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3编号中医学的病理观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304463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9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803编号中医学的病理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7803编号中医学的病理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7803编号中医学的病理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7803编号中医学的病理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7803编号中医学的病理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803编号中医学的病理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803编号中医学的病理观(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中医学的病理观,概述: 1、病因含义:即致病因素 是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又称为邪气或病邪。 2、病因学说: 是研究病因的分类及各种病因的性质、致病特点、致病途径及其临床表现的系统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医学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1)辨证求因,即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依据,结合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又称“审证求因”。 (2)询问病因,即在诊察过程中直接询问发病原因。这一方法简便易用,但有局限性,有时可能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是辨证求因的补充。 4、病因分类: 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和其他病因四类。,

2、第一节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是指来自外界的侵犯人体, 使人发病的病因,包括六淫和疠气。 外感病因所致疾病称为外感病,一般发病急,病程 短,初期多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脉浮 等临床表现。,一、六淫 (一)六气与六淫的概念 六气风、寒、暑、湿、燥、热(火),自然界六种正常的 气候变化。 六淫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合称。 六气转化为六淫有以下两种情况: 1、是六气变化失常,超过了机体的抗病、适应能力; 2、是六气变化正常,但机体抵抗力下降。 六气转化为六淫的标志是引发疾病。,(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外感性 六淫病邪均自外界而来,经肌表、口鼻或者两者同时侵 犯人体而

3、发病,多有由表入里的传变过程。 (2)季节性 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有明显的季节性。 (3)地域性 六淫致病常与地域和环境密切相关。 (4)相兼性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 犯人体而致病。 (5)转化性 六淫所致证候性质可相互转化。,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的鉴别: (1)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或气血津液失调,所产生“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 的病理变化。 内生五邪并非致病因素,而是病起于内,由于体内脏腑及气血津液功能失调而致,属于病机范畴。 (2)六淫致病则是邪从外受,属于病因范畴。,(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4、 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邪的概念 风邪是指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升发、向上、向外特 性的邪气。 (2)风邪的性质 风邪具有轻扬开泄、善行数变、主动、多兼他邪等基本特性。 (3)风邪的致病特点 1)易袭阳位:风邪伤人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肌表和阳 经。 风性轻扬,侵袭人体之后易趋于上部,如头面、咽喉等。 风性开泄,故易居于外部肌表皮毛,而发为表证;而且易使人腠理疏松而汗出、恶风等症状。 若风邪外袭,内应于肺,宣发失常,通调失职,水液代谢失常,则发为风水,表现为面目浮肿。,2)病位不定: 风性善行,病变部位游移不定。 表现:风邪善动不居,如风寒湿痹之疼痛部位游走不定者,即“风痹

5、”; 风湿热痹多见游走性的关节红肿热痛;风疹、荨麻疹发无定处,此起彼 伏等等。 3)发病急骤,变化无常: 风性数变,具有发病迅速,变幻无常的特点。 表现:如风疹、荨麻疹发病急,变化快,皮肤瘙痒时作,皮疹时隐时现;风水 起病仅有表证,但短时间内即可现头面一身俱肿、小便短少等;如风中 于头面,可突发口眼喎斜等等。 4)症状动摇不定: 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 表现: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症。如因金刃 外伤,复受风毒之邪之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风中经络的 面部肌肉颤动,或口眼喎斜等。 5)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凡寒、湿、燥、热等病

6、邪均可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 表现: 风易兼他邪,故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此外,风邪侵人,无孔不入,表 里内外均可遍及,侵害不同的脏腑组织,可发生多种病证。,与外风相对,“内风”又称“肝风内动”, 指由脏腑机能失调而引起具有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特点的一类病理变化,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包括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邪的概念 寒邪是指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的邪气。 (2)寒邪的性质 寒邪具有寒凉、凝滞、收引的基本特性。 (3)寒邪的致病特点 1)易伤阳气,表现寒象: 寒易伤阳是指寒邪致病易伤人阳气,常现为恶寒、肢冷、心腹冷痛等症。 表现:若寒

7、邪客于肌表,肌表之阳(卫气)被郁,则见恶寒发 热,无汗、鼻塞、流清涕等症状,称“伤寒”; 若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脏腑功能被遏,则称之为“中寒”。 若寒邪直中太阴,伤及脾胃之阳,则受纳运化功能失常,可见脘腹冷 痛、呕吐、泻泄等; 若寒邪直中少阴,伤及心肾阳气,可见精神萎靡、恶寒倦卧、手足厥 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脉微细等。 若寒邪极盛或迁延日久,阳损不复,又可阳气衰退的虚寒证。,2)阻滞气血,多见疼痛: 寒具有凝结阻滞的特性,侵入人体使气血津液运行减缓。 表现:面色苍白或局部青紫。 气血运行既缓,“不通则痛”,故见冷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 表现:由于寒邪侵犯部位不同,因而可出现多种疼

8、痛症状。 若寒邪损伤脾胃阳气,则脘腹冷痛;伤及心阳,则见胸痛; 客于筋脉关节则见四肢关节剧烈疼痛,如风寒湿痹“其寒气胜 者为痛痹”,又为“寒痹”; 客于肌表,伤及卫阳则头身疼痛;寒凝肝脉则少腹或阴部冷痛等。 3)腠理、经脉、筋脉收缩拘急: “寒则气收”,寒邪伤人,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不畅,筋脉拘急。 表现:若寒邪客于肌表,可见恶寒、发热而无汗; 客于筋膜,收缩挛急,而手足麻木,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寒客经络关节,则经脉收缩拘急,甚则挛急作痛; 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 与外寒相对,“内寒”是指阳气不足,脏腑温煦、气化功能失常,而使阴寒 内生的病理变化。临床特点

