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型胶粘剂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10978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7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丙烯酸酯型胶粘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丙烯酸酯型胶粘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丙烯酸酯型胶粘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丙烯酸酯型胶粘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丙烯酸酯型胶粘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丙烯酸酯型胶粘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烯酸酯型胶粘剂课件(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4 聚乙酸乙烯型胶黏剂,概述,概念 聚乙酸乙烯类胶黏剂:指聚乙酸乙烯及其共聚物类胶黏剂。 特点 初始粘接性(初粘性)良好; 可任意调节粘度,配制容易; 易和各种添加剂混溶; 性能优异、品种繁多、用途广泛、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应用 纸张、木材、皮革等的加工; 书籍装订; 纤维、塑料、薄膜和混凝土等的粘接。 产量 第二,仅次于脲醛树脂胶黏剂。 品种 聚乙酸乙烯乳液胶黏剂 聚乙酸乙烯热熔胶黏剂 聚乙酸乙烯溶液胶黏剂,4.4.1 聚乙酸乙烯乳液胶黏剂,一、概念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胶黏剂(或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黏剂):是以乙酸乙烯酯(VAc)作为单体在分散介质中经乳液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胶黏剂,亦

2、称聚乙酸乙烯酯均聚乳液(Poly(vinyl acetate)Emulsion Adhesive), PVAc乳液)胶,俗称白乳胶或乳白胶。,二、发展历史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问世于1929年,于1937年在德国实现工业化生产,特别是法本公司的W. Starck和Frendeberg发明以聚乙烯醇(PVA)作保护胶体进行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方法,大大推动了PVAc乳液工业的进展。 增长情况:七十年代后期发展迅速。德国在1970年至1981年间产量增长一倍;美国1979年至1985年年均增长率为16;自1980年以来,我国PVAc乳液工业发展迅速,近年消费量仅次于脲醛树脂胶,居第二位。,三、特点 P

3、VAc乳液胶黏剂是水基胶黏剂,无污染,不燃烧,性能又优于动物胶,开始代替动物胶。 优点: (1)对多孔材料如木材、纸张、棉布、皮革、陶瓷等有很强的粘合力; (2)能够室温固化,干燥速度快; (3)胶膜无色透明,不污染被粘物; (4)不燃烧,不污染环境,安全无害; (5)单组分,使用方便,清洗容易,贮存期较长,可达1年以上。,四、应用,纸品加工 木材加工 家具组装 卷烟接嘴 建筑装璜 织物粘接 铅笔生产,印刷装订 汽车内装饰 工艺品制造 皮革加工 标签固定 瓷砖粘贴 乳胶漆制造,五、原料 (一)乙酸乙烯酯(亦称醋酸乙烯酯) 分子式CH3COOCH=CH2,无色可燃液体,易聚合,其蒸气有毒(中枢神

4、经系统,刺激粘膜、流泪) 稳定剂(阻聚剂):二苯胺(用量为乙酸乙烯酯量的0.01-0.02%)、二价金属(Ca、Zn、Mg)的松酯酸盐、苯酚、对苯二酚等。 对苯二酚:烯类单体常用阻聚剂,无需去除。 运输:铝、铁及钢制槽车。,(二)分散介质 使用最多的分散介质为水,用量通常为总反应组分重量的60-80%。实验室采用的是蒸馏水,工业上用的是具有一定质量的井水、离子交换水或锅炉冷凝水等。 杂质:影响最大的杂质是Fe、Cl-、SO42-、氮和其他有机物,较高时应进行除氧和去离子处理。,(三)引发剂 常用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氧化氢等,用量为单体重量的0.1-1%。工业上常使用过硫酸

5、铵(室温下水中溶解度20%以上,过硫酸钾则为2%)。,(四)乳化剂 属表面活化剂。常用的乳化剂有OP-10(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硫酸钠、烷基苯磺酸钠、油酸钠、歧化松香酸钠等。用量为水乳液重量的0.01-5%。可以最初加入,亦可在连续添加单体时逐步加入。,用量影响:胶束的数目和大小取决于乳化剂的量。乳化剂用量多,胶束数目多、粒子小,即胶束表面积随乳化剂用量增加而增加。 低浓度(1-2%):胶束较小,球形,直径约40-50,约由50-150个乳化剂分子组成; 高浓度:胶束较大,棒形,长度100-300nm,直径约为乳化剂分子长度的两倍; 大多数乳液聚合:乳化剂浓度(约2-3%)超过CMC值1

