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317106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榆树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榆树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榆树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省榆树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省榆树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榆树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榆树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榆树市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一 单选选择题(每个小题1.5分 共60分)1. 、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 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3、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 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4、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5、城

2、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6、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城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材料一:21世纪全球已经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信息和高科技的竞争。材料二:“GIS”的英文全名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lem,也叫地理信息系统,它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项功能。GIS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地点”、“状况”有关查询,但G

3、IS系统能进行势态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78题:7、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D.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8、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用美国的U侦 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9、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

4、造成的10、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距海洋远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纬度位置偏高 A. B. C. D.11、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2、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

5、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 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13、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C.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14、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B.移民亚马孙平原 C.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D.建立自然保护区15、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纬度近海地区 B.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 C.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D.两极地区16、长江中上游防护

6、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17、巴西政府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流域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移民亚马孙平原 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A.B. C. D.18有关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B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 C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煤炭不占有重要地位 D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石油占有重要地位19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

7、可再生能 源 B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水能、风能、天然气等 C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潮汐能等 D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 加珍惜20下列不属于山西省主要产业链的是 A煤电铝 B煤电铜 C煤焦化 D煤铁钢21、热雨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22.绿色腰带”是指: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林 D、绿色植物23、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A、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B、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

8、和跨国投资手段 C、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24.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A.以荒漠为主 B.以草原为主C.以森林、草原为主D.以草原、荒漠为主25.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26.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A.水资源 B.石油资源 C .天然气资源 D.太阳辐射能27.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

9、中在夏季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28人类活动不当是西北地区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原因,针对过度樵采,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B合理分配水资源 C调整农、林、牧用地的比例关系 D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29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 A固定沙漠 B削减风力 C吸收地下水 D增加降水30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31.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想比,黑龙江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大 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 D

10、人口较少32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否 ( )A、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B、R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C、GPS技术可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D、GIS技术可分析、处理GPS技术及GPS技术提供的 图像和数据34、GIS的全称是A、地理信息系统 B、文字处理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系统35. 寻求两点之间最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等可借助于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系统36有关田纳西河水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田纳

11、西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B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C流量稳定,通航价值高D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37.下列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上的最大支流 B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 C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东坡 D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南坡 38.关于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石油为主 B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 C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D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39.下列铁路不属于山西省煤炭外运干线的是 ( ) A胶济线 B大秦线 C

12、神黄线 D焦(作) 日(照)线40.关于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了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和滥采,山西省正采取措施缩小煤炭开发规模 B山西省逐步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C山西省加强了煤炭的加工转换,从而提高了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D到目前为止,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仍十分单一二.非选择题(共40分)41.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题。(7分)(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