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29153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7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6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_ , _ ”。 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 要做到“ _ , _ ”,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礼运中揭示大同社会本质特点的句子:“ _ , _ ”。 【答案】【小题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小题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小题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解析】故答案为

2、: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重点字:让)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重点字:莳)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重点字:道)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 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 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 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 ,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 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论语中的名句辑录: 1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是知也

3、。 2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句子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第 2 页,共 26 页 于我哉? 3孔子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朝闻道,夕死可矣。 5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 动之以利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教育弟子专心求学的几句话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

4、甚至不耻下问,全 方位的汲取营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孔子对于弟子宰予言行不一,言而无信感到生气的句子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 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2.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宋刘克庄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注】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他一生仕途坎坷;吹帽插花人:暗 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黄花:菊花。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

5、 A词首二句以“跳丸”“脱兔”为喻,写出了时光流逝之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B“登临不用深怀古”用明确的语言告诉读者,本词在内容上并非登高怀古之词。 C本词上阕主要抒写登临牛山的感慨,下阕抒写可居他乡的孤寂落寞的心绪。 D“老矣征衫”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征衫”已残旧破损,又写出词人已近暮年。 “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词的绝妙之句,请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 感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小题 1】B 【小题 2】 第 3 页,共 26 页 【解析】(1)B“并非登高怀古之词”错误,“登临不用深怀古” ,实则也是发思古 之幽情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词人说“不用深怀古” ,实际上已经在

6、怀古,只不过词人 要从这种怀古之情中超脱出来,以更加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和历史。故选 B。 (2)首先从内容上明确诗句的含义,即:想要用斗酒诗百篇的豪情去报答明丽的秋光, 然而山深壑幽,无处寻觅斗寒的菊花。其次,从艺术手法上明确句中“黄花”的象征意 义,由注释可知,“黄花”即为菊花,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具 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所以这里的黄花秋菊也象征着词人的期望和理想,菊花的无处可寻 就是词人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最后,从思想情感上来看,有斗酒诗百篇的豪情, 理想却仍然无法实现,只能独自在异乡漂泊,表达了客居他乡的寂寞文人内心的无奈与 悲哀。 答案: (1)B (2)从内容上

7、而言,此人虽有豪情去报答明丽的秋光,然而山深壑幽,无处寻觅黄 花。 从艺术手法上,运用象征的手法,黄花的无可寻觅是词人理想在现实找那个的失落。 从思想情感上言,词人试图以斗酒唤起壮怀,理想归于幻灭,表达了客居他乡的寂寞 文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哀。 赏析: 这首重阳节登高之作,寄寓了词人对岁月流逝、人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客 居他乡的寂寞情怀,全令写得流畅自然,了无斧凿痕迹,是一首真率见性的佳作。 小令上阕抒写词人登临牛山的感慨。牛山在山东淄博市临淄之南。孟子告子 中有关于牛山的记载:“牛山之木尝美矣,斧斤伐之,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 尝有材焉”后人即以“牛山濯濯”形容草木不生,并借喻为人的头发脱

8、落后光秃的 样子。 词人登临此山, 触景生情, 产生了对流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喟。 因而首句就用 “日 月跳丸, 光阴脱兔” 两个极为形象的比喻写出岁月匆匆的步履。 古人常以 “白驹之过隙” 形容光阴流逝的急速, 但因沿用日久而渐渐失去其应有的表现力, 词人以 “跳丸” 和 “脱 兔”加以比拟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登临不用深怀古” ,实则也是发思古之幽情的另 一种形式的表现。词人说“不用深怀古” ,实际上已经在怀古,只不过词人要从这种怀 古之情中超脱出来,以更加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和历史。 “向来吹帽插花人”用的是重九登高的典故。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 第 4 页,共 26 页 中有“酒力

