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一中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31739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榆树一中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榆树一中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榆树一中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榆树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80分)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a为德国 B. b为日本 C.c为印度 D. b为肯尼亚2.造成c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 )经济发展水平高 国家强制性政策 人们的生育意愿低 医疗卫生水平落后A. B. C. D.国际上,把人口抚养比小于50%的时期称为人口红利期。读我国人口红利图,回答35题。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 )A.1958年 B.1994年 C.2012年 D.2021年4.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

2、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进经济增长 B.加重社会负担 C.加速城市化进程 D.拉动消费5.在1976年以后,我国少儿抚养比逐渐降低,最主要原因是( )A.人们观念更新 B.经济迅速发展 C.医疗条件改善 D.实行计划生育下图为我国1982年、2000年、2050年(预计)人口年龄分布图。据此回答67题。6. 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发展的大致趋势是( )A.出生率升高,死亡率下降B.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C.出生率升高,死亡率升高D.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7.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接近( )8.“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下图中“空巢家

3、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 )A. 甲B. 乙C. 丙D. 丁读我国某省2011年与2030年(预计)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回答910题。9.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与2011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A.人口出生率下降 B.人口死亡率下降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10.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老龄化速度加快 B.劳动力短缺 C.就业压力增大 D.养老负担加重读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正常人口性别比为102到107)变动情况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关于图中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

4、00年以来,我国人口性别比都偏离正常水平B.人口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数量减少C.人口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安定D.近几年,男女性别比增速呈现减缓甚至减少的趋势12.导致我国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是( )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现代胎儿鉴别技术的进步由我国独特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A. B. C. D.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1314题。13.图中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国 B.国 C.国 D.国14.图中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及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5、30% 鼓励生育 B.30% 引进外来移民C.60% 计划生育 D.90% 计划生育读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完成1516题。15在“爱我城市,共建家园”的民意调查中,小区居民集中反馈的问题如下,你认为合理的有()高架公路需要改线火电厂应搬迁住宅区西北部的绿地改建为学校小区的绿地面积较小A BC D16如果在图中甲处布局商业小区,其合理性是( )A人口密度 B交通方便C靠近学校 D靠近市中心区读右图,完成1718题。17若要在城市中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AA地 BB地CC地 DD地1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BB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

6、地价最贵CC地位于城市边缘,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区DD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最适宜兴建大型商业区读“城市服务范围理论图”,回答1920题。19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A甲:中学乙:早点铺丙:专业医院B甲:小学乙:五星级宾馆丙:大型超市C甲:汽车销售乙:珠宝商行丙:大型音乐厅D甲:茶馆乙:咖啡店丙:酒吧20图示反映了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各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 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如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2122题。21阶段所代表的城市化阶段是()A初级阶段

7、B中期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22引起阶段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根据下表资料,回答2324题。城市数目(个)工业总产值(万元)城市人口(万人)城市人口比重 (%)1950年112122.71980年3196538.62008年8358367.823.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A城市数目 B工业总产值C城市人口 D城市人口比重24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A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D城区与小城镇和乡村地区交通联

8、系更加便捷读下面美国部分地区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图,回答2527题。25.图中农业带为冬小麦的是( )A.e B.d C.c D.a26.形成农业带b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靠近海洋,水热资源充足C.人口稠密,接近消费市场 D.地形崎岖,降水较少27.和欧洲相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上最突出的优势是( )A.生产上的各个环节大都由机械作业 B.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C.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D.科技发达,政府投入较多 28.都市农业是一种属于都市、服务于都市的全功能大农业,它在给都市提供物质视频的同时,又提供精神食品(观光、娱乐、休闲),根据都市农业的特点,读

9、下图,在都市农业模式的3个农业圈中,布局最合理的是( )A.休闲农庄 城市绿化带 农业文化园 B.禽蛋蔬菜基地 农业文化园 休闲农庄C.农业文化园 休闲农庄 禽蛋蔬菜基地 D.农业文化园 禽蛋蔬菜基地 休闲农庄泰国有着悠久的水稻生产历史,是世界第五大水稻栽培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结合下图回答29-30题。29.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水稻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有( )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海拔较低,平原较广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A. B. C. D.30.该国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不包括( )A.小农经营 B.单位面积产量大C.种植历史悠久 D.机械化水平高读下面两幅图

10、,回答3132题。31.甲、乙两图所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 B.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C.混合农业、乳畜业 D.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32.甲、乙两图所示农业共同的区位特点是( )A.交通便利 B.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 C.靠近消费市场 D.天然草场广阔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下图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和“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回答3335题。33.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A.甲e B.乙b C.丙a D.丁d34.甲、乙两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A.地广

11、人稀 B.靠近市场 C.交通便利 D.劳动力充足35.丙、丁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A.机械化程度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多 D.受市场影响大下图是农场A和农场B有关资料,据此回答3637题。36.两农场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C.混合农业 D.乳畜业37.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种植方式为( )A.轮作 B.轮牧 C.间作 D.休耕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读图回答3840题。38.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39.提高丙地区草场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

12、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土地40.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以面向城市市场为主 B.乙生产规模大但单产低C.丙专业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低 D.乙、丙商品率低二、综合题(包括两个大题,共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41.图1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过程图”,图2为“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从图1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表现为:首先是_率的下降,其次是_率的下降,最后导致_率的下降。(3分)(2)目前,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来看,属于图1中的第_阶段,即为_ 型人口增长模式。对于图中第四阶段中的A时刻,说法正确的是( )(3分)A.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人口总数最多C.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D.人口总数最少(3)读图2,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有哪些?(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