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10267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季云飞 ,导论: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观看下列片段 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请在纸上写下)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见”和“想法”呢?,我们的这些所思所想“接近事实真相”吗? 为了接近事实真相,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该如何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呢?,观察非易事! 观察包涵复杂的环节。 科学观察追求“无限接近客观事实”。,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帮助学习者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从而了解儿童(追求每个儿童的客观真相) 主要介绍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在老师介绍的带领下,以实际训练和体验为主的课程 需要不断反思的课程,第一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概述

2、,什么是观察 什么是行为观察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何以可能 为什么要进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我在观察,而你只是在看! 福尔摩斯,什么是观察?,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法 “观”加“察” 观察不仅仅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程,而且是人的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观察如何发生? 注意 对象与背景 主观介入 判断和结论,观察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日常观察)和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专业观察) 思考:两者有何异同?,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 “观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活动。观察者运用感觉器官能动的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有关的事实资料。”(陈向明) “观察,是在

3、自然条件下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王坚红),专业的观察以正确的了解为目的,需要收集多方面的客观资料,并针对目的来追求正确的判断 专业的方法,以保证事实的接收更具有客观性 针对客观的资料进行缜密地分析、归纳、推理、假设等思考过程,思考: 如何理解“客观性”的问题? 如何理解观察中的“自然条件” ? 自然条件,指对所观察的现象或行为不加以人为的控制,使他们以本来面目客观的呈现出来。 但是,为尽量减少误差,增强结论的可靠性,观察者应当将观察步骤、途径、方式等在一定程度内纳入控制(尤其在比较正式的观察方法中),专业观察的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 追

4、求可靠资料的态度; 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 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 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 分析行为意义的能力; 用语词下操作性定义的能力; 提出假设的能力,什么是行为观察?,行为: 个体表现在外而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狭义) 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被观察者接受外界刺激后,可能产生外在行为的反应,也就是外显的行为,也可能没有明显的外在行为反应,而是产生了内隐的行为。 观察目的往往并不仅仅是要了解外在行为,而是要了解被观察者隐藏在内心的动机、想法、甚至于潜意识。 从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来探讨被观察者行为的产生,显得十分的有必要。,由

5、于外在行为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才使得我们推测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或行为原因成为可能 连续性 整体性 程序性,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学前儿童的行为及现象进行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的方法。 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行为 学前儿童使用工具(材料)的行为 学前儿童与同伴的互动行为、与成人的互动行为 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 学前儿童的语言和阅读发展的情况 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 需要特殊照顾的儿童的行为 ,在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研究中,行为观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用行为观察,可以弥补学前

6、儿童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等的局限,能观测到许多用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 行为观察还不受儿童合作态度的影响。不需要儿童有意识地、认真地做出反应,只是记录学前儿童行为的真实、自然的表现。 与成人和较大年龄的儿童比较,学前儿童比较自然、天真、更少受到观察过程的影响。,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行为观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第三部分第十条: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然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观察主要为了:了解幼儿、评价

7、幼儿、检查幼儿的发展状态;筛选出特殊儿童,给予特殊的照顾与关怀。,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学前儿童的经验获得水平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心理需要 学前儿童个体的学习方式 从而发展和计划自己的课程,更有效的支持、促进儿童的发展,第二章 观察方法,各种观察方法及特点,观察的类型,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观察者依靠自身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在现场获得研究对象的资料。 比较简便,但难以精确全面。 间接观察:借助某一中介进行的观察。(仪器、腐蚀测量、积累测量),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按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参与观察。参与观察要求观察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加入到被观察者的群体或组织

8、中,进行隐蔽性的观察。在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中,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和学前儿童一起生活、游戏、学习,在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看学前儿童的言行。,非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不介入学前儿童的活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的观察。 思考:各有什么优缺点?,参与性观察的情景比较自然 参与性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活动有比较深入的体验和理解,有助于理解观察对象背后的心理活动和动机。 参与性观察者的双重身份使得必须保持研究所必须的心理和空间距离。有时会失去客观性。 非参与性观察者操作起来较为容易,比较“冷静客观”。 但容易产生“观察者效应”。 很难深入探究。,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按照不同

9、范式划分),客观实证范式的核心价值 承认主观范式的转向,结构性观察:观察者事先设计了统一的观察对象和观察标准,对所有的观察对象都使用同样的观察方式和记录规格。在记录表上,观察主题、观察情景、观察事件的项目、观察时间间隔、观察者的角色等都界定得十分清楚,观察必需按照这紧密的设计来进行。 这种观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可以量化的观察数据,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构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包括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等级评定法、行为核对法等具体方法。,非结构型观察,是一种更具弹性、开放式观察,整个计划是在观察中逐步展开的,在实施过程中,逐渐修改而明朗,逐渐具体和实际化。 非结构性观察事先要设计一个观察提纲

