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十一、十二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15484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十一、十二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十一、十二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十一、十二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十一、十二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十一、十二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十一、十二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十一、十二章课件(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第一节 概述 一、总体特点: 1、左翼文学:左联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2、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 京派、海派 坚守“文学”的立场 中国现代文学从思想到艺术都走向成熟,二、小说 (一)整体特点 优秀长篇小说的涌现 反映现实的深刻,产生一批真实反映社会生活 揭示社会本质的“扛鼎”式作品 题材广阔多样 小说流派续有涌现,(二)长篇小说代表作 叶绍钧倪焕之 茅盾蚀子夜 巴金家 老舍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离婚骆驼祥子 王鲁彦野火 王统照山雨 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 萧军八月的乡村第三代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土地史诗,(三)小说流派

2、1、分类 (1)社会剖析派 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观察、剖析中国社会,揭示阶级的对立与抗争。 社会意识强于审美意识 (2)京派、现代派(包含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 从文化的、道德的层面入视,探究社会与人生。审美意识强于社会意识,2、社会剖析派 社会剖析派的作家一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试图摸索出一条将科学的社会理论与作家的创作实践结合的新路子,以期其创作能从本质上揭示生活的真实并正确预示社会生活发展的路向。他们一般都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分析入手,用阶级对抗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并然实际的对抗过程与演进成为作品的重心。代表作家有茅盾、吴组缃、沙汀、艾芜等。,3、京派 大致而言,京派作家

3、是指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其基本成员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水星为主要阵地。其创作特点一是静寂安闲,二是接近自然、田园与农村。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朱光潜、凌叔华、萧乾、李健吾、芦焚、林徽因、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林庚等。,4、现代派小说 现代派小说包含新感觉派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兴起于上海文坛的一个重视艺术形式探索与实验的文体意识自觉的文学流派。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作家是其杰出的代表。以1932年创刊的现代杂志为主要阵地。他们的小说创作,以一种对外部现实的新的感觉方式

4、,运用感官印象的定格放大、心理分析、象征手法、意识流等现代艺术表现技法,机敏而趋时地描写反映了大都会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市民心态,在当时文坛上名噪一时。因为他们直接受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影响,所以被称为中国的新感觉派。,东北作家群 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

5、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李辉英、舒群等的东北作家群,(二)代表作家 1、施蛰存 心理分析小说 (1)嗜写性心理与变态情欲,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透视人物的潜意识和性心理。 (2)揭示“都市男女”在喧嚣的都市挤压下产生的浮躁、不安、惊惧、疑虑等病态心理,表现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3)现代派小说中独具民族文化情结的作家。努力将现代派的小说和诗歌本土化,使其既有东方传统的静谧性的情感流淌,又有西方现代动荡型的心灵感应,具有相当高的美学品格。,2、穆时英 新感觉派的“圣手” (1)嗜写“十里洋场”中摩登男女的怅惘和肉的迷醉,尤其擅长表现人物在“快乐面具”下

6、无法排解的孤独感和跌落的悲哀。 (2)他大量使用快速、跳跃的节奏,直觉的、印象式的描写,外部行为与不统一的潜意识的并行标示,蒙太奇的组接方式,搭配奇特的变异修辞,来对描写对象进行有多重主观感觉“契入”的、立体的、亦幻亦真的呈示,从而创造了一种主观与现实合于一体的新艺术。,三、诗歌创作 (一)总体特点 1、郭沫若、蒋光慈、殷夫和中国诗歌会蒲风等左翼诗人的革命诗歌创作 2、以艾青、臧克家、田间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占着主潮的位置 3、后期新月派诗人陈梦家等对“纯诗”的追求 4、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的“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卞之琳、徐迟、路易士等的诗作,(二)卞之琳 1、“现代派”诗人,与何其芳、李

