此,整篇小说所写的其实是“我”的一个心理过程:“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现实图画逐渐取代那想象中理想化了的“神奇的图画”,“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由“十分清楚”而变得“模糊”。而现实闰土的故事(还包括现实杨二嫂的故事)无疑起了惊

12、醒的作用,帮助我完成了幻景与现实的剥离。“我”由希望而绝望,再度远走,从而完成了“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的人生循环(在小说的外在形式上则表现为“始于篷船,终于篷船”的圆圈)。,二、格式的特别,在小说叙述形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艺术风格、情节设置、人物塑造方面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小说叙述形式:狂人日记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13则(日记体)的叙述方式,在中国小说艺术的发展上显然是一个首创;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断的方式来概括人的一生,这些写法,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有头有尾、单线叙述的格式。,艺术手法: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艺术手法的结果。鲁迅小说创作

13、所受的外来影响主要是来自俄罗斯文学、东欧弱小民族文学与日本文学。俄罗斯作家果戈理、契诃夫对小人物、灰色人物的病态心理的现实主义刻画以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给鲁迅以深刻启悟。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病态心理的挖掘,“显示着灵魂的深”。鲁迅以“拿来主义”态度融和了这些外来艺术营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现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艺术表现:呐喊、彷徨在艺术表现上做出了多方面成功的创造。借鉴了诗歌、散文、音乐、美术,以至戏剧的艺术经验来从事小说创作,并且试图将它们熔为一炉,于是出现了“诗化小说”(伤逝、社戏等),“散文体小说”(兔和猫、鸭的喜剧),以至“戏剧体小说”(起死),等等,艺术风格:呐喊、

14、彷徨中的小说也显示出了多样化的特点: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如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等)和杰出的讽刺小说(如高老夫子、肥皂等),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如故乡、风波、社戏等),情节设置:鲁迅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他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与曲折,而是注意情节的深刻蕴含。他严格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的人物性格的 需要来设置和提炼情节,使之显出了严谨、凝练、蕴藉深厚的特点。,人物塑造: 鲁迅注重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例如,阿Q 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都能在

15、阿Q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使阿Q形象能在读者心目中产生非常广泛的影响。,鲁迅强调写出人物的灵魂,要显示灵魂的深,因此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是以“画眼睛”的方式,或采用直接揭示人物心灵秘密的手法。前者如祝福中前后几次对祥林嫂眼神的描画,非常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后者则如兄弟、肥皂、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带有心理剖析色彩。,鲁迅在写人物时,还注重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即使“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鲁迅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还特别注重将人物摆在一定的环境中来加以表现,这种环境大到时代背景,小到人物具体生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氛

16、围,从而使作品对人物性格形成原因的揭示和对人物性格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揭示都得到了强化。,孔乙己分析,结构:结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心揭露了社会的冷酷无情。小说经营谋篇,工于匠心 描写手法: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 语言:精炼简洁。作者刻画的众多人物都是以简练几笔勾画出来,惟妙惟肖。孔乙己结结巴巴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窃书不能算偷”,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余,令人叹服。,小说模式:三重看/被看模式 第一重:酒客与孔乙己的关系,已经构成了“看被看”的模式,作为被看者的孔乙己(知识分子)的自我审视与主观评价(自以为是国家、社会不可或缺的“君子”,“清白”而高人一等)与他(们)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被看”(亦即充当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地位,两者形成的巨大反差,集中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地位与命运的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