10、,只是这个提纲的形式比较开放,内容也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进行修改。,非结构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包括实况详录法、日记式记录法、轶事记录法等。,第三章 观察的进行,进行非结构性观察,弹性,无既定不变的观察提纲,只有一个粗略的观察思路 比较灵活、机动,能够抓住观察过程中的现象而不必受设计的框框的限制。 不必设计?,非结构性观察的设计,第一步:制定观察计划(陈向明) 观察的内容、对象和范围 地点 观察的时间、时间长度和次数 方式、手段 效度 道德伦理,二、设计观察提纲: 谁? 什么? 何时? 何地? 如何? 为什么?,观察的实施,一、位置的选择 二、观察的记录 原则:清楚、有条理、尽可能详尽

11、观察伊始,画一张地图 实地记录纸张的页面至少应该分成三步分:时间,研究者观察到的事件,观察者个人的感受、解释或疑问,四部分(舒兹曼和斯特劳斯) : 实地笔记(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 个人笔记(观察者个人在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 方法笔记(观察者所使用的方法及其作用) 理论笔记(对观察资料进行的初步的理论分析),非结构性观察记录的类型,实况详录法 指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内)持续不断地、尽可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记录的内容包括被观察者本身,或被观察者与他人互动时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被观察者所处的背景、环境场所等。 资料是以原始而未经加工的形态呈现,可作

12、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之用。,实况详录法的优点: 实况详录法能永久性的保存资料,并可以作为以后进行反复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依据。 可用于多种目的下的各种分析。,下列观察记录能服务于哪些研究目的呢?,小青坐好,拿汤勺吃绿豆汤,才吃两口,看到邻桌小立将绿豆捞出,在桌上排成正方形,也跟着捞绿豆出来排成正方形,边喝绿豆汤边玩桌面的绿豆,自言自语地说:“汽车来了”吃完点心就去洗手台洗碗,拿抹布来擦桌子,把桌上的绿豆擦到地上。老师看到了,就请他把地上的绿豆捡起来丢到垃圾桶。,实况详录法的缺点: 在具体使用实况详录法时,观察者会花去许多精力和时间 。 对观察技术的要求很高 。,观察中的自我反省,一、对推论的反省(警

13、惕三种主观偏见): 理论性偏见:因受某种理论观念的影响。 角色性偏见:因受社会对某类研究对象的“角色定位”的影响。 期待性偏见:因受对研究对象期望较高(低)的影响。,二、对叙述角度的反省 在实地笔记中,研究者应该保持一种第三人称的角度,对“客观”事实进行如实的记载,如果研究者对观察到的事实有疑惑或猜测,应该放到个人笔记部分,而不应该放到实地笔记部分。 “今天工厂的宿舍里人很少,因为是星期天大家不上班,都出去玩儿去了” “今天工厂的宿舍里人很少” 个人笔记中写下:“根据我自己个人对工厂的了解,我想人很少是因为星期天大家都不上班,出去玩儿去了”。,“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就开始选择座位,大部分人都选择坐

14、在熟人旁边。” “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就左顾右盼,眼光从一个座位移向另外一个座位;在五十名学生中,有三十六人坐下来以前或者以后与他们旁边的人说话、微笑或握手” “个人笔记”部分:“我想这些同学是在选择座位,而且大部分人选择坐在自己的熟人旁边”,日记式记录法 是研究儿童发展最早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对学前儿童做一段长时间的研究(纵向研究),以日记的方式记载学前儿童成长与发展中某特定范围的情形。 日记法需要观察者与学前儿童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并且作长时间的接触。,主题式日记法。这种日记法通常记录的是儿童发展领域中的某个部分的新行为,如认知行为、语言行为或者情绪行为等等。 比较广泛的综合式日记法,记录儿童

15、各方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行为。,轶事记录法 观察者将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行为和反应,以及可表现学前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用叙述性的语言随时记录下来,供分析儿童的行为所用。 容易受偏见影响而选择所记录的行为,这种偏见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观察者的好恶而引起的。,聚焦式成长档案,几个小问题,你认为什么是成长档案? 你们幼儿园为幼儿做成长档案吗? 你们幼儿园为什么要为幼儿做成长档案呢? 你们是如何做的?,一次调查,对象:120位上海幼儿园的一线教师(示范园教师102位,一级园教师18位) 回收问卷99份,其中示范园教师81位,一级园教师18位,1份为无效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

16、.09% 。,调查结果,所有被调查老师的工作中都有“制作幼儿成长档案”一项。 应幼儿园要求(95人)Vs自己选择(4人) 成长档案对教师的意义 便于教师与家长交流幼儿的情况 ,了解幼儿园活动(41.41%) 完成幼儿园任务( 38.38% ) 观察幼儿的成长变化 (11.11%) 便于教师对幼儿的评估(8.1%) 有利于个性化课程的实施(2%),档案袋中放入的内容,幼儿园的参与情况,对成长档案(Portfolio)的定位,“放置松散的文件的容器”? 幼儿成果的展示? 幼儿发展的轨迹? 对幼儿的发展性评价? 提升对个别幼儿教育质量的依据?,不同的定位反映了不同的理念 DAP思潮(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评价是教育的开始,幼儿成长档案沦为“花瓶”的原因,对幼儿成长档案对自己、对幼儿的意义没有体验,成为一种应付 任务繁多,来不及 专业能力不够,不能辨识幼儿的发展 专业偏好 怎么办?,他国的做法,瑞典 意大利“瑞吉欧” 美国波士顿“幸福园” 共同点: 简单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