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6讲硫及其化合物学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311973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6讲硫及其化合物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6讲硫及其化合物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6讲硫及其化合物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6讲硫及其化合物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6讲硫及其化合物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6讲硫及其化合物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6讲硫及其化合物学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讲硫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1.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2.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与防治。考点一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1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H2O2与金属反应表现氧化性与非金属反应与强氧化剂反应(如浓硫酸):S2H2SO4(浓)3SO22H2O,表现还原性。2二氧化硫(SO2)(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

2、积水溶解约40体积SO2。(2)化学性质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氧化性(如与H2S溶液反应):SO22H2S=3S2H2O还原性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等有机色质褪色,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3SO2与HClO、H2O2、Na2O2、O3活性炭漂白原理的比较SO2HClO、H2O2、Na2O2、O3活性炭漂白原理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吸附有色物质变化类型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否可逆可逆,加热或久置后恢复原来颜色不可逆,加热或久置后不恢复原来颜色漂白对象有色的有机物,不能漂白指示剂有色的有机物和指示剂有机色质4.三氧化硫(SO3)SO3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针

3、状晶体,能与水反应:SO3H2O=H2SO4,放出大量的热,SO3是酸性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5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1)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小于5.6)。(3)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途径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2SO2O22SO3、SO3H2O=H2SO4。途径2: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1硫单质的性质选项判断(1)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2)硫单质常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3)硫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4)硫与汞反

4、应生成硫化亚汞,体现了硫的弱氧化性()(5)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三氧化硫()(6)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7)硫黄易溶于CS2,所以可用CS2溶解试管内壁的硫()2硫的氧化物性质及应用选项判断(1)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2)SO2有漂白性,所以SO2可使溴水褪色()(3)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aSO3()解析(1)二氧化硫有毒,严禁用于食品漂白。(2)漂白性是指使有机色质褪色,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3)由于亚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弱,BaSO3可溶于盐酸,故不会生成沉淀。(4)除去SO

5、2中的少量HCl的实验方法如图()(2016天津理综,5C)解析NaHSO3溶液能吸收HCl气体,且SO2在饱和NaHS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5)用KOH溶液鉴别SO2和SO3(g)()解析SO2、SO3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KOH反应,无明显特殊现象区别。(6)SO2和Ca(OH)2、NaHCO3均能发生化学反应()(7)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解析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在溶液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8)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9)

6、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褪色()解析SO2不能漂白石蕊溶液,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其还原性。1(SO2性质基础填空)将SO2分别通入下列四种溶液中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的实验现象:KMnO4溶液_,证明SO2具有_性;(2)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品红溶液_,证明SO2具有_性;(3)试管c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4)试管d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答案(1)褪色还原(2)褪色漂白(3)BaSO4 (4)BaSO3 2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未见沉淀生成,若再通入下列四种气体Cl2、NH3、NO2、H2S,均会产生沉淀。回答

7、下列问题:(1)通入四种气体时产生的沉淀分别是_;_;_;_。(2)用方程式表示和产生沉淀的原因_;_。答案(1)BaSO4BaSO3BaSO4S(2)SO2Cl22H2O=SO2Cl4H、SOBa2=BaSO4(或SO2Cl22H2OBa2=BaSO42Cl4H) 2H2SSO2=3S2H2O(或2H2SH2SO3=3S3H2O)题组一SO2的检验及实验探究1(SO2气体的检验)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某气体为SO2的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使品红溶液褪色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

8、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A都能证明 B都不能证明C均能证明 D只有能证明答案D解析C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酸性气体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l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O2、SO2均有此现象。2(SO2与CO2混合气体中成分的检验)下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B中加入的试剂是_,作用是_。(2)C中加入的试剂是_,作用是_。(3)D中加入的试剂是_,作用是_。(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答案(1)品红溶液检验SO2(2)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3)澄清石灰水检验CO2(4)酸性KMnO4溶液

9、的颜色变浅但不褪成无色(或不褪色,或不褪成无色)解析一定要理解题意是检验气体成分,检验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在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必须除尽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但不能褪成无色,若褪成无色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硫已除尽。3(2018日照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这些现象分

10、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和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反应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4)尾气可采用_溶液吸收。答案(1)蒸馏烧瓶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2)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 还原性氧化性5SO22MnO2H2O=2Mn25SO4H(3)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4)NaOH(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带有支管,因此是蒸馏烧瓶(注意与圆底烧瓶的区别)。(2)由于SO2中S的价态处于中间价态,故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所

11、以通入酸性KMnO4溶液时被氧化,酸性KMnO4溶液被还原,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通入Na2S溶液时,SO2体现氧化性,发生归中反应,生成单质硫,可看到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3)SO2漂白品红是可逆的,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又会恢复为红色。(4)吸收酸性气体SO2应使用碱性溶液,如NaOH溶液。1SO2和CO2的鉴别方法(1)闻气味法:CO2无气味,SO2有刺激性气味。(2)品红溶液法: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法: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它们褪色的是CO2。2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SO2和CO2都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流程设计检验SO2除去SO2检验SO2是否除尽检验CO2选用试剂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的石灰水预期现象褪色褪色不褪色变浑浊注意有时为简化装置,可将除去SO2和检验SO2是否除尽合并为一个装置,用较浓的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题组二SO2的污染与防治4(2017泉州市第五中学高三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燃煤为燃气,可以减少废气中SO2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是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