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马哲部分)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312452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马哲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马哲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马哲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马哲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马哲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马哲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马哲部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2010年应试精华考研政治选择题必考500题精选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D.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2.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3中国古代哲学家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这是:A. 客

2、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 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理论 C. 辩证法 D. 科学的实践观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

3、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A. 实践 B. 运动 C. 静止 D. 时间和空间9主“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

4、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A. 时间 B. 空间 C. 绝对运动 D. 相对静止11发展揭示了新代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A. 变化 B. 增加 C. 创新 D. 运动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 形而上学的思想 C. 诡辩论的思想 D. 唯心主义的思想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对抗性和兼容性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 矛盾双

5、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A. 形而上学观点 B. 诡辩论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16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A. 与本质无关的现象 B. 纯粹偶然的现象 C. 人的主观错觉 D. 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结论是:A. 唯心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机械论观点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 实践是认

6、识的来源 D. 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19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C. 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0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眼见为实”,对“眼见为实”的哲学评价正确的是:A. 它肯定感性认识的正确性 B. 它是人们长期积累的正确的间接经验C. 它证明了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D. 它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

7、是: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本质的省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2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 选择论 B. 反映论 C. 建构论 D. 创造论23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 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 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C. 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D. 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24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

8、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A. 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 B. 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C. 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D. 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5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的辩证法。对真理相对性的正确理解:A. 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可以是真理C.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很多种的 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6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

9、是主观的 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27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A. 社会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D. 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28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A. 社会意识及其载体

10、都是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9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A. 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 B. 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C. 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D. 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30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人们总是依据生产工具以及分工

11、状况来建立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B.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必然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变化上D. 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优越,其优越性表现在生产工具的进步上31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 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 C.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 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32认为“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这一观点是:A. 违背了历史的辩证法的错误观点 B. 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 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12、正确观点 D. 曲解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错误观点33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这一观点:A. 否认历史规律的重复性 B. 否认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C. 否认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性 D. 否认了历史规律的普遍性34“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有作为。”这一观点:A. 简化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性 B. 否认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性C. 承认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D. 是“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35认为“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一观点是:A. 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

13、发展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确观点B. 否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的错误观点C. 承认所有的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历史合力论的正确观点D. 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的错误观点36“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这两种观点:A. 都正确表达了杰出人物、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B. 都否认杰出人物发挥作用从属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C. 前者是唯物主义命题,后者是唯心史观 D. 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主义命题37“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一观点属于: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历史辩证法观点 C. 历史唯物

14、主义观点 D. 历史决定论观点3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 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自己决定的 D. 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39在小规模围,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这种经济形态是指:A. 自然经济 B. 简单商品经济 C. 发达商品经济 D. 市场经济40“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A. 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容 B. 使用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