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312282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辽源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国语晋语载:“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人之化也。何日之有。”这反映了当时A. 牛耕已出现 B. 小农经济兴起 C.开始使用铁器 D.宗法制瓦解2.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 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经

2、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这一措施A.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B.旨在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重在平衡国有经济结构4. 下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时间15世纪16世纪17世纪前半期17世纪后半期18世纪前半期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前半期为公斤的白银能够买到大米(单位:公石)75.1116.1431.0731.7827.7815.9212.30A. 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

3、下降 B. 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C. 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D. “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5. 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但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然后确定援助份额。苏联则反对提供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主张应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然后由美国负责提供援助。出此可知A.苏联明确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C.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 D.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出现对峙的局面6.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这时期的苏联A

4、. 国民经济呈稳定的发展趋势 B. 国民消费力受到了长期抑制 C. 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7. 读右图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可以推断A.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 B.少数的大股东丧失了企业决定权 C.美国资本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 D.美国人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8. 2010年,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都大大好于美欧发达国家。2012年,亚洲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三分之一,美国在亚洲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西欧,亚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表明A.形成了欧美亚三足鼎立的局面 B.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明显 C.美国大力实施“重返亚洲”战略 D.“一

5、超多强”格局日趋模糊9.1883年4月,北美的铁路大亨们决定,将北美铁路时间标准的数量从约50个减少到4个。11月,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没过几天,大约有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时间。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开始分享同一时间。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美国A. 联邦集权向纵深发展 B. 垄断渗透到社会生活 C.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迁10. 18世纪5070年代,法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他们的主张A.体现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6、 B.利于法国工业革命展开 C.与中国传统重农思想一致 D.体现了重商主义的观点11. 分封制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A. 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 B. 初步建立起周天子的专制集权体制 C. 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 D. 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12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设立中书省以总理全国政务,后又相继分立行中书,总隶于中书省。元人称其制为:“都省(中书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由此可知,元朝机构改革A.奠定了全国各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是监察

7、机制的体现 D.使地方最高官府居于主导地位13.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A. 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B. 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 C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D. 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14.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A. 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 B.

8、 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 C. 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 强化革俞军队的军事纪律15. 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 已放弃。“一边倒”外交策略 B. 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 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的 D.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16. 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

9、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反映了A. 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B. 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 C.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 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17.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由此可知A.帝国的税源发生变化 B.逐步实现了公平与正义 C.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 D.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18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

10、说明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因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C.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绒性 D.贵任内阁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19. 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了漫画新政疗法: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这里强调的是A. 行政权力的扩大 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 蓝鹰运动效果显著 D. 政府全面管制经济20.1949年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改善和发展不发达地区”的“第四点计划”。计划出台后,美国在中东石油开采额中所占比例由1939年的13.1%上升

11、到1956年的65%,而英国则由1939年的80%下降到1956年的30%。这表明该计划实质是A.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B.蚕食老殖民帝国的势力范围 C.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D.确立了石油美元的世界地位21. 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婴及时批答。而明史(清代编撰)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史官个人才识 B. 史著编撰意图 C. 史料运用方式 D. 史著编撰体例22. 1878年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远之于中国而名曰夷狄。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

12、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郭嵩焘旨在说明A.优秀传统文化利于救国 B.儒家秩序观适用于欧洲 C.列强借夷夏观侵略中国 D.要主动与西方平等交往23. 古希腊悲刷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虽然悲剧中主人公都难逃命运的魔掌而终于毁灭,但悲剧的整体气象不是悲惨,而是“悲壮”。这表明A.悲剧代表古希腊文学最高水平 B.古希腊人主张服从命运安排 C.古希腊文明是英雄主义的滥觞 D.戏剧是古典人文主义的载体24. 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和私法。相比而言,私法发达,对简单商品经济的重要关系均做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而公法却始终未能发展到私法那样的

13、程度。罗马法制建设以私法为核心的主要原因是A.立法机关的公权力受限制 B.奴隶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平民与贵族长期的斗争 D.维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25.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A. 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B. 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C. 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26.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

14、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A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B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C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D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27.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盛行科学崇拜,历史学追求“绝对客观”,主张“让史料自己说话”,档案特别是国家档案成为描述历史的唯一可靠依据。其直接结果是A.否认了历史学的主观属性 B.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元 C.增进德国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 D.历史学成为以国家为本位的政治史学28.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最早塑造出文学中的“世纪病”形象,其特征是孤独、忧郁,悲观、失望,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有评论称“这是所有不满于平庸、有思想、有才智的人在资产阶级新世界中的

15、共同感觉。”材料表明“世纪病”A.根植于经济危机与世界大战 B. 表达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具有反传统和反理性的特点 D. 是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29. 在英国工业化早期,“藐视市政当局成为一种风气”。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谁要描写笨蛋,他就写个市长或镇长如果他要写一帮傻瓜开会,他就描写市议员们的开会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B. 产业变革加深了社会对立 C. 自由放任之风盛盛行D. 政府部门官僚主义严重30. 20世纪后期,注重数量分析的方法使历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也有史学家指出,“不应单靠计算机去编制历史,让文献客观地制造历史,自己却袖手旁观。”“当代史的问题应由后代人来解决。”上述看法意在强调A. 历史文献的客观性 B.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C. 历史研究的时代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