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问题行为矫正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1033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189 大小:5.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问题行为矫正课件(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问题行为与矫正,授课:刘青青 Tel:18697996501 QQ:404992714,本学期学习内容,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应用分析,5,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本章了解的重点内容:,第一章 儿童问题行为概述,研究儿童问题行为的价值,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一、儿童问题行为的含义 (一)行为的概念 思考:什么是行为?,传统行为主义: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 新行为主义:可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和内隐性的心理过程。 认知行为主义:内隐性的心理过程,5,4,3,2,1,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者自己观察、描述和记录,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2、境(别人或我们自己),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第一章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行为的特征:,行为就是人们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行为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例子:他坐在电脑前给父母写信。 这是行为,因为打字时敲击键盘上的按键(1)是一种行为;(2)具备自然尺度(敲击频率、打字的持续时间);(3)是可观察和测量的;(4)对环境产生影响(在屏幕上显示出字母).,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二)什么是问题行为,行为的结果,行为的类别,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行为的程度,问题行为的界定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问题行为的主体是儿童 2.问题行为的影响是不良的 3.问题

3、行为或轻度或重度地偏离于同龄人的正常行为,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也称为行为困扰、不良行为等,主要是指儿童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我们的界定:,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含义: 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 表现: 1.性格发展偏离或具有一定神经质表现和神经症行为; 2.带有恶意的甚至是反社会的行为。,(三)问题行为与问题儿童,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含义: 问题儿童是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 表现: 1.不良行为习惯 2.社会适应不良 3.反社会性,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1.区别:问题儿

4、童是个别现象,问题行为则具有普遍性。 2.联系:问题行为,问题儿童,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二、儿童问题行为的类型与特征,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共同特征,(二)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1: 操场上,老师和孩子们在说晨间锻炼的规则,弘弘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球。选择运动器械的音乐一想起,弘弘就撒腿朝大球飞跑过去。弘弘和迪迪同时拿到这个大球。两个人互不相让。弘弘大喊:“是我先拿到的。”迪迪说:“不对,你是跑过来的,是我先拿到的。”弘弘仍大叫:“我要玩。”老师走过去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起来。”于是,迪迪用商量的口气对弘弘

5、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的时候再给你玩,好吗?”弘弘松开拿着大球的手,老师以为他同意了迪迪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弘弘猛地抓起迪迪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迪迪痛得立刻松开了抱大球的双手,哭了起来。弘弘见状立即拿着大球跑了。,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攻击性行为及表现,(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是指身体上的进攻(打、咬、踢)、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贬低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的行为。,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1.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来看,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2.从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来看,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3.从攻

6、击行为直接发生与否来看,从攻击行为直接发生与否来分,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三)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他人,自己,社会,(四)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危害,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五)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 1.父母的惩罚 2.强化 3.挫折 4.认知的偏差,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2-1: 午睡后老师在给女孩子梳头发,听见云云哭叫起来:“老师,诺诺扯我头上的发夹。”老师赶忙跑过去阻止,可来不及了,诺诺嘴里边说难看死了,边无情地扯断了云云发夹上得蝴蝶花。云云见状伤心地哭了。诺诺反而显示出一副发泄后的满足的表情。后来老师问到原因时,得知

7、早上云云入园时,老师夸奖云云的发夹漂亮,被旁边的诺诺听到了。,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嫉妒行为的含义 儿童嫉妒行为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状况的复杂情感而表现出的行为。,二、嫉妒行为及表现,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二)儿童嫉妒行为的类型,形式运算阶段 (11岁到成年),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思考:下面案例中的嫉妒行为 属于哪一种?,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2-2: 有一回,小朋友学画蜻蜓,孩子们作画完毕后,老师总是将画得好的小朋友的作品进行讲评并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学习欣赏。每

8、次都是彤彤的作品第一个进行讲评,并贴在黑板最明显位置。然而今天老师讲评过彤彤的作品后,对明明的画也格外赞赏,并将彤彤的画移贴到了明明的画的后面,只听见彤彤叫起来:“我不要!”老师制止了她的胡闹,谁知彤彤趁大家注意,将明明的画用勾线笔狠狠地刮了好几道,老师发现了彤彤的行为,对她进行了教育,可她却大声地哭闹,边哭边喊:“他的画难看死了,我不要。”任凭老师怎么说她都听不进去。,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三)儿童嫉妒行为的特点,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他人,自己,社会,(四)儿童嫉妒性行为的危害,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五)儿童嫉妒行为的影响因素 1.受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 2.与他人缺乏

9、情感交流 3.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3: 天天是个5岁的小女孩,出生后父母就十分宠爱她,外婆更是视她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照料,事事代替她做。父母上班后,天天很少出门,总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玩玩具,听外婆讲故事,因此,养成了温顺、孤僻、胆小的性格。家里一来客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天天都会显得很紧张,不敢理睬人家,也不敢和人家一起吃饭;在幼儿园里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很少跟别人讲话,不敢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敢参加集体游戏活动。对于天天的这种情况,老师反复地对她进行鼓励和劝慰,可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老师对此表示担忧,然而,天天的父母却不以为然,因为天天一回到家,和外婆及