7、广田一起出诗合集汉园集,又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2、闪现着哲学意识,体现出“主智”倾向,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人化”倾向。 3、翻“欧化”、“古化”为“化欧”、“化古”,为我所用,机杼独出。将中国诗论中的“意境”和西方现代派所说的“戏剧性处境”相融合,多量采用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对“炼意”、“炼词”传统的重视。 4、对民间传统的重视。写历来认为不宜入诗的下层社会的事物,写诗以口语为主。 5、大胆地运用富于现代先锋色彩的奇异搭配。 6、有些诗比较艰涩难明。,四、散文概况: (一)概况 杂文的繁荣,抒情散文绚丽多姿,游记文学的发展,报告文学的提倡, (二)杂文 作者:鲁迅、徐懋庸

8、、唐弢、聂绀弩、柯灵、巴人(王任叔),(三)抒情散文 1、何其芳 画梦录 何其芳体:对美丽凄清的梦境进行诗的刻绘,用奇幻清绝的比喻,柔丽精致的语言,把许多辽远的想象与寂寞的哀愁表达出来,给读者带来大的震动。 李广田、画廊集银狐集雀蓑记 陆蠡海星竹刀囚绿记 丽尼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 儿童的纯真 佛家思想,(四)游记 朱自清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郁达夫屐痕处处 (五)报告文学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 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阿英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一部报告文学集。 茅盾 中国之一日 夏衍包身工 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五、戏剧 1、戏剧创作臻于成熟,从“案头

9、戏剧”向“剧场戏剧”转化 2、国防戏剧:1936年为配合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而兴起。剧作多充满爱国热情,或歌颂热血青年和革命者的壮怀激烈,或指责当权者和汉奸的冷血无耻,虽然艺术上大体粗糙,但演出效果却相当令人满意。 代表作于伶夜光杯夏衍赛金花自由魂(即秋瑾传) 3、白薇打出幽灵塔琳丽 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第二节 蒋光慈 柔石 殷夫 一、蒋光慈 (一)创作概况 1、诗集新梦哀中国乡情集,2、小说 (1)少年漂泊者汪中 (2)短裤党上海工人的第三次武装起义 让它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证据” 杨直夫、史兆炎 (3) 菊芬最后的微笑丽莎的哀怨 (4) 冲出云围的月亮“恨世女郎”王曼英 李尚志 (

10、5) 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 张进德 李杰,(二)特点 1、不要做“超时代的艺术家,美的创造者”,而要做“时代的忠实儿子,暴风雨的歌者” 2、对大革命前后农村阶级矛盾和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反映 3、速写式的描写和宣泄式的叫喊。议论过多,二、柔石 (一)二月 1、萧涧秋 追求精神自由的“寻梦者”形象,富于正义感与同情心,极想有所作为,却缺乏信仰。行动往往盲目,情绪往往陷于悲观,在独立向旧社会开战中一再败阵,却未被黑暗势力所吞没或软化。 2、陶岚 违众忤俗,大胆的反抗旧习俗,却只是徒然地耗费自己的热情和青春,3、艺术 不枝不蔓、首尾圆契的结构使作品呈现出和谐、严整的特色。 语言的清俊秀丽,使

11、作品弥漫着月下林泉般的迷离诗意 鲁迅“用了工妙的技术所写成” (二)为奴隶的母亲 春宝娘 典妻制 对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描绘,三、殷夫 (一)孩儿塔对爱情和光明的歌吟与憧憬,也有人生的慨叹 (二)“红色鼓动诗” 1、直接取材于革命者的生活,既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的种种黑幕,又有力地表现了革命者英勇不屈的战斗豪情,是诗人向反动阶级发出的决战书,成为新时代的战歌。,2、血字别了,哥哥!五一歌 3、浪漫主义的直抒方法,闪射的是理想的光芒。诗风刚健,有急骤的旋律,铿锵的、钢铁的语言和英雄主义的调子。 有的诗流于热情的呼喊,内容显得空疏,表达稍显浮露。 4、鲁迅: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末的萌芽

