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309924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石嘴山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第 I 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手工艺,即手工从事的技巧或艺术。中国手工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工匠们靠常年熟练的功夫,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器物或艺术品。这些制品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饱含了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民间手工艺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 在古代,民间手工艺品作为节令品,几乎一年四季随着人民的风俗活动而增添喜庆的气氛。按照功用,剪纸、木版年画、面塑、彩塑、绢花、灯彩等置于案头、粘贴于墙壁或悬

2、挂于室内,供人们欣赏;陶罐、彩印花布、蓝印花布、木雕糕点模子、竹编器皿等则 属实用类;而宗教、祭祀用到的,主要有彩塑神佛像,纸扎人物、车马、楼阁等。按照 行业,可分为雕塑(如木雕、砖雕、彩塑、面塑、吹糖人)、印染(如蓝印花布、蜡染)、 刺绣(如香荷包、布老虎)、编织(如竹编、草编)、陶器、服饰以及木版年画、剪纸、 风筝、皮影、木偶、绒制工艺品、绢花、灯彩、彩扎狮头、面具、民间玩具等。有些工 艺一直流传到现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宫廷手工艺也是手工艺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皇家需要,当 时最顶级的师傅被集中在一起。其生产机构规模庞大,工匠众多,工艺品更加精致,大都具有富丽华贵的风格,图案繁缛,彰显皇

3、家气派。手工艺生产主要靠世代的口口相传,大都传承有序,而且大多“传子不传女”,以防止技艺外传。在农村,编织、花边等手工艺,则因由妇女承担,而由母传女、世代相 传。今天,这些旧的传承方式依旧存在,而一些相关企业和工艺院校的出现,使传承模 式更加丰富,也更有活力。当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经济原因,使得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再穷其一生坚守老手艺。 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和大机器生产的冲击,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作品渐渐消失,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与反思。但是,仍有许多人默默守护着传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更多的人在温饱之后,有了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日渐高涨。手工艺的 创作和生产应

4、该是一种作坊形式,它的最终表现形式是“艺术作品”而不是“批量产品”。 手工艺作品饱含传统的信息,作品因手工原因而变得鲜活,工匠师傅的亲手操作使其具 有艺术品味,制品具有唯一性等,都是手工艺受欢迎的原因,也是其生命力所在。继承与创新是永恒的命题,所谓传统是文化积淀的精华,所谓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 的整合与再创造。而遵循艺术规律的创新会被大家认可,积淀下来,形成“传统”。所以传统是创新的传承,而有些创新的东西将逐渐会变成传统。让我们共同努力,把缺失 的慢慢找回来。相信在浮躁的社会里,我们的内心都在渴望平静,渴望回归自然的和谐。 相信民族手工艺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有关手工

5、艺传承方式的一项是( )A匠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对美的理解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代代沉淀下来,各 种样式的工艺品就有了独特的文化记忆。 B 手工艺是工匠们依靠手工制作器物或艺术品的技巧或艺术。其范围极广,技艺精 湛,内涵深厚,有较长的渊源。C古代手工艺大都传承有序、口口相传,除一些由妇女承担的编织、花边等手工艺外,大都传子不传女,以防自家技艺传给外人。D 中国手工艺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表达并承载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蕴含着 民族情感和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部分不适合男子操作的民间工艺一般由女子传承。在农村,编织、花边等手工艺, 多由妇女承担

6、,母传女,代代延续。B 民间手工艺品按功用可分为欣赏类、实用类、宗教祭祀类,按行业则可分为雕塑、 印染、编织、陶器、服饰等各分支。C民间手工艺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它们几乎一年四季伴随着古代人 民的风俗活动,为之增添喜庆气氛。D 宫廷手工艺是为皇家服务的。其制品与民间的相比,更加精致,多具有富丽华贵 的风格,图案繁缛,彰显着皇家气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它们之间有时可以转化,传统需要创新,创新的 艺术形式和作品也必将成为传统。 B 当今,人们对纯手工工艺品的需求更加强烈,是因为有识之士的反思,也因为传 统手工艺品的文化内涵及工

7、艺品的唯一性。C 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和大机器工业生产,导致了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作品渐渐 消失,这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D手工艺品饱含传统信息,因其为手工制作而变得鲜活、有艺术性。其最终表现形 式应该是“艺术品”而不是“产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乡关何处(节选)余秋雨我所离开的是一个非常贫困的村落。贫困到哪家晚饭时孩子不小心打破一个粗瓷碗就会引来父母疯狂的追打,而左邻右舍都觉得这种追打理所当然。这儿没有正儿八经坐在桌边吃饭的习惯,至多在门口泥地上搁一张歪斜的小木几,家人在那里盛了饭就拨一点菜,托着碗东蹲西站、晃晃悠悠地往嘴里扒,因此孩子打破碗