10、爸爸妈妈又说又笑,还能帮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因此,父母认为这种情况待天天日后长大一点儿,就会自然好转。,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退缩性行为的含义 儿童退缩性行为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不主动与同伴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玩,也不愿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在陌生的环境中,表现出害怕、胆怯,常独来独往等行为。,三、退缩性行为及表现,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二)儿童退缩性行为的特点 1.胆小、害怕、羞怯 2.孤僻不合群,难以适应新环境 3.对客观现实常采取被动或逃避的行为方式,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三)退缩性行为的主要类型 1.按功能划分,按退缩性行为的表现划分,抑制性退缩,安静

11、性退缩,活跃性退缩,2.按退缩性行为的表现来划分,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四)儿童退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教养方式不当,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 2.缺乏同伴联系 3.家庭关系和气氛不正常 4.个人素质因素,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五)退缩性行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认知能力 交往能力 言语发展,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4. 小瑞在幼儿园两个月的时间内做出了很多让老师气愤的事,如把玩具放到水里、把毛娃娃塞进抽水马桶里、在墙上乱画幼儿园老师对小瑞进行了无数次说教,也采用了阻止等方式,但收效甚微,小瑞的破坏行为一如既往。,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破

12、坏性行为的含义 破坏性行为,是指经常故意损坏家里、学校或邻居的物品,或故意搞脏别人晾晒的衣服、床单等,并以损坏他人的财物为乐的行为。,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1,2,由不愉快情绪引起的发泄,3,为了炫耀自己“能干”,(二)破坏性行为的特点,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三)破坏性行为的类型,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四)破坏性行为的原因,破坏性行为的原因,不良情绪的宣泄,正常的探索行为,对失败的手足无措,自控能力差,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 阳阳是中班的一个小男孩,今年岁了,他脑子聪明,性格天真活泼,胆子很大,表现也不错。他在幼儿园与小朋友游戏时常常是中心人物。可是,最近一段

13、时间,他的班主任老师反映阳阳在活动中有说谎现象,有时候事情明明是他做的却死不认账,教育起来大伤脑筋。阳阳的爷爷也反映说:“阳阳这些天爱撒谎,一件事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不知道哪句话是真的,很是着急。”,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说谎行为的含义 说谎是一种以欺骗他人为目的,心口不一致的表达方式。,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类型,想象型说谎,模仿型说谎,侠义型说谎,被迫型说谎,取乐型说谎,虚荣型说谎,(二)儿童说谎的类型,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三)儿童说谎的原因,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6: 超超是中班一位五岁的孩子,他长在知识分子家庭(一家子有五位教师),能认几百个字,对

14、繁体字很感兴趣,能背诵多首古诗,从家长、电视等途径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是大家手心里的宝,但他动作迟缓,行为怪异,不合群,是全园皆知的“问题”儿童。 爷爷带他到幼儿园,他走到晨检老师的跟前,伸手让老师检查,爷爷在身后提醒说:“怎么没有叫老师?” 他叫了声老师,爷爷又提醒说:“要问老师好。”他就跟了声:“老师好。”晨检过后,爷爷拉着他的手上楼了,刚走了几级楼梯,他就软倒在楼梯上,爷爷又拉又拽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爷爷给他抱到了教室。,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感觉统合的含义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将来自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平衡觉、本体觉等,通过大脑中

15、枢神经的前庭觉进行过滤和辨识,然后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协调整合之后,形成知觉,再指挥身体作出正确的反应,这个过程是吸收有效信息和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即感觉统合,简称“感统”。,六、感觉统合失调及表现,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二)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无法在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中进行有效的组合,孩子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的现象。 (三)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平衡感失调 2.触觉失调 3.本体感失调 4.前庭觉失调 5.视听觉感不良,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四)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胎位不

16、正产生的固有平衡失常。 因剖腹产导致孩子在出生过程中没有经过正常产道的挤压,从而失去了第一次触觉学习的机会。 天生的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保护过度或活动空间太小,缺少各种运动的机会,如爬行不足等级。 过早使用代步车,造成前庭觉和本体觉没有很好地得到训练。 父母忙碌,对儿童缺少足够的触摸、爱抚和情感交流,造成儿童大脑感觉刺激不足。 过多考虑安全因素,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 家长不注重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 缺少同伴互动环境,造成语言发育迟缓。,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7: 小明是一个岁男孩,正在上中班,上课总是有挤眼睛等一些小动作,在与家长的沟通时,老师对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进行分析:小明几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经常不经允许就离开座位,或者在座位上和同学说话、打闹。由于他经常在上课时打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