12、前驱者的爱的大纛,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第二节 丁玲,一、生平 原名:蒋冰之 二、创作概况 (一)早期小说 1、作品: 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 韦护一九三0年春上海,2、思想内容 负着时代苦闷与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 现代青年知识女性自己选择人生道路而不屈从他人摆布的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以及为争取做一个真正的、平等的“人”所曾表现出的抗争精神,包括其中的惶惑与迷失 正是丁玲确立了中国现代具当代性的女性文学,以后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系列,正是莎菲女士这类艺术形象的赓续与发展,3、艺术特色 (1)心理写实小说 对性爱灵肉冲突的矛盾心理大胆描写、细腻刻画,从人物内心世界找出隐蔽的悲剧冲突 (2)对日

13、常语言进行主观化的审美组织,形成一种富有强度的现代主观语流感,具有了现代的生命感意味,(二)左联 水 宣告着一种“新的小说的诞生” 1、内容: (1)从个人自传式写法进为对社会现实的描绘 (2)以洪水浩劫为背景,展示中国农村的悲苦情景,天灾基于人祸,人祸甚于天灾的生活实况,对统治者发出了猛烈的抨击。 (3)“水”既是肆虐的洪水,又象征着罪恶势力的统治,象征着灾民觉醒后反抗的巨大力量,(三)革命根据地 夜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夜何华明 与“歌颂光明”的做法不同 边区的农民虽然在政治上翻了身,可是他们刚从黑暗社会走出来,必然面临包括社会的、个人的种种现实问题。离开了经济上和文

14、化上的翻身,农民的翻身是不完全的,也不可能真正告别昨天。 2、在医院中陆萍 以科学的态度和知识去克服小生产思想习气的困难,3、我在霞村的时候 刘贞贞 “我总得找活路,还要活得有意思” 对压抑中国妇女长达几千年的封建“节烈”观念的一次冲决,以新的伦理态度来解释人物在灾难性境地中由生存意识和自尊心理滋生出来的新的生活态度。超出了对个别的生活内容的现实描画,而是对人类智慧、良心和理性的呼唤,(四)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内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解放区农村的真实面貌 2、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各有个性,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而不脸谱化,写农民的革命性而不回避他们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弱点,深入揭示农村各阶层人物在

15、土改运动中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变化 地主钱文贵,外号“赛诸葛”,深谋远虑,早做准备,把水搅浑,从中脱身 李子俊老婆:表面恭顺,内心咒骂,新农民张裕民、程仁:他们不是一无缺点的英雄,也不是了不起的干部,他们可以逐渐成为了不起的人,他们不可能一眨眼就成为英雄 文采: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喜欢装腔作势训人、指挥人 老农民侯忠全:死不肯翻身的人,终于感受到翻身的快乐 3、不足 主观叙述多于事物本身,具体行动写得不够扎实,语言不够个性化正面人物不如反面人物刻画得好,没有更进一步走向农民精神生活的深处,第四节 张天翼 沙汀 艾芜,一、张天翼 (一)暴露性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脊背与三太爷与桂生 把解剖刀伸向弊端百

16、出的社会肌体,揭露了社会政治的腐败和黑暗,指出阶级压迫的血淋淋的事实。 写人状事,让倾向从这些人事描写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为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为进步文学赢得了众多读者。,(二)讽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猪肠子的悲哀 包氏父子向上爬的愚妄心理 鞭挞了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哲学和畸零性格触及了某些知识阶层的庸俗、敷衍、无聊、空虚的生活,写出了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生相。,(三)速写三篇 华威先生破坏分子 谭九先生的工作投机分子 新生颓废分子李逸漠 在一般作者忙于表现抗战的光明时,独具慧眼地看到抗日运动中的阴暗面,具有警示作用 华威先生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性格的细节突现人物的灵魂。华威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忙”和“假”,通过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将人物自身的虚伪、庸俗暴露无遗。,二、沙汀 (一)短篇小说 1、对国统区黑暗现实、对借抗战以营私的国民党官吏的揭露讽刺 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 现代文学中最早暴露国民党假抗战的作品之一 联保主任的消遣 在其香居茶馆里方治国 邢幺吵吵 从矛盾最尖锐处入手,通过茶馆这一特定场合,让镇上各种势力的人物统统登场 茶馆是当街的,便于将他们的恶行公布于众,起到以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