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53编号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305386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47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953编号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7953编号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7953编号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7953编号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7953编号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953编号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953编号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鲁迅第二章鲁迅 1 分析呐喊 、 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2 分析呐喊中的阿 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5 分析评价阿 Q 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8 分析评价呐喊 彷徨的艺术特色 9 分析呐喊 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13

2、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第三章郭沫若第三章郭沫若 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第四章第四章1917 年年-1927 年的文学创作年的文学创作

3、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11 简析诗集繁星 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16 分析

4、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19 简析沉沦的思想 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五

5、章茅盾第五章茅盾 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9 简析林家铺子 、 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0 简析白杨礼赞 、 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第六章老舍第六章老舍 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3 分析祥子的形象 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7 简析老舍短篇

6、月牙儿 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第七章第七章 巴金巴金 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这种风格演变有三个标志: 6 简析家的艺术特点 7 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 8 分析家中觉新的形象 9 简析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 1

7、0 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 11 分析寒夜的思想 12 简析寒夜的艺术特点 13 简析寒夜中汪文宣的性格 14 简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性格 第八章第八章 沈从文沈从文 1 简述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2 分析评价边城中的“边城世界”的特点和意义 3 简析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4 简析边城中的老船夫形象 5 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6 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7 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想 8 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文体形态和文体结构 9 简析湘行散记 、 湘西的思想特色 10 简析湘行散记 、 湘西的艺术特色 第九章第九章 曹禺曹禺 1 简析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2 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 3 简析曹禺剧

8、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4 分析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及其反封建意义 5 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 6 分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 7 简析雷雨中侍萍形象 8 分析日出的思想 9 分析陈白露的复杂性格及形象意义 10 简析雷雨 、 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 11 分析北京人的主题 12 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突 13 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第十章第十章 1927-1937 年的文学创作年的文学创作 1 简析咆哮了的土地 (后改名田野的风 )的思想内容 2 简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 3 简析殷夫“红色鼓动诗”的特点 4 简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 5 分析太阳照

9、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成就 6 简析张天翼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7 简析南行记 南国之夜的思想和艺术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1937-1949 年的文学创作(一)年的文学创作(一) 1 分析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 2 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 分析围城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4 简析田间的给战斗者的思想和艺术 5 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1937-1949 年的文学创作(二)年的文学创作(二) 1 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 2 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3 分析孙梨小说的独特风格 4 分析白毛女的主题 5 简评赵树理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地位 6 简析白毛

10、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民族风格和在现代歌剧史上的意义 第二章鲁迅第二章鲁迅 1 分析呐喊 、 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 批判极其深刻。 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 主人公主要 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 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 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 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 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

11、封建迷信思想使 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了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 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 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 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 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 的“病苦” ,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 ,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 道德的枷锁。 2 分析呐喊中的阿 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 Q、 故乡中的闰土、 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 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 觉悟。二、不同点 : 闰土是个典型

12、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 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 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 “辫子风波” ,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 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 Q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 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 处境。 通过阿 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 : 农民被封建 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 ; 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 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

13、社会问题 : 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 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 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 Q 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 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在未庄,阿 Q 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 思想。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 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 对封建势 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 发动广大农民

14、,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 ,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 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 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礼教毒 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 。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 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 ; 也有青年和小孩。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 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 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

15、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 述分析可以看出, 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 : 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 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 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 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 : 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 代的标志 : 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艺术 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

16、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 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 5 分析评价阿 Q 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阿 Q 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 Q 的典型形象。阿 Q 的主 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 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 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 Q 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 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阿 Q 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 : 深恶造反、 “男女之大防” 。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阿 Q 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 的观念。阿 Q 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 因此,阿 Q 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 。 思想成就之二 : 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 悟的矛盾。阿 Q 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作者把阿 Q 放在辛亥革命 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取赵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