8、的机会很多。粗黑的手掌在孩子身上疾风暴雨般地抡过,便小心翼翼地捡起碎碗片拼合着,几天后挑着担子的补碗师傅来了,花费很长的时间把破碗补好。补过和没补过的粗瓷碗里很少能够盛出一碗白米饭,尽管此地盛产稻米。偶尔哪家吃白米饭了,饭镬里通常还蒸着一碗霉干菜,于是双重香味在还没有揭开镬盖时已经飘洒全村,而这双重香味直到今天我还认为是一种经典搭配。雪白晶莹的米饭顶戴着一撮乌黑发亮的霉干菜,色彩的组合也是既沉着又强烈。杨梅收获的季节很短,超过一两天它就会泛水、软烂,没法吃了。但它的成熟又来势汹汹,刹那间从漫山遍野一起涌出的果实都要快速处理掉,殊非易事。在运输极不方便的当时,村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放开肚子拼命

9、吃。也送几篓给亲戚,但亲戚都住得不远,当地每座山都盛产杨梅,赠送也就变成了交换,家家户户屋檐下排列着附近不同山梁上采来的一筐筐杨梅,任何人都可以蹲在边上慢慢吃上几个时辰,嘟嘟哝哝地评述着今年各座山的脾性,哪座山赌气了,哪座山在装傻,就像评述着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到哪里去了?他们都上了山,爬在随便哪一棵杨梅树上边摘边吃。孩子们爬在树上摘食梅树,时间长了,满嘴会由酸甜变成麻涩。他们从树上爬下来,腆着胀胀的肚子,呵着失去感觉的嘴唇,向湖边走去,用湖水漱漱口,再在湖边上玩一玩。上林湖的水很清,靠岸都是浅滩,梅树收获季节赤脚下水还觉得有点凉,但欢叫两声也就下去了。脚下有很多滑滑的硬片,弯腰捞起来一看,是瓷

10、片和陶片,好像这儿打碎过很多很多器皿。一脚一脚蹚过去,全是。那些瓷片和陶片经过湖水多年的荡涤,边角的碎口都不扎手了,细细打量,釉面锃亮,厚薄匀整,弧度精巧,比平日在家打碎的粗瓷饭碗不知好到哪里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这里曾安居过许多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但这儿没有任何房宅的遗迹,周围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豪富人家的日子怎么过?捧着碎片仰头回顾,默默的山,呆呆的云,谁也不会回答孩子们,孩子们用小手把碎片摩挲一遍,然后侧腰低头,把碎片向水面平甩过去,看它能跳几下。这个游戏叫做削水片,几个孩子比赛开了,神秘的碎片在湖面上跳跃奔跑,平静的上林湖犁开了条条波纹,不一会儿,波纹重归平静,碎瓷片、碎陶片和它

11、们所连带着的秘密全都沉入湖底。我曾隐隐地感觉到,故乡也许是一个曾经很成器的地方,它的“大器”不知碎于何时。碎得如此透彻,像轰然山崩,也像渐然家倾。为了不使后代看到这种痕迹,所有碎片的残梦都被湖水淹没,只让后代捧着几个补过的粗瓷碗,盛着点白米饭霉干菜木然度日。忽然觉得霉干菜很有历史文物的风味,不知被多少时日烘晒得由绿变褐、由嫩变干,靠卷曲枯萎来保存一点岁月的沉香。如果让那些补碗的老汉也到湖边来,孩子们捞起一堆堆精致的碎瓷片碎陶片请他们补,他们会补出一个什么样的物件来?一定是硕大无朋又玲珑剔透的吧?或许会嗡嗡作响或许会寂然无声?补碗老汉们补完这一物件又会被它所惊吓,不得不蹑手蹑脚地重新把它推入湖底

12、然后仓皇逃离。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一段村落“贫困” 是指人们经济拮据,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一个粗瓷碗便会遭到“父母的疯狂的追打”,而且破碗还得补好了再使用。B.从构思的角度看,作者写故乡的“杨梅”, 一是突出故乡杨梅虽多,却没有经济效益,反成为负担,照应了前文的“贫困”;二是以此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摘食杨梅”的孩子们,为下文叙写在湖中发现“瓷片和陶片”等内容做铺垫。C. 白米饭与霉干菜色泽都是不耀眼的素色,给人“沉着”之感,但是黑白的对比又是如此“强烈”;上好的白米饭相配的却是霉干菜,反差也很“强烈”,暗示了生活的贫穷。D. 用补碗老汉“

13、蹑手蹑脚”这一小心翼翼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对由“神秘的碎片”组合物件的敬畏,不敢贸然处置而冒犯神灵,只得让它重归湖底的心理。5赏析最后一段文字的表现手法。(5分)_ _ 6作者为什么把那些“瓷片和陶片”称为“神秘的碎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探究。(6分) 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网):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 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 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

14、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 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 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 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 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 关于“

15、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 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 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 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 个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