6、-3个数量级。,(五)保护胶体 作用:在粘性聚合物表面形成保护层,以防其合并及凝聚。 品种:动物胶、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聚丙烯酸钠等。 生产使用:保护胶体与乳化剂复合使用,以控制乳胶粒尺寸、粒度分布及增大乳液的稳定性。 常采用:聚乙烯醇作为保护胶体,其用量为乳液重量的1-4%,可一次或逐步加入。同时可起乳化剂的作用,获得稳定的乳液。,聚乙烯醇品种 1788型:聚合度1700,醇解度87-89%,其制得的乳液较1799型耐低温。 1799型:聚合度1700,醇解度98-99%。,倪毓青. 1799型PVA与1788型PVA的水溶液性质及其在PVAC乳液生产中的应用

7、.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3(1):81-84,(六)调节剂 又称链转移剂,常用的有四氯化碳、硫醇、多硫化物等,用量为单体重量的2-5%。 (七)缓冲剂 用以保持反应介质的PH值,从而控制聚合速度。常用的有碳酸盐、磷酸盐、醋酸盐,用量为单体重量的0.3-5%。 VAc聚合时若pH太低,引发速度太慢;pH越高,引发剂分解越快,形成的活性中心越多,聚合速率越快。,(八)增塑剂 聚乙酸乙烯酯的玻璃化温度为30,添加增塑剂的目的是:使聚乙酸乙烯酯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粘接力。常用的有酯类,如邻苯二甲酸烷基酯类(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芳香族磷酸酯(如磷酸三甲苯酯),用量为单体重

8、量的10-15%。 (九)冻融稳定剂 防冻,常用的有甲醇、已二醇及甘油,用量为乳液的2-10%。,(十)防腐剂 常用的有甲醛、苯酚、季胺盐等,用量为总投料量的0.2-0.3%。 (十一)消泡剂 消除使用时产生的气泡,常用硅油或高级醇类化合物,用量为总投料量的0.2-0.3%。,六、聚乙酸乙烯酯合成原理(以过硫酸铵作引发剂为例) 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偶合终止),链终止(歧化终止),链转移 链转移剂(分子量调节剂):十二硫醇 在经历上述各个反应后,即得到聚乙酸乙烯酯。生成的高聚物分子量的大小决定于引发剂的种类、引发剂量对单体量之比以及反应条件等,其分子量范围可从几千到十几万之间。,七、乳液聚合

9、机理 乙酸乙烯酯的聚合方式:本体、溶液和乳液等。而大多数乙酸乙烯酯采用乳液技术生产的。 乳液聚合:由单体和水在乳化剂作用下,配制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合,此体系主要由单体、水、乳化剂及溶于水的引发剂四种基本组分组成。,八、影响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质量的因素 (一)单体质量的影响 乙酸乙烯酯单体应该用新鲜精馏的: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沸点:72-73 含醛(以乙醛计):0.02% 含酸(以乙酸计):0.01% 活化度(10ml单体加过氧化苯甲酰20ml在70时测定):30min 醛类:阻聚作用; 酸:影响活化时间,进而影响聚合反应速度。,(二)乳化剂的影响 用量:乳化剂用量,胶粒数目,乳胶粒数目,乳胶

10、粒粒径,聚合反应速度,有利于得到颗粒度较细、稳定性较好的乳液。但若过多,耐水性。 种类:采用聚乙烯醇作乳化剂,所得的乳液在稳定性和耐水性方面都优于其它乳化剂。,(三)引发剂的影响 种类:硫酸盐较过氧化氢易于控制,故多采用过硫酸钾、过硫酸铵。 用量:直接影响聚合反应的速率和聚合物聚合度(分子量)的大小。乳液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2/5次方成正比,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与引发剂浓度的3/5次方成反比。 保证一定聚合速率的前提下,减少引发剂用量:引发剂用量,链游离基 ,链终止机会(链游离基与初级游离基碰撞),分子量,影响胶接强度 。,(四)增塑剂的影响 用量过多,会聚合速率和分子量,一般在反应液中最好不

11、超过5-7%。 (五)用水量的影响 影响乳液含量和粘度,应根据作用要求确定。 (六)操作工艺的影响 (1)搅拌强度的影响:搅拌速度,乳胶粒数目、直径,聚合速度;搅拌强度,混入的空气(氧),聚合速度,且过强,会使乳液产生凝胶或硬化,稳定性。应在保证反应液温度均匀的前提下,采用较小的搅拌速度。,(2)反应温度的影响:,聚合速度,聚合度,还会有副作用。 (七)其他影响因素 (1)单体或引发剂的滴加条件:单体滴加时间,乳液粘性,粘度;初期引发剂加入量相同,后期引发剂滴加量(或后期滴加量相同,初期滴加量),粘度,结构黏性。,(2)乳胶粒中单体浓度:,聚合速率和聚合物的聚合度。 (3)氧:它既是有效的引发

