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291512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8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6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大好山河,历来让中国文人魂牵梦萦,诗 情大发。望岳中,杜甫看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顿时“_”, 因而极目张望,立誓“_”,以览尽众山;滕王阁序中,王勃以山喻自 己人生道路的坎坷,而无人同情自己的不得志,发出了“_,_”的 呐喊;赤壁赋中,苏轼与友人驾一叶扁舟,吹着江上清风,沐浴着山间明月, 顿觉人生短暂,很想“_”,与明月共存,并认为清风、明月、江水, “_”,高兴自己和友人可以享用。

2、【答案】荡胸生层云,会当凌绝顶,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挟飞仙以遨游,是造物者之无 进藏也 【解析】故答案为: (1)荡胸生层云 (重点字:荡) (2)会当凌绝顶 (重点字:绝) ( 3)关山难越(重点字:越) (4)谁悲失路之人 (重点字:悲) (5)挟飞仙以遨游 (重点字:遨) (6)是造物者之无进藏也(重点字:藏)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 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1李密用“臣以险衅,夙遭

3、闵凶”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同时为陈情表奠定了 悲凉的情感基调。 2陈情表中总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第 2 页,共 26 页 3陈情表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4陈情表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晚得儿子。 5陈情表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 必躬亲的孤弱。 二、其他(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0 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地方戏是流行于一定地区, _的戏曲剧种的通称。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地方戏 _的特征。不同地区的地方戏,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乡土味,体现的是当地的 乡土

4、文化与生活风貌。乡村要振兴,文化应先行。 乡土气息浓郁散发着的地方戏。 理应当好乡土文化的表达者,为乡村注入文化动能。 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形式,地方戏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从诞生之初便与 土地和农民建立了 _的关系,有着其他门类的艺术无可比拟的亲民性与生动 性。乡村群众之所以喜欢地方戏,是因为地方戏中蕴含着_的乡土美。比如, 盛行于鲁南苏北地区的柳琴戏 (又称拉魂腔) , 就是当地百姓重要的精神食粮。 “村 村琵琶响,户户拉魂腔”“绿豆米饭羊肉汤,旱烟锅子拉魂腔“为听拉魂腔,多跑 十里也不枉”等戏谚,就形象地表达了当地老百姓对柳琴戏的热爱。 如今, 在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中, 乡村社会逐渐

5、丧失了文化培育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丧失了自己的话语表达和文化自信,最能体现乡村文化及农民价值观的地方戏,自 然也随着乡村文化的式微而渐受冷落。()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独树一帜与生俱来密不可分通俗易懂 B独树一帜与日俱增休戚与共简明扼要 C独擅胜场与生俱来休戚与共通俗易懂 D独擅胜场与日俱增密不可分简明扼要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乡土气息浓郁散发着的地方戏,理应当好乡土文化的表达者,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 动能 B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戏,理应当好乡土文化的表达者,为乡村注入文化动能。 C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戏,理应当好乡土文化的

6、表达者,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 第 3 页,共 26 页 动能。 D理应当好乡土文化表达者的地方戏,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为乡村注入文化动能。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重新扛起地方戏乡土文化表达者的大旗,不仅有助于地方戏自身的发展,也关乎乡 村文化振兴。 B重新扛起地方戏乡土文化表达者的大旗,不仅有助于乡村文化振兴,也关乎地方戏 自身的发展。 C地方戏是重新扛起乡土文化大旗的表达者,不仅有助于乡村文化振兴,也关乎地方 戏自身的发展。 D地方戏是重新打起乡土文化大旗的表达者,不仅有助于地方戏自身的发展,也关乎 乡村文化振兴。 【答案】【小题 1】A 【小题 2】C 【小题

7、3】B 【解析】(1)独树一帜 : 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独擅胜场 : 形容技艺高超。用于“戏 曲剧种”,空一应选择“独树一帜”。与生俱来:表示个人的特别、不可替代性,一生 下来就是如此。与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此处主 语是“地方戏”,空二应选择“与生俱来”。密不可分: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休 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此处是讲“地 方戏”与“乡土美”的关系,空三应选择“密不可分”。通俗易懂:广大人民群众都能 懂得。简明扼要:抓住要点,指简单明了。根据下文“盛行于鲁南苏北地区的柳琴戏 (又称拉魂腔) ,就是当地百姓重要的

