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形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0953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形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形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形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形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形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形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形成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次世界大战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 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形成,专题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底),1917年美对德宣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非正义),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集团(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三国同盟:德(核心)、奥匈、意 三国协约:英(核心)、法、俄 (意大利见风转舵加入协约国);,1914年7月底,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1916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1918年11月,德国投降,(19141918 年),同盟国战败,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新文化运动,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取生

2、命的人超过一千万。,引发十月革命, 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俄国,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国与国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由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英德矛盾导致战争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分割世界 D、帝国主义首先宣战,练一练,C,“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无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一方以援助。”(摘自1882年5月20日签订的同盟条约)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德国和奥匈帝

3、国 B.德国和俄国 C.英国和奥匈帝国 D.英国和俄国,A,1919年1月,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美(威尔逊)、英(劳合乔治)、法(克里孟梭),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奥地利,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英、法、日,欧洲、西亚和非洲,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分赃会议,对德国的问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 A、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 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 结果:被英法

4、美等列强拒绝; B、凡尔赛和约关于中国的规定: 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说明“弱国无外交” ); 结果: 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人民) 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政府),19211922年,美、英、日、中、法、意等九国,中,“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东亚、太平洋地区,注意: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都与中国有关。 (两次会议也都与中国有关),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新秩序,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是: 都是由少数大国操纵的会议。 性质(实质):都是帝国主义分赃性质的会议。 目的:都

5、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都是在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都有损中国主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二战的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有 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 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也埋下了新的矛盾 都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A B C D,B,练一练,最能体现美国在“公正和平”的幌子下,削弱竞争对手的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 B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C九国公约 D四国条约,C,图中的情景与凡尔赛和约中的哪一规定有关 A不许德国拥有空军 B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C协

6、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 D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五四爱国运动,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条约有 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 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A. B. C. D.,D,19191929年,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基本特征: 美国取代欧洲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形成相对稳定的世界政治格局。,5,美国,资本主义,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生产力,政治,社会,新政,法西斯专制独裁,19291939年,国家干预经济时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内,经济,经济危机,国家工业复兴法,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缓慢地恢复过来,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

7、,加强,权力,1933,国会纵火案,德国公民,教师,雅利安人,商品,袭击,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欧洲策源地,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 形成。,亚洲策源地,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不断对外侵略扩张,他们联合起来,且把矛头指向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妄图称霸世界。 轴心国集团形成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你认为下列各项中,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德国为摆脱危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B 它引起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C 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D 它从美国开始爆发,席卷了整个世界,练一练,D,下列历史史实,与19

8、291933年经济危机没有关联的是( ) A 各国失业人口空前增加 B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 C 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D 二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B,1938年9月,希特勒,墨索里尼,德,捷克斯洛伐克,10,苏台德,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绥靖,法西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1939年9月1日,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规模扩大,1941年12月7日,美国日本,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苏联德国,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更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德国,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9、加快了德国灭亡的进程,1945年5月2日 1945年5月8日,苏联德国,二战的欧洲战场结束,法西斯德国溃亡,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2日,二战结束,二战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德国波兰,德国苏联,1942,中,美,英,苏,联合国家宣言,打败法西斯,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 意义: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1945,罗斯福,英国,斯大林,军事占领,法西斯主义,联合国,苏联,影响:加速了德国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也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包括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

10、)为美苏划分世界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以下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日本偷袭珍珠港 德国进攻苏联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A B C D ,B,下列事件都是发生在二战中的重要事件,不能体现联合国间协调行动的是 A1942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援助被围困英军 B莫斯科保卫战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D诺曼底登陆,B,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的一场著名登陆战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诗篇,这场战役是 A.北非登陆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不列颠之战,C,1919年的巴黎和会

11、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相似之处有 大国强权政治明显 重新确立战后亚欧政治版图 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 都有损害中国主权的做法 A B C D,D,二战后国际格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华沙条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根本原因),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相对均势,两强对峙,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内容:,标志(意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12、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争霸三十多年,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WTO,1995年1月1日,机遇,挑战,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出现原因,美国挑战多极化趋势的事例,科索沃战争(1999年),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化:,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当今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决定因素:,经济实力,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对美国“冷战”政策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针对苏联

13、等社会主义国家 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A B C D,D,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 )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支持一些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的对抗 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付诸武力,D,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演进。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比,不同点在于( ) A.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B.合作与对抗并存 C.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D.在世界大战后形成,D,中国群众悼念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遭到北约导弹的轰击后牺牲的3名中

14、国记者,该次战争是 A科索沃战争 B越南战争 C朝鲜战争 D美伊战争,A,某班同学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三位历史教师分别作了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一超多强”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专题报告。你认为该班探究活动的主题应是 A“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2007年1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由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这充分说明了 A.中苏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B.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5、 D.未来世界将呈现两极化格局,B,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以所谓的谋杀和反人类罪被美国操纵的伊拉克政府处以绞刑,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当今世界 A正义战胜了邪恶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C呈现多极化趋势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二战之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美国,苏联解体,欧盟,日本,东欧剧变,持续发展,全面繁荣,(1)占据广阔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3)改进传统工业(4)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5)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中东产油国

16、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和全球化,(1)进行社会经济改革;(2)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3)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1993年,欧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1)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美国的扶持;(3)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4)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5)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外交和国家安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科技立国”政策,下列关于二战后美国描述错误的是( ) A、美国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B、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效果却不明显 D、改善人民生活,练一练,C,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应对美苏两个大国而建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