12、剂,有时又是阻聚剂,取决于反应温度、吸氧量和其他条件。温度,可使聚合反应加速;室温,阻聚。量少,起引发剂作用,量多,起阻聚剂作用。 (4)设备影响:要求所有管道、阀门和反应釜都为不锈钢或耐酸搪瓷。,九、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合成 (一)投料方式 (1)将反应的各组分都一次加入反应釜混合后加热、搅拌进行反应。 (2)将乳化剂、保护胶体、引发剂等组分先加入水相中搅拌均匀后,将单体连续滴加搅拌、加热进行反应。,(3)将乳化剂、保护胶体等组分先后加入水相中,搅匀后加入单体总量的5-15%的单体和30%左右的引发剂,待搅拌升温至回流正常后再开始连续滴加单体。后加单体量可以4-9h内滴加完,剩余的引发剂在滴加

13、单体后以一定时间间隔加入。 现一般采用后两种方式,第三种方式生产的乳液颗粒小、稳定性好。 pH值调节剂和增塑剂、冻融稳定剂、防腐剂均在反应结束冷却到50以下后加入,搅拌均匀即可放料。,(二)反应温度 前期反应温度:70-80; 后期:单体滴加完毕后,升温至90-95将冷凝器内水分放掉和将游离单体回收,并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至50放料。 单体滴加过程温度的维持:78左右。通过调整滴加单体速度来维持温度。,(三)工艺流程,辐照法,化学法,间歇法 半连续法 连续法,制备方法,延迟加料法(分批加料法):常用,即单体滴加法 特点: 聚合速度易控制 很好的操作弹性,适应性强 单体转化率高(99%) 乳液性质

14、稳定,(四)合成工艺实例 配方,生产操作工艺 将蒸馏水放入水计量槽2计量后放入聚乙烯醇溶解釜1中。,将规定量的聚乙烯醇由人工投入到聚乙烯醇溶解釜1内。 向聚乙烯醇溶解釜1的夹套中通往水蒸气,使釜内升温至80,搅拌46h,配制成聚乙烯醇溶液。 把乙酸乙烯投入到单体计量槽4内;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投入到增塑剂计量槽5内;把预先配制好的规定量的10过硫酸钾溶液和10碳酸氢钠溶液分别投入到引发剂计量槽7和pH缓冲剂计量槽6内。,把聚乙烯醇溶液由聚乙烯醇溶解釜1通过过滤器11用隔膜泵12输送到聚合釜9中,并由人工加入规定量的OP-10,开动搅拌使其溶解。 向聚合釜9中由单体计量槽4加人15份单体乙酸乙烯,

15、并通过引发剂计量槽7向其中加入总量40的引发剂溶液,在搅拌下乳化30min。 向聚合釜9的夹套中通入水蒸气,将釜内物料升温至6065,此时聚合反应开始,釜内温度因聚合反应的放热而自行升高,可达8083,釜顶回流冷凝器3中将有回流出现。,待回流减少时,开始向釜9内通过单体计量槽4滴加乙酸乙烯单体,并通过引发剂计量槽7滴加过硫酸钾溶液。通过控制加料速度来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在7880之间,所有单体约在8h内滴加完毕;单体滴加完毕后,加入全部剩余的过硫酸钾溶液。 加完全部物料后,通过蒸汽将体系温度升到9095,并在该温度下保温3Omin。 向聚合釜9夹套中通入冷水使物料冷却至50,通过pH缓冲剂计量槽6

16、加入规定量的碳酸氢钠溶液;通过增塑剂计量槽5内釜内加入规定量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然后充分搅拌使物料混合均匀。最后出料,通过过滤器10过滤后,进人乳液槽8。,工艺方法:先将PVA-1788和水加入溶解釜,升温8085,搅拌溶解2h,配成10的PVA溶液。再将PVA水溶液过滤后投人聚合釜,加入OP-10和打底单体乙酸乙烯50kg(约为总单体量的14)以及10的过硫酸铵水溶液2.8kg。关闭加料孔,开通冷凝水。在30min内升温至65左右,当视镜出现液滴时,停止加热,温度可自行升至7580。当回流正常时,开始滴加乙酸乙烯单体(约89h滴完)。每小时加入过硫酸铵23g(用10倍蒸馏水溶解),加入速度控制均匀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7580,可通过单体加入量调节。单体加完之后,加入余下的过硫酸铵(以10倍水溶解),液料温度自行升至9095,保温30min。冷却至50以下,加人10的碳酸氢钠溶液。确认乳液外观合格后,加入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搅拌混合1h,冷却至40,过滤出料。,其他指标: 乳液稳定性:冻融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对添加物的稳定性等; 乳液最低成膜温度; 涂胶的开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