8、精神食粮”可知,这里强调的是广大人民群众都 能懂得,空四应选择“通俗易懂”。 故选 A。 (2)A“乡土气息浓郁散发着地方戏”错,修饰成分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改为“散 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戏”。 B“为乡村注入文化动能”错,根据上文“乡村要振兴,文化应先行”可知,这里的 客体应该是“乡村振兴”而不是“乡村”,应改为“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C正确。 D“理应当好乡土文化表达者的地方戏”错,根据原句意思可知,“理应当好乡土文 化表达者”就是“地方戏” ,不能再用来修饰“地方戏”。应改为“散发着浓郁乡土气 第 4 页,共 26 页 息的地方戏, 理应当好乡土文化的表达者” , “为乡村注入文

9、化动能” 错, 根据上文 “乡 村要振兴,文化应先行”可知,这里的客体应该是“乡村振兴”而不是“乡村” ,应改 为“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故选 C。 (3) 选段的主要内容是地方戏对乡村振兴的作业, 以及地方戏未来发展前途。 “不仅 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也”后面的语意要比前者更重。有选段内容可知,地 方戏是乡村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乡村振兴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乡村的振兴不仅 包括文化,还有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地方戏自身的发展却切切实实的决定于能不能 “重新扛起地方戏乡土文化表达者的大旗” ,所以“也”的后面应该跟“关乎地方戏自 身的发展”,这就排除 A、D“地方戏是重新扛起

10、乡土文化大旗的表达者,不仅有助 于乡村文化振兴,也关乎地方戏自身的发展”这句话在表达上有语病,本句话的主语是 “地方戏”而后面内容也是“地方戏” ,使得这句话变成了“地方戏有助于地方戏自身 的发展”,前后语意连接不上,排除 C。 故选 B。 故答案为: (1)A。 (2)C。 (3)B。 (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感 情色彩和语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 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 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

11、的词,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 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 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词语运用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意义轻重不同。 (2)意义侧重点不同。 (3)范围大小不同。 (4)适用对象不同。 第 5 页,共 26 页 (5)感情色彩不同。 (6)语体色彩不同。 (7)语法搭配不同。 3. 下面这封信中,在格式和表达得体上有五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编辑: 您们好 前几日向贵刊寄里之稿件,系敞人对生活的一些个人感悟。涂鸦小文,如蒙见用, 不胜感激

12、;今后。我会多多赐稿。若不合出版要求,也务必回信,令我知悉。 顺祝 安康 2019 年 3 月 17 日 贵刊读者:格式修改:_ 得体修改:_ 【答案】祝福语“安康”顶格写;写信人“贵刊读者:”放到日期“2019 年 3 月 17 日”上面。,“寄里”改为“寄送”;“赐稿”改为“投稿”;“也务必回信”改为“烦 请回信”。 【解析】第一处,“寄里”是口头用语,这里是写给报社的信件,需要书面用语,可以 改为“寄送”; 第二处,“赐稿”是敬语,是希望对方给自己投稿,这里是自己向报社投稨,形容自己 不能用敬语,可以改为“投稿“; 第三处,“务必”意思是指一定,必须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平等关系之间

13、要求 对方一定要完成委托的事情。用在这里语意太强,希望别人给自己答复,要用敬语,可 以把这句话改为“烦请回信”; 第四处,“安康”是祝颂语,应该定顶格写。祝颂语是书信的结尾,常见以“此致”“敬 礼”或是“祝” ,“此致”与“祝”可以紧接正文写,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再 写与之相配套的“敬礼”“健康”等表示祝愿的话语时需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第五处,书信的结尾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写上写信人的姓名以及收信人的 关系。所以,写信人“贵刊读者:”放到日期“2019 年 3 月 17 日”上面。 答案: 格式修改:祝福语“安康”顶格写;写信人“贵刊读者:”放到日期“2019 年 3 月 17

14、 第 6 页,共 26 页 日”上面。 得体修改:“寄里”改为“寄送”;“赐稿”改为“投稿”;“也务必回信”改为“烦 请回信”。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 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 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 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语言表达应注意: 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

15、适中,标点恰当。 4. 下面是语文四步导学模式示意图, 请把 “合作究疑” 这一步导学过程转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 【答案】解答此题,考生要关注以下细节:审清题干要求,题干要求转述“合作究疑” 这一步导学过程,排除其他干扰信息 ; 按照箭头指向,从左向右表述 ; 注意“小组互动” 与“点拨释疑”两个环节分别阐释。 答案: 学生通过独立自学生成疑问,这些疑问先由小组互助解答,筛选出来的疑难问题,再由 教师在课堂上点拨释疑。 第 7 页,共 26 页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 求,尤其是字数限制等细节

16、;然后仔细阅读示意图,注意箭头方向,看明白几个关键词 的关系;表述时找准顺序,注意表达简洁和连贯。 图(表)文转换解题方法: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 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坐标曲 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 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 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 提示作用。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 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 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简要归纳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