9、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之句。另外前人还有“黄花插得满头 归”之语。词人以“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也都随着“残照 西风” 尽行归于大化, 指明人生短促、 岁月无情的客观规律任何人都不可抗拒, 因而 “深 怀古”也只能是徒然伤神罢了。 下阕抒写词人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上阕虽然表达了一种超脱怀古之幽情的豁达情 愫, 但现实人生中的困惑毕竟难以全然消除, 词人仍然不能不感叹他的迟暮, 他的飘泊, 他的期望的失落。“老矣征衫”句妙语双关:从字面来看,词人是描写为岁月风霜所飘 洒的“征衫”已残旧破损,实则是写常年流离飘泊的词人自己已至垂暮之年。“飘然客 路” ,点明词人独

10、在异乡为异客的凄楚悲凉,寥寥四字给人留下宽阔想象的余地,使人 想见词人萍踪浪迹的飘泊生涯。而“炊烟三两人家”则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烟,勾勒出 异乡的偏僻荒凉景象,更点染出“飘然客路”的阒寂凄凉。最后二句:“欲携斗酒答秋 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令的绝妙警句,词人虽有斗酒诗百篇的豪兴去报答明丽的 秋光,然而山深壑幽,无处寻觅斗寒的黄花。黄花秋菊是词人期望和理想的象征,黄花 的无可寻觅乃是理想失落的写照,没落的时代凋尽了词人心中的黄花,虽豪兴满怀亦只 能喟然长叹了。 本词为登高抒怀之作。上片写登临。重阳节词人登上牛山,看到光秃的山坡,像是 脱尽头发的光头, 不禁想到只有岁月流逝才能致人于此境, 于

11、是 “日月跳丸, 光阴脱兔” 就脱口而出,意为日月如跳动的泥丸,和放开奔跑的兔子,转瞬即逝。他登高望远,怀 古伤今,但却想要超脱这种情绪,自我劝解道:不用怀古。“向来”二句写岁月的无情 是普遍的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现实,那些才名俊逸的文人雅士,不都一个个随 着西风残照而归于永恒吗?这是自古以来很多有识之士经常思考并为之困惑的问题, 一 旦看透了大自然和人生的这一规律, 他们也就不再悲哀, 而进入一种旷达超脱的境界了, 词人正是如此。下片抒怀。“老矣征衫”三句,紧承上片,他虽然超脱,但仍不免感叹 自己的岁月迟暮和飘泊流离,客中的寂寞更增添了他心境的悲凉。“欲携”二句,写他 试图振起豪兴,以

12、斗酒唤起壮怀,但山路阻隔,难觅黄花,理想只能归于破灭。此二句 为全词警策,准确地表达了处于风雨飘摇的末世文人,凄凉悲哀的心态,流畅自然,疏 放洒脱。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 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 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 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 第 5 页,共 26 页 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

13、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 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 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 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 几个 : 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

14、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 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 用。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1.0 分)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牛奶被誉为“白色血液”,_,因此也就成了人们喜爱的食用营养品。 _,每 100 克牛奶中就含有 4 克以上的脂肪,这个脂肪含量对血脂较高和身 体肥胖的人来说,是不利的因素。_,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多饮用牛奶补 钙得不偿失,因为高钙牛奶也会促使白内障的发生。 【答案】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但牛奶中含

15、有较多的脂肪 虽然牛奶能够补钙 【解析】文段说明血脂较高和身体肥胖的人及老年人饮用牛奶须注意。 前文“白色血液”说明牛奶营养丰富,空格后的“因此”表明与后句构成因果关系, 其内容应是谈牛奶对人体的益处, 故可填入 “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之类意思的句子。 上句是“喜欢”,而后文“脂肪含量高是不利的因素”,前后是转折关系,空格 处应由前文转入后文,再据后文“每 100 克牛奶中就含有 4 克以上的脂肪”具体数字表 明的内容分析,应填入“但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之类意思的句子。 后的“但”表明,其内容与后文“过多饮用牛奶补钙得不偿失”构成转折关系,故可 填入“虽然牛奶能够补钙”之类内容。 故答案

16、为: 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但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虽然牛奶能够补钙 第 6 页,共 26 页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题是嵌入型补写。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 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 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 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4. 请参照下列文段中划线句的逻辑方式,反驳对方的观点。要求符合事理,每空不超 过 20 字。 某天,北京大学课间休息时,众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