9、是虚而有寒,以虚为主。,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邪的概念 暑邪是指夏至以后,立秋之前,具有炎热、升散等特性的 邪气。 暑邪致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之 前。暑病只有外感,没有内生。 暑邪致病,有阴阳之分: 盛夏之季,气温过高,或环境闷热,感受热邪而病者称阳暑;暑热之季,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空调过冷、或冷浴过久 而致者,则为阴暑。 暑病根据起病缓急及病情轻重又有伤暑、中暑之别: 起病缓,病情轻者为“伤暑”; 发病急,病情重者为“中暑”, 伴有神志昏迷、肢冷抽搐者为“暑厥”。 (2)暑邪的性质 暑邪具有炎热、升散、挟湿的基本特性。,(3)暑邪的致病特点 1)表现阳

10、热之象: 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其性属阳邪,其致病多表现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面赤、心烦、肌肤灼热、脉洪大等。 2)上犯头目,扰及心神: 暑为阳邪,其性升发,故易上扰心神,或侵犯头目,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暑易扰心指暑邪致病,有易扰动心神的特点,常导致心烦不宁,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即中暑。 3)易于伤津耗气: 暑性发散,其侵犯人体,易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气随津脱,故临床除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津伤之症外,往往可见气短、乏力,甚则气津耗伤太过,清窍失养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4)多见暑湿夹杂: 暑热季节,暑多挟湿邪。除表现为壮热、烦渴之外,常兼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

11、、烦渴、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苔黄腻等湿阻症状。,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湿邪的概念 湿邪是指具有沉重、秽浊、黏滞、趋下等特性的邪气。 湿为长夏的主气。若湿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湿邪。湿邪为病,长夏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湿邪侵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湿病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 2湿邪的性质 湿邪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基本特性。 湿性类水,水属于阴,故湿为阴邪。湿邪多混浊不清,故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浊,秽浊垢腻。湿乃水液弥散浸渍的状态,多黏腻不爽,易于停滞留积,故湿性黏滞。湿性类水,水性就下,质重下沉,故湿邪有下行趋低之势。,(3)湿

12、邪的致病特点 1)易损伤阳气: 湿与水同类,属于阴邪。湿邪侵人,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尿少等症。 2)多见头身困重: 湿邪郁遏,清阳不升,则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若湿邪外袭肌表,困遏清阳,清阳不升,则头重如裹;湿邪阻滞经络关节,阳气不得布达,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称之为“湿痹”或“着痹”。 3)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 湿邪为患,易呈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现象。如湿浊在上则面垢、眵多;湿滞大肠,则大便溏泄、下痢脓血;湿浊下注,则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

13、多;湿邪浸淫肌肤,则可见湿疹浸淫流水等。,4)阻遏气机: 湿邪易于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如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膈满闷;湿阻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则脘痞腹胀,食欲减退;湿停下焦,肾与膀胱气机不利,则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 湿邪致病,气机不畅,多表现为黏滞而不爽的症状,如排泄物和分泌物多而且滞涩不畅,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腻等,故曰“湿性黏滞”。 5)缠绵难愈: 因湿性黏滞,胶着难解,故起病多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如湿温、湿疹、湿痹(着痹)等,皆难以速愈,或反复发作。 6)易袭阴位: 湿性趋下,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

14、多见,二便失常及带下增多是湿邪致病最为常见的症状。 与外湿相对,“内湿”是指肺脾肾水液代谢功能失常,导致体内水液停滞而湿浊内生的病理变化,尤其多见脾虚生湿。,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燥邪的概念 燥邪是指具有干燥、涩滞特性的邪气。 燥邪四季均有,燥邪多见于秋令季节,具有易损伤肺脏,易耗津液等特点的邪气。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发为外燥病证。 外燥有温燥、凉燥之分。温燥是指感受燥邪而偏兼热邪者,与凉燥相对而言。初秋之时,燥与热合,故多见温燥。凉燥是指感受燥邪而偏兼寒邪者,与温燥相对而言。深秋之时,燥与寒合,故多见凉燥。 (2)燥邪的性质 燥邪具有干燥、涩滞的基本特性。 燥从火,火

15、就燥。燥邪性质干燥,水分减少,失于润泽,因 而涩滞。,(3)燥邪的致病特点 1)易伤津液: 燥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滞涩的症状,如口渴、鼻咽干燥、皮肤干涩甚至皲裂、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 2)燥易伤肺: 燥邪一般多从口鼻、肌表侵袭人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主敷布津液,肺为“娇脏”,抗邪能力较弱,最易感受外邪而发为外感病。故燥邪伤人,最易伤肺,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咳或痰中带血丝、胸痛喘息等;若伤及肺络,则痰中带血。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耗伤,则大肠失润,传导失职,出现大便干涩不畅等症。 与外燥相对,“内燥”是指体内津液耗伤而致干燥少津的病理变化。,6、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6、 (1)热(火)邪的概念 是指具有火热、燔灼、炎上特性,易导致阳热性病证的邪气。 火热之邪致病,以夏季多见,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火热之邪侵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感火热病证或外火证。 温、热、火、暑区别: 异名同类,本质皆为阳盛,都是外感六淫邪气。暑邪独见夏令,易挟湿邪,其它致病特点与温、热、火邪有许多相似之处。温、热、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基本相同,只是程度的差异: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故温、热、火邪常相提并论或相互包涵, (2)热(火)邪的性质 热(火)邪具有燔灼、炎上、急迫的基本特性。,(3)热(火)邪的致病特点 1)表现阳热之象: 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炎上。其伤人易致机体阳气亢盛,阳胜则热,因而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